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浮光
繁体版

第15章 干农活

    农村虽然简单粗陋,但天高地广,小小的院落怎能困住我们这些土地上长出来的生机蓬勃的“野孩子”们呢,我们自然也要到田地里锻炼一番,小孩儿也能有大作为!

    好了,牛吹够了,来放牛吧!放牛可是个好活,因为牛鼻子上都拴着绳子呢,说是放牛,其实找个草多的地方把牛栓好就行了,小孩儿们就能四处玩了。放牛一般是春天,其他季节牛和人都要干活,也能在家里吃各种农作物秸秆,放牛的需求不大。春天满世界的花都开了,蝴蝶四处飞啊,我们四处跑啊,爬树摘榆钱,河边挖泥鳅,在地上打滚,在草里乱爬……肆意疯的间隙看一眼牛没丢就行了,心细的再给牛儿换个地让它吃的更香些,我们玩的也能更心安理得些。

    如果说放牛就是农村里的“摸鱼”,那种地的时候可就不能三心二意了。旱地里用牲口播种或者施肥的时候,一般是小孩在前面牵着牛或者骡子,大人在后面扶着农具。看着是很简单的活,但是因为一次只能完成一垄地,种完整片地不知道要来回多少圈,一开始觉得牵着牛很好玩,后来越走越累越热,不断地回头问“几点了?咱几点回家啊?”,大人一般会说“到十来点咱就回家啊,差不离就完事了”。但一般哪里舍得回家呢,这些活耽误一天苗就长得比别人家小不少,后面什么都得落在后面,于是一般硬咬着牙忍着累干到快12点甚至1点多才结束。到了下午还得糊弄小孩子来帮忙干活,这时候就得连哄再吓了,总之又不情不愿地去牵牛了,一干又是一下午,完活的时候天都黑透了。这一波活干完,小孩子第二天能睡到十来点,好几天都“赖央央(形容没精神)”的,心理寻思着“下次我可不去了”,下次大人一喊又颠颠地跟着下地了。

    浇地的时候小孩子也可以来帮忙啊,拿个小盆帮忙撒化肥,或者帮忙铺水带。等正式开浇了,还可以派去巡逻有没有漏水的地方,或者帮忙去家里拿水送饭。要是赶上浇水的时候发现田鼠洞,那就热闹了,大人趁着还没浇水的时候就开挖,小孩在一旁边看边等。等挖到老鼠藏粮食的地方就拿一个口袋,把老鼠藏的粮食一点点抠出来放口袋里,啥都能挖出来,玉米、红豆、绿豆、黄豆,乱七八糟的能挖半口袋,这粮食人肯定是吃不得了,拿回家喂鸡还是不错的。浇地的时候还经常碰到一种跟老鼠差不多大的动物我们叫“地派子”,好像就是鼹鼠,大人会用一根绳子把它的后脚拴起来,让我们拉着玩。

    还有就是间苗除草的时候了,间苗就是把多发出来的苗拔掉,因为苗多了会互相争营养,导致所有的苗都长不好降低产量,这活倒是好干,一次就能完活,而且间苗的时候可以选个比较凉快的“好天”。除草就要好几轮了,野草拔不尽,啥风吹都长,我那时候老纳闷“为啥粮食就没这么强大的生命力呢?”。而且拔草主要靠人力,赶上夏天天热真是汗如雨下,要是棉花地还好,拔出来的草直接丢在塑料膜上,赶上太阳大当天就晒死了,如果是玉米地花生地,还得把拔下来的草堆成一堆扔在田埂上,不然太阳晒不干,草根一接地就又复活了。

    麦子成熟的时候小孩子好像作用不太大,也就帮忙看看麦场看看东西看看家。但玉米成熟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玉米棒子需要扒皮,不管是在直接在地里扒还是掰下来回家扒都需要大量人手,小孩子也是要当大人使的。为了提高秋收效率,玉米棒子大多时候都是运到家里扒皮的,多的时候玉米棒子在家里能堆成小山。扒玉米棒子用筷子做工具,用刀把筷子的细头削尖,用筷子尖把玉米划开,然后再把玉米皮往两边一扒,再一掰把底上连接的地方掰断,玉米苞扔一堆,玉米扔一堆就行了。看起来简单,但是那是山一样的玉米棒堆啊,而且湿度高容易腐烂,大家就争分夺秒地扒玉米皮,从早晨一醒就坐着扒,一直扒到熬不住要睡觉了,大人们普遍能扒到晚上九点十点,我们小孩也得扒到七八点。扒玉米的时候经常碰到绿的棕的虫子,一开始还害怕,后来扒的都麻木了,看见了也当没看见,顶多拿玉米苞擦擦弄脏了的手。

    再有就是种棉花的话,活就相对要多一些。比如种植的时候要帮家长铺塑料膜,用小铁工具均匀地捅眼儿做坑,再拎着水桶用塑料瓢挨个浇水,等水被土壤吸收了就把种子撒下去,再把坑埋上。除了铺塑料膜只能打打下手,其它的小孩儿都能干。等棉花长出来后就要除草了,因为塑料膜保湿保温效果好,里面会长非常多的杂草,这时候就要从棉花眼边上伸手进去,小心地把杂草掏出来,还不能把塑料膜弄破,如果不小心把塑料膜弄破了,就要把破损的地方用土盖住。除草完了就该整枝了,把多发出来的枝芽掰掉,防止其消耗营养,这个活要做好几轮儿,后面苗儿大了还要打顶,就是把主枝和较大分枝的尖儿掐掉,防止徒长,让棉花专心开花结桃。中间还要打几次药消灭害虫,这个小孩帮不上什么忙。

    等棉花开了就要拾棉花了,每个人用干净的化肥口袋缝上绳子系在腰间,小心地把雪白的棉花摘下来放到口袋里,如果粘上老叶碎枝一定要尽早摘下去,否则就会粘的棉花上到处都是。摘棉花挺耗人的,因为每天都有新的棉花开放,人工摘又很慢,可能一片地终于摘过来一个遍了,最早摘过的又该摘了,反正这个季节要勤快,据说有人晚上趁着大月亮的时候还去地里摘棉花呢。棉花摘回来还要在院子里铺上“包”晒,到傍晚就赶紧收起来防止返潮。

    等棉花收差不多了,就该拔秧了,拔秧前要把剩下的棉桃全部摘下来拉家里去。棉花秧是木质的,根也长得很结实,需要用一个一米多长的工具插到棉花根部,利用杠杆原理把棉花秧一棵棵翘出来。棉花秧要一堆堆地抱到车上去,拉到家里或者场上晒干后就可以当柴火烧了。

    这还完事呢,摘下来的棉桃会摊在水泥地上晒,看着差不多干了的时候放在筐里,再一个一个地手工掰开,把棉花瓣抠出来,抠出来的棉花瓣还得晒干,在晒的过程会手工把它拉开,尽量让它像是开了的棉花,尽管这样费事还是卖不上价儿。

    其实很多经济作物都很耗人,但种经济作物的确能多赚一些钱,于是勤快一点的人就会多费些心思种经济作物,但有时候缺少种植经验,反而会血本无归。比如村子里的人曾经试过种中药,但是最后却没人收只能丢掉了,农业的风险性也是很高的,正是因为这样的风险导致大家都偏于保守,大部分都选择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比较熟悉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