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华的分布式记忆
繁体版

育红班

    90年代,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每个人的小时候都希望可以快一点长大。王建明的儿子已经7岁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村里上学年龄普遍较晚。那个时候村子里边的学前班不叫幼儿园,都叫育红班。也是分大班和小班。小班是属于人生第一次读书的学习阶段,大班是到明年的夏天即将升入一年级的预备班。那个时候上一年级有严格的年龄要求和月份要求。

    王文理第一次进育红班,是王建明骑着自行车送过去的。王建明和其他的家长一样,陪同小孩子读育红班大概有一周的时间。有些小朋友可以非常顺利地待在育红班,即便看不见家长。王文理刚入学的第一天哭了一次,后面和小朋友玩开心了,就爱上了学校。

    当时第一节课学习的是儿歌,一位长相俊美的年轻女教师,一只手拿着教杆,带领着小朋友唱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童真的歌声响彻整个育红班,其中不乏有个别小朋友哭泣的声音。

    放学了,孩子们会排队点名。一眼望过去,王文理在班级里还是很高的。孩子们背的书包五花八门。文理背的是她母亲用条绒布缝制的,里边的文具盒是邻居大姐姐送的铁皮制造的。那时候小学生基本上每年都会更换文具盒,铁质的隔段时间经常生锈。女生一般比较爱惜,男生经常把文具盒分成两半。孩子们穿的衣服也都是村里裁缝用布料做的。鞋子都是家长手工做的千层底布鞋,孩子们能跑,鞋子废得很快,王文理的母亲几乎一有空就在做鞋,冬天还要做千层底棉布鞋。现在的年轻家长几乎没人会做布鞋了。

    过了几天,小朋友之间互相都熟悉起来了,大部分小朋友也不需要家长陪同在学校上课了。这个时候班级里边的老师要求大家选一个班长。王文理属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小朋友。所以这种事情他一般不会冲在前面。在教室里边的后排,始终有那么几个发育非常迅速的小朋友。这样的小朋友一般是个子高,爱交朋友,在班级里边非常活跃。所以,一般这类的小朋友会冲在最前面,他们会把当班干部看成一种非常荣耀的事情。而且在孩子们中间也有一定的威信,同时又有一定的威慑力。育红班的班干部,大部分都是帮老师收一下作业,老师不在的时候管理一下小朋友的学习秩序。

    那个时候的育红班学习的东西除了儿歌,还有汉语拼音,以及简单的汉字。由于地处农村,几乎没有任何艺术类的教师。一般都是一个老师教好几门课。比如育红班的焦老师,即教儿歌,也教拼音汉字,还兼体育。总之,当时的教学环境并不是很好,但也让孩子们学到了些简单的知识。

    到了六一儿童节,育红班也是会举办庆祝活动的。孩子们打扮的漂漂亮亮,额头上点一个红点,涂上口红,围成一圈甚至分不清是男孩还是女孩。节目来自老师以及大班小朋友准备的。村里卢树民家的姑娘,给大家演唱了大人的歌曲《潇洒走一回》。王文理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一边仔细听着歌曲,一边仔细看着人家长相甜美的小女孩。紧接着,是小班的钱欣然小朋友给大家演唱了歌曲《小红帽》。这首歌因为大家都会唱,都跟着哼唱起来了。王文理还高兴的给旁边马扎坐着的小女孩说:“这个俺也会唱。”整个育红班前面的小院,充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

    当时育红班小朋友,每天三餐都是在自己家里吃。自从有了王文理,王建明的老婆就再也没有跟着他去城里生活,一边在家看孩子,一边在村里干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