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华的分布式记忆
繁体版

计划生育

    说起计划生育这个话题,其实每一个国人都不陌生。村子里边的墙上,集市上面的横幅,以及乡村公路上的金属牌。到处都写着计划生育的标语:“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当时连文艺工作者们,都把计划生育当作一种素材之一进行创作。所以咱们看以前的小品或者话剧,甚至歌曲,都有关于计划生育的内容。

    王立德所在的村子,当时已经很严格了。王建明的老婆第一个孩子是因为意外流产了。当时他们家院子里有压水井,每天早上和傍晚,都有附近的邻居前来打水。井水周围经常湿漉漉的,稍不留神就容易滑倒。

    到了1990年,王建明的老婆第二次生产很顺利,是个男孩,取名王文理。以前大家总说农村容易重男轻女,其实也不完全。比如王立德家反而没有因为重男轻女导致的家庭不愉快。也许是王建明的大哥家已经出生了两个男孩。到了王建明的时候,他的老婆生男生女并不是特别重要。那个年代生产,几乎都是随机的,性别只有出生以后才会揭晓,所以那个年代农村新生儿性别比例并没有失衡,从后面王文理长大上学之后也能清楚的知道,班级里的女生几乎也是一半。但那个时候,和王文理同时出生的孩子确实很多。因为王建明年龄差不多的青壮年,每家每户都是兄弟好几个。

    当时如果第一个是女孩的,还是可以被允许再次生产一个的。如果是男孩就不行了。总之,当时的规定非常严格,好多实际情况的故事无法一一叙述(章节也会审核,之前总是遇到审核问题,就不展开了)。比如到王建明老婆第三次的时候,属于被强制流掉。这关系到本地计划生育指标和先进的评选。结果就是,90年代以后,独生子女家庭非常多。

    每个时代都有这样那样的美好与遗憾。没有对错之分。祖国越来越繁荣,感动。给个镜头吧,王文理都要上育红班(就是幼儿园,当时村里的叫法是育红班)了。

    最后,思考一个问题,计划生育是不是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