这个衙役不寻常
繁体版

第10章 求助老秀才

    刘名看着肃彧递过来的宣纸,问道

    “这是何意?”

    肃彧回答:

    “刘公可以看看我写的召王遇刺案情。”

    刘名接过墨迹未干的宣纸。

    仔细读完宣纸上的文字,马上明白了肃彧的意图:

    召王遇刺,嘉久皇帝不可能不知道。

    如果把案情,递交给京兆尹康庄,京兆府就会提审此案,并启奏皇帝。

    嘉久皇帝自会明辨此案。

    这样一来,乌贤的如意算盘,必定落空。

    刘名努力平复一下情绪,低声问道:

    “你是说,刺杀召王,意在夺嫡?”

    肃彧点点头:

    “确实如此。”

    “此事为什么不报告知县?”

    “我见不到知县,也见不到乌贤。”

    肃彧用近乎耳语的声音说:

    “乌贤加害于我,矛头指向了太子府。

    乌贤后面肯定是夺嫡势力。”

    刘名呼吸急促,面色苍白。

    他把肃彧写的案情再看一遍,面色逐渐和缓下来。

    “你让我把这个交给京兆尹康庄,如果康庄和乌贤同流合污,如何是好?”

    肃彧顿一下,说道:

    “这是我唯一的自救生路,如果他们真是一伙的,我只能认命了。”

    刘名摸着胡须,沉吟良久,说道:

    “我帮你,我岂不是也成了阁下陪葬品,不妥吧?”

    刘名此刻无法判断肃彧是否参与谋杀召王。

    他更无法判断康庄和乌贤是什么关系。

    他刘把宣纸递还给肃彧,摇摇头说:

    “此事尤为诡异,我恐怕爱莫能助啊。”

    肃彧不想放弃。

    古代知识分子,讲究情怀,喜欢弄点“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事,名留青史。

    肃彧决定触碰刘名的“情怀”敏感点。

    “刘公清高孤傲,但忠贞为国之心,人所共知。”

    肃彧把刘名往忠君爱国的高地上猛推,想借此激发刘名的勇气:

    “夺嫡之争,事关国本。刘公如果助我一臂之力,必定青史留名……”

    “别捧我,老夫不吃那套。”

    刘名哼一声,毫不客气打断肃彧煽情:

    “国又不是我的国,朝廷也不是我家的朝廷。

    我一个蝼蚁般小人物,独善其身,已然不错了。”

    刘名是性情中人,喜欢实话实说,稳坐县衙杠精的头把交椅,已经多年。

    肃彧默然。

    参与夺嫡之争,是拿脑袋做赌注的游戏。

    赢了,黄金屋,颜如玉。

    输了,灭满门,诛三族。

    要想让刘名助力,就得找准他的需求穴位,直接上干货。

    刘名屡试不第,63岁未能中举。

    老爷子最大的内心需求,绝对是秋闱一鸣惊人,金榜题名。

    肃彧决定从秋闱中举上寻找突破口。

    他直截了当说道:

    “人生在世,要么安贫乐道,甘于寂寞;要么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刘公,你帮我把案情递交给京兆尹,我帮你秋闱中举,如何?”

    刘名凝视肃彧,眼珠一动不动:

    “口气不小啊,你有何能耐,帮我中举?”

    “中举之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肃彧尽量避免凡尔赛语气,以免对方不快:

    “以鄙人为例,17岁第一次参加秋闱,即中。可见中举之事,并不难;要说难,难在一个‘窍’字上。”

    刘名捻着胡须说:

    “哦,这个‘窍’字,有何奥妙?”

    肃彧故弄玄虚道:

    “请问刘公,我们读书人,为什么而读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嘛,任何题目的文章,只要往这四个主题上靠,就万事大吉了!”

    “言之有理,呃……有具体详细的干货吗?”

    “有啊,主题先行,剩下的就是考题了。

    试想,如果你手里有秋闱考题,主题又很明确,考前打磨一下遣词造句,何愁不能中举?”

    “你这也叫干货?”

    刘名翻个白眼说:

    “试问,怎样拿到秋闱考题?你爹是翰林,还是宰相?笑话!”

    刘名很清楚,本朝科举泄密之罪,惩罚极重。

    “拼爹算什么本事?我全凭本事押题。”

    肃彧颇为得意说道:

    “秋闱试题,我是押一中一。”

    刘名眼神发亮,呼吸急促:

    “真的吗?”

    考生押题并不惊奇。

    敢说押一中一的,就惊为天人了。

    肃彧肯定点点头:

    “绝无虚言。”

    刘名垂下眼皮,默然不语。

    肃彧在宣纸上潇洒写下三个秋闱考题。

    下方特意加注:

    “此三题为下次秋闱经义主考题目,保证押一中一。

    押题不中,愿付白银一百两,立字为证。”

    写完这些字,亲自落笔署名。

    刘名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

    肃彧亲笔书写秋闱考题,刘名始料未及。

    头一回见识这么自信的押题人。

    肃彧不失时机,抛出压倒骆驼(刘名)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公不妨想想,倘若我押题不准,十七岁首次参加秋闱,焉能一次中举?”

    刘名脸色微红,轻轻点头,一脸疑惑,转为钦佩。

    原主愤怒的声音,在肃彧大脑铿然响起:

    “信口雌黄!

    无稽之谈!

    胡说八道!

    本公子全凭真才实学中举,何来押题之说?”

    肃彧莞尔一笑,心中解释道:

    “原主稍安勿躁,为了自救,我得给老秀才来点激励。”

    肃彧已经习惯在大脑里,与原主进行平等对话。

    原主愤怒说道:

    “读书人不打诳语,与人为善。

    你胡乱写些秋闱题目,欺骗老秀才。

    可憎!

    可恶!

    可恨!

    吾不齿也!”

    肃彧毫不犹豫回复原主:

    “我押题绝对准确,不然怎敢立字为证?

    你不妨拭目以待。

    秋闱之后,自有明证。”

    原主倒吸一口冷气,沉声说道:

    “嘶……说实话,我也押过秋闱考题,押十中一,就算神了。

    你哪来的自信,押一中一?

    大言不惭,误人前途啊!”

    肃彧淡淡一笑。

    天下考生都押题。

    穿越之前,肃彧读过一本《嘉久科举探究》的书。

    书中有一张列表,上面罗列了本朝嘉久年间,科举考试的所有题目。

    穿越之后,除了身体力量加持,记忆也变得超级强大。

    《嘉久科举探究》这本书,像是复印在大脑里,一字不漏,过目不忘。

    前世所有过目的东西,都镌刻在大脑中,历历在目。

    别说秋闱试题,就算是会试、殿试的考题,绝对也是押一中一,丝毫不怵。

    刘名仔细端详宣纸上的题目,哈哈大笑:

    “你用这等伎俩,骗我为你呈状,未免有些低级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