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匠
繁体版

第4章 修路、断粮

    狗娃从东庄村把羊赶回来,阴沉的心情好像突然云开雾散,阳光普照。

    狗娃继续放他的羊,但心里却有两件事一直让他不能安心:一是家里三天两头断炊,没有粮吃。其二就是他发现韭菜沟沟那股大拇指粗的泉水,整天汩汩地往外冒,白白淌了太可惜。他一定要想个办法,把这股泉水留住。

    在西北,水是极其珍贵的。粮和水都是老百姓的命根子!

    村里人吃水,每天都要到村外七八里路的山沟里去挑。而韭菜沟沟的这股泉水,只是因为没有路走而不能被利用。狗娃下决心要从这山崖上修一条路出来。

    决心下定后,狗娃每天放羊时都带上铁锹和镢头。他把羊赶到旁边沟洼上吃草,自己一个人在韭菜沟沟修路。为了尽快把路修通,他在一处山峁上挖了一个小窑洞。这里既能看到羊,又能方便修路,又能遮风避雨。累了的时候,还可以躺在这个小窑洞里休息一会。狗娃多数时间中午都不回家,自己带点吃的东西。他把羊往能看见的山坡一赶,就开始干起来。

    狗娃觉得这样特别惬意。蓝天白云,山梁沟壑。除了山羊、土坡、庄稼地外,也没有人来打扰。有时家里没有吃的可带,他还可以从附近的地里偷偷掰个玉米棒子,或者拔点毛豆、刨个土豆什么的,在小窑洞里烧熟了吃。除过累了歇息外,其余的时间他都是在不停地修路。

    修这条路他谁都没有告诉过,包括自己的母亲。因为给母亲说了,他害怕母亲责骂。家里每天没有啥吃,少出力,少活动就能节省点粮食,这是母亲的观点。

    狗娃整整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把这条路修通了。从沟畔对面看去,像是一条粘贴在峭壁上的蚯蚓,是那么细小,弯弯曲曲从沟底一直绕到了山畔。

    修通了这条路,狗娃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他感到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而且了不起的伟大事业。

    路修通的第二天,狗娃从家里拿了父亲搞地质调查时带回家的水壶,赶着羊出发了。

    沿着下山的小路,狗娃边走边哼唱起了古塬地区人们常唱的眉胡戏《李彦贵卖水》:

    ……

    为求柴米把水担,

    满面汗流擦不干,

    自幼儿读书未受过这磨难!

    爹爹收禁监,

    母嫂住庙院,

    只落得挑担卖水换铜钱。

    头戴草帽圈,

    身穿破衣衫,

    人笑我富贵公子挑水担,

    我心中又羞又恼又愁烦。

    担水到街前,

    喊叫多半天,

    有人买水多给我几文钱,

    拿回去一家老小度饥寒。

    ……

    悠长的歌声沿着山道弯弯,伴着羊儿们快乐地“咩咩”叫声,回荡在山沟沟里。

    狗娃把羊赶到山坡,让羊吃草。他则顺着自己修好的山路,一口气跑到了泉边。看着清澈的泉水咕嘟咕嘟地冒着珍珠一样的水泡,流进水壶里。他高兴极了!不由得冲着山沟大喊起来:“嗷……。”

    他的心里被一种成就感填得满满当当!他感觉自己已经好久没有这样酣畅淋漓地高兴过了。

    狗娃背上这壶水,心里想:这下我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去七八里外的山沟里挑那黄汤水了,母亲再也不会因没水吃要到邻家借水而发愁了。

    狗娃家向左邻右舍借米面、借油盐、借柴火,这都是家常便饭了。借米借面、借油借盐人们能想象得到,可这借水借柴就不能理解了。

    西北黄土高原这个靠天吃饭的地方,干旱少雨,连野草都不能痛快地生长。居住在偏远山村,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水火柴要啥没啥,样样缺乏。挑水要到七八里外的山沟。做饭烧的柴火,都是平时劳动结束后人们抽空从山里割回来的青湿蒿草。白天拿回来,晚上就等着烧火做饭用。生产队里的麦草、秸秆等柴草,是生产队牛羊驴马的饲料,谁也不敢去动。到了做饭的时候,最愁的就是那些家庭妇女了。洗个澡,那更是村民连想都不敢想的奢侈事情。

    狗娃每天放羊,可以捎带些柴火回家。这次路修通了,还可以每天从山里背水回家。这样就解决了家里的吃水和烧柴问题。

    日上中天,狗娃背着夹在蒿草中的水壶,把羊赶进圈里安顿好就回家了。

    进了院门,狗娃把柴捆往地上一扔,解开绳子,从柴捆里拿出水壶,心情畅快地进了厨屋。

    母亲正在做午饭。灶火里烧青蒿子飘出的乌烟塞满了窑洞,让人睁不开眼。狗娃一进屋,呛得一连串剧烈地咳嗽。

    他走到水缸前,拿出水壶把水往缸里倒。

    母亲问:“狗娃,你怎么用水壶背水?”

    狗娃边倒水边给母亲说他挖泉围埝修路背水的事情,母亲才知道狗娃这几个月为啥早出晚归了。

    狗娃被贬去放羊,反而解决了家里的吃水烧柴问题,成了好事。可就在狗娃顺风顺水的时候,更大的麻烦又来了。

    早晨,狗娃刚起床,母亲就长吁短叹:“娃,只有两升多高粱了,每天喝糊糊也就能喝个三四天,你说咋办呢?你爸到现在也没有寄钱回来,眼看揭不开锅了。”

    狗娃看着愁容满面的母亲宽慰道:“妈,您不用太愁了。愁也没有用。只要有我在,您就放心吧。”

    狗娃说这话也只是给母亲宽宽心,究竟到哪里才能弄回粮食来,他的心里根本没有底。

    母亲面色凝重地说道:“家里就全靠你一个人了,你弟弟妹妹们都还小,不能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挣工分。你爸离得远,常年都见不到人,更指望不上他!再这样下去,你弟弟妹妹能不能长成人我看都难说……”

    母亲的语气无奈而绝望,眼里溢满了悲伤和无奈!这种忧愁焦虑狗娃都懂。

    “妈,我明天就找师傅去,看有啥活做。我和他去做土活换点粮食回来。”

    母亲若有所思地说道:“你去了羊谁放?”

    狗娃也没了主意,只是哀叹了一声!

    菊香见母亲和哥哥都为生活唉声叹气,她看看母亲,又看看哥哥,说道:“妈,哥,就让我去放羊吧!”

    狗娃的母亲长叹一口气说;“你是个女娃娃,怎么能让你放羊呢。你去放羊妈也不放心。”

    狗娃插嘴道:“你坚决不能去放羊,你就听妈的话,帮妈安顿家务。妈是个病身子,家里的活也不少,都需要有人来干。”

    狗娃的母亲心里一酸,揪心地说道:“就让狗链和狗剩去放羊吧,狗剩虽然还小,但他毕竟是个男孩。”

    狗娃无奈地点了点头!

    安排好放羊的事,狗娃转身对母亲说:“妈,我现在就去宋堡子。”

    狗娃的师傅李望福就住在宋堡子村,离狗娃家只有七八里路。为啥叫宋堡子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多数姓宋。解放前,兵祸匪患不断。为了抵御土匪和躲避马回子及国民党队伍的骚扰,宋氏家族组织全族人在村外的山沟里修了一座能保护和躲藏村民的堡子。这个堡子救了村子好多人的性命,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村叫宋堡子村。

    李望福家住在塬边。站在门前的两棵枣树前,就能清楚地看见这个满目疮痍的堡子。

    李望福虽然是个土匠,但他也没有能力为自己修一处新庄子,依旧住在祖辈留下的三孔窑洞里。从崖背一个靠着塬边的斜坡下去,走过大门洞子,就进了李望福家的小院。这条路,狗娃闭上眼睛都能摸得进去。

    进了院子,李望福见狗娃来了,热情地问道;“狗娃,几个月都没有见你了,今天怎么有空来了?”

    “师傅,我来找您有点事。”

    两个人在院子里寒暄了几句就进了窑洞,坐在炕沿上聊了起来。

    狗娃把这段时间、骂张有理和丢羊的事合盘给师傅说了一遍。

    李望福劝狗娃:“你不要和生产队长较真了,遇事都让着人家,少给自家添麻烦。”

    狗娃耳朵里听着师傅的教诲,但心里想着怎么求师傅解决家里无米下锅的燃眉之急。

    师傅说起来话长,狗娃终于等不住了,拐弯抹角,吭吭哧哧地说道:“师傅,这几天家里揭不开锅了,我想和您出去找点活干干,弄点粮食。”

    李望福呵呵一笑说道:“你来得正好。前天刚接了个柳树崾岘宋大头碹窑的活。我正要去找你呢。”

    狗娃一听,喜出望外!这可真是瞌睡来了遇枕头——求之不得。

    狗娃急切地说:“那太好了,啥时候去?”

    “今天我们就可以去,你现在赶紧回去收拾一下东西,我们早些出门。”

    “行,师傅,那我先回家收拾去了。”

    说着,狗娃腾地跳下炕沿,赶紧回家去了。

    狗娃把自己的泥抹和瓦刀等干土活用的工具精心地收拾妥当,装进常背的一个破旧的黄帆布提包里,高高兴兴地和师傅去了柳树崾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