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华的分布式记忆
繁体版

上一年级了

    上了两年的育红班,王文理终于有机会可以读一年级了。一个教室里边53人。

    当时是1999年9月1号,王建明用家里的自行车驮着木头打制的课桌,送王文理去学校报道。因为当时农村小学的课桌,都是由学生自己提供的。王文理用的这个课桌,由来已久,是他的姑姑小学的时候用过的。凳子是他的一个表叔王建锋帮忙制作的,因为他正好是村里的木匠。到了学校分好班级之后,老师会按照身高进行排位。王文理的身高在班级里边排名第三。王建明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排到最后。私下里找了在学校教书的邻居家的哥哥,王建雨老师。人情世故在这个点上也发挥了一丝丝作用,哈哈哈。其实也很正常,因为当时村里边的小学教师,几乎都是来自本村里边的,甚至还都是一个家族里边的。里边不乏出生农民的教师,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读过初中或高中,就有了机会在学校里面代课。幸运的是,某个时期教育部门统一把他们转成了正式。当然,村里小学的教师,也有几个是正儿八经从大学毕业的。比如王文理的班主任,教语文的王景梅老师,就是大学毕业的。

    不知道其他地区有没有这样的现象,王文理所在的农村小学,做班主任的几乎都是教语文的。王景梅老师这个班级,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进来。所以当时分班的时候,王建明依然是找了一下王老师,把孩子安排到了王景梅老师的班级。

    到了一年级,就开始系统的学习汉语拼音和笔画以及汉字了。王景梅老师最拿手的就是教授汉语拼音,学生每天的语文作业也都是汉语拼音,然后笔画,还有课文后边的生字表。从小学一年级老师就经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那个时候,一年级学生的课后作业可以说是非常多。几乎两三天就可以写满一本田字格作业本。每到周末语文老师布置的内容就更多了,一般都是几十遍这样的布置。周末过后,老师会在周一的早上把所有作业收上去批改。如果有人写错,或者漏写,甚至偷懒,那么会让学生趴到一年级窗户外面的花坛上补写,什么时候写全什么时候进教室。如果按现在教学方式,这种行为也许今天的家长理解不了。但是在王文理那个年代,像类似这样罚学生写作业,甚至用教杆抽打,都是非常常见的。每到新学期开始交学费的时候,一般都是由家长亲自送到学校。遇见班主任或者孩子的教师,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补上一句:“王老师,孩子不听话就狠狠的打就行。”女老师一般很少体罚学生,但是男老师会真的打。

    说到体罚学生,王文理那个时期的孩子,确实是很少有人怕老师的。比如有一次王文理班级里边的期中考试。有些孩子做的卷子出了很多错误。比如看文字连线,有男孩子会把一个鱼,一朵铅笔,一条花…弄混。或者数学加减出错等等。每当老师批改完卷子分发的时候。就会当着全班级的学生,把这些错误念出来,班级里哄堂大笑,当事学生处了脸红外,还有满脸不屑的微笑,以示内心强大。如果有学生嬉皮笑脸,老师就真的要动手了,但学生不会傻傻的站在那里被打,会满教室跑,教师追赶…最后通报给家长。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