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离开无神之地
繁体版

番外篇 何为立谛成佛(1)

    于末法之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

    魔作沙门坏乱佛道。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精进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怜贫念老鞠育穷厄。

    恒以经像令人奉事。作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捐身济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设有是人。

    众魔比丘咸共嫉之诽谤扬恶。摈黜驱遣不令得住。自共于后不修道德。寺庙空荒无复修理转就毁坏。但贪财物积聚不散不作福德。贩卖奴婢耕田种植。

    焚烧山林伤害众生无有慈心。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无有道德淫泆浊乱男女不别。令道薄淡皆由斯辈。或避县官依倚佛道。

    求作沙门不修戒律。月半月尽虽名诵戒。厌倦懈怠不欲听闻。抄略前后不肯尽说。经不诵习。设有读者不识字句。为强言是。不咨明者贡高求名。虚显雅步以为荣冀望人供养。

    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历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边国无三宝处。

    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法将殄没。登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

    人民勤苦县官尅罚。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劫欲尽故日月转短人命转促。四十头白。男子淫泆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十九十或至百岁。

    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不问豪贱。没溺浮漂鱼鳖食啖。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怕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卫护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佛道。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

    佛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佛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

    如是之后数千万岁。惟罕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犹修法度。

    时有一居士,偶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妙法莲华经》《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等如是经典,一目偏语。

    得闻是经,信心清净,于家中苦役修德,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而生实相。

    又以不忍末法之时群生颠倒,而苦修修业,以出离法,为他人说,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一日,居士为四邻乃至亲友论著甚深经典。其邻多不信,或半信矣。或听而不从,或诽谤居士迷信,或口善无告,奸人生千年之言。无肯践止此经。

    有一救火员为居士邻,亦不服居士所讲之义,张口问:“你所说这个所谓的佛法又有什么用呢?

    我所见到的是坏人投机取巧,几代富有,而好人老实本分却贫穷下贱,甚至子孙尽绝。

    就算我等一心向善,得来的也不好过是一地鸡毛。如若你说的这世界有因果报应之类的东西,那为何坏人依旧逍遥。

    如我所见,现实和你所讲的完全不一样,你让我们如何相信你?”

    居士无奈回道:“世间一切男女,贫贱富贵,受苦无穷,享福不尽,皆是前生因果之报。

    那些坏人投机取巧,几代富有,可他们前世孝敬父母、敬信三宝、戒杀放生,吃斋布施、修桥补路、度化众生种下种种善根。

    那些好人老实本分却贫穷下贱,可前世杀人放火、浪费粮食种种造作,且今生,造大恶而积小善,未积善根,只是老实本份,又从何来的好报?。”

    救火员冷哼一声,不服的说:

    “哼,又是因果报应之说。前世我不曾去,后世我未曾来,而今世因果不见,唯见恶人做恶得善终,好人行善得恶果。吾见史书数千载,未见报应云云。你所说前世种种,亦皆可凭空捏造,如此能信,岂不谬哉?”

    居士反驳:

    “欲知今事因,昨日做者是;欲知明日果,今日做者是。

    辩观史书人们由八万岁减至如今四十岁不到,皆是众生前生种种造作。

    而今,人们投机取巧,不休善道,以善为恶,以恶为善,纵有钱财流入却让身体孱弱,复又短命;纵能夺取他人妻妾,却让自己妻妾被他人所淫。岂不是身在苦海不肯回头,身在火宅不肯离开,以坏为好,颠倒梦想?”

    救火员冷笑一声,白居士言:

    “颠倒梦想?那些穿着袈裟的僧人,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却越发丰衣足食,难道就不是颠倒梦想了吗?

    还是说你的佛只会保佑那些作恶多端之辈,给他们发赎罪卷,不让他们受所谓的因果责罚。而置我们这些善良百姓于不顾吗?”

    居士言:“如前所言,能穿袈裟者,亦是前世种诸多善根,有大功德方可能穿。

    要知袈裟有五种功德。一入佛法中,犯重邪见等。于一念中。敬心尊重。必于三乘受记。二天龙人鬼。若能敬此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若有鬼神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饮食充足。四若众生共相违背。念袈裟力寻生悲心。五若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

    这些比丘犯如是之罪,依然有如是好报,不过是消耗前世所累功德罢了。若是功德耗尽,不思悔过,不入佛法之内,无一念而生尊重。便与凡夫无异,如是受地狱之苦,难得救拔。”

    救火者指居士言:“你恐喝我,你恐吓我是不是?乡亲们,她恐吓我,她恐吓我!”

    诸多乡亲,闻二者之言也对居士表示愤愤不满,七嘴八舌的指责起居士。

    居士苦笑,拾枝入心,使心口多血。待乡民皆静,虚弱的说:

    “咳咳。佛法亦为活法,活法亦有不同,我欲将种种活法,告知你们,实无恐吓之意。就像这鲜红的血液,不是黑的。”

    言罢,居士将倒,被众人搀扶。

    时救火员问:“若我能穿得袈裟,可否获得如是利益?”

    遂遭众人冷眼,而不敢续问。

    居士费力而言:“若你能行佛法,亦能得此利益。”

    后居士昏迷,救火员闻言惊诧,仔细思索今日种种!

    所具含义。

    三日后,居士醒,救火员

    救火者提果歉之。

    “很抱歉,对你造成不好的结果,你昨天所讲的东西,确实还算有一点道理。”

    居士从床起,色苍干,答曰:

    “不要往心里去,我知世人皆如你之所想,可见传法之难。而我于佛法,未得精深,只能以此法暂避,实属惭愧。”

    “不必妄自菲薄,你已经做的很好了。”救火者言,随后曰:“我于你所讲《妙法莲华经》中,有一丝不明,不知你是否愿意为我解答?”

    居士艰难起身,于救火者言,“愿为汝说。”

    随后,救火者问:

    “你之前说三界有火宅,有长者留下了一条通道,并留下去往通道的方法,而后用种种好处,想方设法的让我们离开。

    又说此为末法时代,种种经典已经消失。

    由此我认为此刻已经是大火蔓延,连那条通道都已经隐去。可如此的话,你所讲去往通道出逃的方法是否还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