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离开无神之地
繁体版

番外篇 何为立谛成佛(2)

    居士闻言,细想之前种种,沉思今日一事。随即恍然,双手合十,恭敬言:“愿先生把您的方法告诉我。”

    救火者点头,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按照我的经验,想要将火灾灭掉,需要清楚具体位置和火灾大小的等情况,根据火灾的性质不同,选择性地出动泡沫或者水警车,或其他。

    去救援的路上问清楚现场的情况,加以推断,构想救援计划,节约救援时间,确保人民的财产安全损失到最小。

    到达灾情现场消防人员就开始紧张有序的救援工作。根据上述的构想进行人员的调整,在进行实地勘察,疏散人群,防止火灾蔓延,防止损失扩大。

    根据现场负责人描述的情况,问出详细的现场资料情况、是否有人被困以及着火原因,和一些现场内的危险用品,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断进行灭火车的选择和救援人员安排进行救火。

    检查是否有人受伤,若有应进行及时处理;若无,收拾装备。”

    救火者喝口又说:“你所说的释迦牟尼佛,已经将火灾的大小、火灾的性质、火灾大概的位置,以及对应不同火灾的处理方法告诉我们。

    并和他的邻居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其他名为净土世界的地方,为遭受火灾无处安顿的灾民,设置临时的避难所,将无处可去的人群,安顿在临时避难所之内。

    不过,或许,是有什么事情,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将后续的工作完成,又或许,这后续的工作,是留给他的继任者去做吧。”

    居士闻言,加恭敬愈恭,双手合十而白救火者言:“愿先生慈泯,告我如何去做。”

    救火者回:“既是末法之时,火灾已大,加之之前人群已经疏散差不多了,人群也无可疏散。

    所以,我们当物之及是将火势隔绝,避免将火势烧到那些临时避难所,防止火灾蔓延,防止损失扩大。

    即欲要灭火先隔绝火势,欲要宏法,先要止恶。”

    居士不确定的说:

    “您是说想办法让世间的法律恢复正常,让那违法犯罪的人受到人间法的审判。

    不止以前生来世告知示现因果,而是让人们看到今生作恶今生受报,昨日作恶,今日受报。

    从而借机让人们知道何为恶,何为善,使人们减少和停止作恶。”

    “孺子可教”

    救火员点点头,随后又道:

    “当我们将火势隔绝,灭火设备压制火势,使火势减弱。

    我们就需要进入火场,找到火源将其扑灭,将里面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清理干净,并将被困人员营救出来。

    就像这个世界被称为五浊恶世,我们只要将造成这里污浊不堪的源头和周围清理干净,让满身泥泞的孩子们用清水把泥垢洗净,我们不就不用因为这里的恶臭,从这里逃跑了吗?”

    “先生,你说的方法,很好,可是只凭我一个人,真的可以完成吗?”居士不确定的问道。

    救火员呵斥:

    “谁告诉你完成这些事情,只是你一个的人完成的事情?

    个人业由个人担,天下人化解天下事;而如诸佛般的圣贤,只不过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天下人,顺便稍微引导让众生学会后自己解决而已。

    灭此大火从来不止是一两个人的事,有你与火内清醒的众生积极自救;有在诸佛搭建的避难所中,学会灭火法归来的游子;有其他愿意帮助我们的邻居。大家一起众志成城,难道还灭不了这熊熊烈火吗?

    况且,你口中的阿弥陀佛,昔日能独自一人一碗一碗的把业海舀干,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造就极乐净土。

    那些发大愿成就证得菩提的佛菩萨,亦复如是。

    你既然愿意向他们学习,又何必自暴自弃被这些困难吓倒呢?”

    “他们真的还会回来吗?”居士问。

    救火员肯定的说:

    “会的,有多少人远走他乡,而不想家的呢?

    记得你说过生于净土中的人,总会拿着礼物拜访另外净土的佛陀、大菩萨、阿罗汉等。

    而我们在灭火后,重建自己的家园,也可以像其他的邻居一样,拿着礼物去其他邻居家交流感情。就算在外面玩累了,家里总会有自己的位置,总比现在住在避难所无家可归的强。

    要知道人们之所以从这里离开去往其他的,是因为这里发生了大火,不得不去他方国土避难。而今有了机会将这场大火扑灭,重建自己的家园,又有什么理由不回来呢?”

    ”其他的世界可比这熊熊烈火的废墟舒服多了。”居士苦笑。

    救火员反驳:

    “这里的火不被扑灭迟早也会烧到其他世界,到时候又要跑哪里去呢?

    这里的大火扑灭,构筑一方净土,又与其他诸佛世界所得舒适有何区别?

    正如你所说,佛法即活法,之前选择逃离,现在选择灭火,所图得也不过是超脱生死轮回,长时间活下去而已。

    过去逃离到避难所就能活,现在火势变得非常的凶猛,随时都能烧到避难所之内。

    如果不合力把火扑灭,只是一味的逃跑,那还能活吗?不,这是取死之道。

    这简单的道理,于火海之内,昏迷的众生,或许想不明白。那些在火海之外,清醒多时的众生,难道还想不明白吗?”

    居士双手合十,恭敬的说:

    “受教了。”

    救火员站起身来,转身离开,一边走一边说:“既然已经没有人群供你疏散,你手上的经文也残破不全。

    不如按照现在的情况,一起将释迦牟尼前辈未完成的事情做好,将这场熊熊烈火灭掉,重建一个美丽家园……”

    居士铮铮的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嘴里嘟囔着什么,随后像是下了什么决心,眼神坚定了起来。

    遂在灭火队三年,观察种种灭火之法,又拜访各种名师修行。最终,由出离法转灭火法,在龙华树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得佛陀果位。

    “世尊,我知道这是您成道的时候,那时候我不懂事,还带兵挑衅您,被您给降伏了。”

    六欲天主波旬听到这段,激动的跟阿弥勒佛说道。

    是时,阿弥勒佛含笑不语,而波旬的侍者,恭敬的的问道:“世尊,那位救火员大菩萨最后怎么样了”

    阿弥勒佛佛告侍者:“那位救火员大菩萨,正是到来的彼国世尊。

    他在我成佛之前,灭尽了一切烦恼过患及其种子,已证八地菩萨,广度众生;于我成佛之后,与我一同灭尽三界火宅之火,成就此间净土。

    后经我点化,立三谛即立佛谛、圣谛、菩提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为转轮圣王、世间解、无上士、天人师、调御丈夫、佛、世尊。号立谛成佛。”

    尔时,六欲天主,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

    佛告六欲天主:此经名为立谛佛乘愿三谛经。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此佛由万佛度化,具万佛之光而成,化身无量,常住方寸,所在之处皆为净土。

    若有末法众生,亦或者持戒修福者,不犯五逆重罪,闻此佛名,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若有末法众生,亦或者持戒修福者,不犯五逆重罪,若能一心受持读颂,无有间断,则心生悔悟,冤亲同乐,阴债尽偿,业障尽消

    ,得同称万佛之名利益,任意来往他方国土。

    若复众生,能至心悔改之前种种造作,纵处地狱,身处之处亦为净土,一念悔改,便得一念净土;至心不变,不复再犯,则常驻净土之内。

    若复众生,闻得此经,乃至四句偈,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福德。

    若有众生,身处地狱,心堕苦海,能忆此佛经义,至心悔改,亦或者一念至诚称颂此佛名号,则于地狱苦海之中,心生清净,不被业障所扰。

    若有众生,身处地狱,心堕苦海,能行此佛经义,至心悔改,不复再犯,则能自度己身,冤亲同乐,阴债尽偿,业障尽除。

    若有众生,身处地狱,心入苦海,持行经义,无有间断,则自度己身,冤亲同乐,阴债尽偿,业障尽除。

    不受地狱、人间、天界乃至六道轮回束缚。如有不来而实无不来,如有不还而实无不还,如有不生而实无不生,如有往来亦而实无往来,故证如来。

    若有持戒修福者,得闻是经,于此经中受持如是放下屠刀之法,如是灭火之法,以此为实,信心不溺,则能得证菩提……

    这便是崔云凡的凝聚功德法身,成就立谛成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