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匠
繁体版

第75章 开办磨坊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全国到处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像一场春雨过后的田野,一天一变样。现在人们把家里的那点地捎带着就给种了,也用不着天天耗在地里务弄庄稼。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成群结队地去广东、深圳、海南打工去了。每逢假期回来,他们带着远方的新闻,聚在一起吃饭喝酒,谈论外面的精彩世界和所见所闻,让在家种田的人都眼热向往。

    狗娃虽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外出打工,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土匠手艺,也没有少挣钱。现在干土活的人家越来越多,他组建的工程队,每天的工钱都涨到了十多元,可还是缺人手。狗娃只好用增加工资的方式留住了二十多个人,继续在周围揽工程。

    狗娃凭着自己的这个小工程队,除尽日常开销家里还存余了一万多元钱,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万元户。在狗娃看来,这缺吃少穿的苦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家里有了余钱,他便有了另外一种打算。

    狗娃是个土匠,一直与泥土打交道,他思来想去,自己除了工程队外,家里还应该搞点其他营生,以便增加家里的收入。干什么呢?现在盖房收拾地方的人家多,他觉得办一个砖瓦厂最能赚钱,可办一个砖瓦厂需要五万多元的投资。现在自己手里只有一万多元,还差四万元。为这事,他去找了村里的信贷员,也动员了几个人想一起参股办个砖瓦厂。可跑来跑去也没有眉目。

    不过,这次在张湾干活的时候,他发现有一座还是生产队时期的废弃旧面粉厂,厂房都已经塌了,只留下一些水泥电杆像古迹一样地竖在地上无人问津。看到这些后,狗娃心想,自己把这些废弃的水泥电杆买下,自己办个面粉厂,附近的人也不用拉着粮食跑上十多里路到外村磨面去了。这样既方便了村民,自己还可以挣一些加工费。

    眼下,山枣在家里也没有多少事可干。种那点地,狗娃也不用发愁,到农忙的时候,几个徒弟和家里人一起帮忙,十多亩地的活,两三天就能干完,狗娃也不用担心。

    下定办磨坊的决心后,狗娃找到了张湾村的村长,经过协商,每根电线杆以五元钱的价格卖给了狗娃。这对普通村民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长年废弃的电线杆戳在地上,空占个地方,一点作用都没有,处理了倒干净。可这毕竟是生产队以前遗留下来的东西,也算是包产到户后村里留下的唯一集体财产,谁也不敢动它。就这十多根水泥电杆,如同无家可归的孩子,任凭风吹雨淋。

    狗娃家离村里的变压器不远,有五根电线杆就能把三相电拉到自己家的崖背上。可张湾村的村长非要把这废弃的十二根全部卖给狗娃,狗娃没有办法,只好掏了六十元钱买下了十二根水泥电杆。又花了一百元钱,让自己施工队的人拉上架子车,浩浩荡荡地把电线杆拉回了家。

    一行整齐的电线杆高高耸立在狗娃家的崖背上,成了全村最惹眼的一道风景线。谁都不知道狗娃栽这么多的水泥杆子要干啥,这让全村人捉摸不透。

    栽好电线杆,架上了明晃晃的电线,狗娃才宣布自己要开办磨坊,这让全村人都没有想到。

    狗娃叫上铜钱,一起去了古塬市的农机厂采购磨面机。

    不去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农机厂门前的农用机械门市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机产品,这让狗娃大开眼界。一进库房门,库房里还摆放着红得可爱的大大小小的拖拉机。狗娃心想:要是耕田种地有一台四轮拖拉机该多带劲呢!

    导购员见狗娃望着拖拉机发痴,问道:“你想买拖拉机?”

    狗娃嘿嘿一笑说:“这台拖拉机多少钱?”

    导购员热情地为狗娃介绍道:“这里有单缸的和双缸的,单杠的一万八千元,双杠的两万五千元。”

    狗娃不懂什么是单缸和双缸,从外形和大小上看,样子和形状都差不多。但价格相差甚远。

    狗娃不解地问:“都是拖拉机,这单缸和双缸有啥区别?价格怎么差这么多呢?”

    导购员见狗娃不懂,便直截了当地说道:“单缸就是劲小些,双缸就是劲大些。”

    导购员这么一说,狗娃似乎明白了单缸和双缸的区别。

    狗娃本来是去买磨面机的,却被这拖拉机给迷住了。他看了好大一会,才想起自己今天来的使命。

    狗娃不好意思地问导购员:“磨面机在哪里?我去看看。”

    导购员说:“你究竟是买拖拉机还是磨面机?”

    狗娃嘿嘿一笑,说道:“买拖拉机没有钱,还是买磨面机吧。”

    导购员领着狗娃走到库房最里面的一个角落,一台台崭新的面粉机,呈现在狗娃的面前。

    狗娃问导购员:“这磨面机怎么大大小小不一样,我究竟买哪款合适呢?”

    导购员指着一台又高又大的磨面机说道:“这是最新出厂的全自动上料磨面机,只要把麦子倒进这个兜兜里,就能把粮食全部磨完,人也不用动手,等着装面粉就行。既省时,又省力。”

    狗娃睁大眼睛,百思不得其解。这不用人工上料,自己怎么能把料提升上去呢?不过,这些都不是狗娃要关心的。他现在最关心的是这台磨面机是多少钱。

    他身上只有一万多元钱。他指了一下面前这台高大威武的磨面机问道:“这台机子多少钱?”

    导购员说道:“这台三万五。”

    一听三万五,狗娃摇了摇头说:“太贵了,太贵了,东西是好,就是太贵了,我没有那么多的钱。我现在只有一万多元。”

    导购员把狗娃领到另一台机子旁,指了一下说道:“这台一万五千元。”

    狗娃问道:“还有比这更便宜的吗?”

    对方指着墙根处那台说道:“这台便宜,是九千六百元的,你看看吧。”

    狗娃感到价格合适,自己的钱也够,说道:“就买这台吧。”

    导购员笑着说道:“一分钱一分货,要买就买个好的。”

    狗娃有些寒酸地说道:“买个好的没有那么多的钱。”说完,嘿嘿一笑。

    导购员带着狗娃付了款,开了发票,在市场租了一辆卡车,将磨面机装上车。农机厂还派了一名技术人员,高高兴兴地把磨面机拉回了家。

    磨面机安装在崖背上的两间茅草房里。技术人员把它装好后,狗娃从自己家装了五十多斤小麦,倒在料兜里。技术员开动机子,一边给狗娃讲解操作步骤,一边讲解安全注意事项。

    家里添了新机器,山枣看了非常高兴,满肚子的气也全消了,也跟着狗娃看热闹。

    狗娃对山枣说道:“以后这磨面机就由你管了,我还是做我的土活,挣下的钱你全部掌管。只要把钱挣下了,你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山枣一听自己要当家管事了,满心欢喜,和狗娃的不愉快也烟消云散了,她高兴地接受了狗娃的安排,跟着技术人员学习。在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山枣学会了简单的操作。从此,山枣就成了这小面粉加工作坊唯一的负责人和操作员。狗娃家的磨坊一开业,磨面机整天都停不下来,等待磨面的人每天很多,生意特别兴隆。

    正在上高中的狗剩周六回家一看,自家这个小小的磨坊有这么多的人等着磨面,高兴得不知向谁述说,连夜写了一篇广播稿,邮寄给了县广播站。

    狗剩其实从来都没有给广播站投过稿。这次投稿,纯粹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才写的这篇稿子。没想到,他的稿子竟然被县广播站采用播出:

    各位听众:大家好!

    现在播出致富信息。峁梁乡农民自办面粉加工厂,自主经营,致富有道,这是中国农民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市场经济的一个缩影。

    八月二十一日,峁梁乡西庄生产队的农民张自艰,自筹资金,在自家建起了磨坊。这个磨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私营企业的新开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典型。

    农民在自己家里办起了磨坊,不但增加了家庭收入,而且方便了附近村民的生活,村民们再也不用跑十多里路到外乡磨面了,既省工又省力,是造福乡里……

    这条新闻不但在县城的大喇叭里传出,同时也传遍了各家各户的小广播。这无疑给狗娃的磨坊做了一次无形的广告。附近的村民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到狗娃家的磨坊去磨面。一时人声鼎沸,生意兴隆。

    狗娃的磨坊现在不但生意兴隆,而且成了村里唯一的俱乐部。狗娃从集市上称来旱烟,每天把旱烟笸箩装满,让等待磨面的农民凑在一起免费抽烟、喝水。本村的人闲了,也聚到狗娃家的磨坊门前下棋打牌凑热闹。

    以前当过仪程官的八哥路过,见这里人多热闹,竟然把手一扬,说开了:

    改革开放就是好!

    贫穷落后全赶跑;

    推磨不用驴拉套,

    吃饭不用到处讨,

    开个磨坊能赚钱,

    农民日子苦变甜。

    ……

    他的说词,赢得大家一片掌声。

    狗娃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有劲。这人气一天也比一天旺盛起来。村里的人见了狗娃,不笑不开口,对狗娃也钦佩和尊重起来了。这些场面上的变化,使张有理感到了一种危机。

    张有理心想:要是像这样下去,自己的威望迟早会被狗娃替代,他觉得现在有好多事情自己都无法掌控和预测了。他感到自己力不从心。他要扭转这个被动的局面,必须要从振兴家族开始。尤其是要在两个孙子身上下功夫,让孙子有出息,出人头地。

    张有理边走边想着心思。当他走到村子的路口,听见一阵阵喧天的笑声。过去一看,是一群人正在狗娃家的磨坊前嘻嘻哈哈地说笑取闹。

    张有理也凑了过去,见了狗娃,他颇有意味地说道:“狗娃兄弟,这日子要慢慢过,别过成地主老财,小心以后被打倒。”

    狗娃知道张有理是和自己开玩笑,也不在意,笑着说道:“哪能呢,这都是上边的政策好。你老哥要把身体养好,等着过共产主义的生活。”

    张有理觉得狗娃的话好像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和嘲笑,他带有讥讽的口气说道:“你没黑没明地干,还给媳妇买了个电磨子,让山枣也要当地主婆。你的心劲太大了,你要把全世界的钱都挣回到你家里吗?”

    狗娃嘿嘿一笑,说道:“有理哥,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要说有本事,你才是咱们村的大能人、主事的。我以后还要多麻烦有理哥多帮忙照顾才行哩。”

    张有理不客气地点了点头说道:“那是,那是。我现在还是村长,有些事还是我说了算。”就在张有理心存不甘地离开狗娃家磨坊的一个月后,还真应验了张有理的话。

    乡上给西庄村下拨了两个招工名额,一个是县上的造纸厂招工,另一个是地区在一个大山里新建了个水泥厂招工。这两个招工名额给谁,自然是张有理说了算。

    张有理的大孙子遛光和狗娃的二弟狗剩,两个人都是高中刚毕业,这两个名额当然要安排给这两个娃娃,才能使全村人心服口服,没有意见。

    张有理把招工的事给老婆一说,老婆高兴地说道:“造纸厂的工作当然要给咱孙子遛光。水泥厂既累又脏,就让狗剩去。”

    遛光说道:“爷爷,就让我和狗剩在一个厂子工作吧,我俩是一个村里的,将来相互有个照应。”

    张有理哼了一声,说道:“你以为我说了算啊,名额只有两个,一个造纸厂,一个水泥厂,你要姿态高的话,就让狗剩去造纸厂,你去水泥厂。再说,造纸厂在县城,是个老厂子,比较平稳。水泥厂刚新建,说不上以后还是个啥样子呢。”

    这好消息来得快,办落实得也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遛光和狗剩很快通过了政审和体检。全村人像送狗链当兵一样,把遛光和狗剩送出参加工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