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迷殇
繁体版

第三十六回 悔难追一念之差 窥神器处心积虑(三)

    听了傅介子这一番话,霍光陷入了更进一步的沉思。

    虽然傅介子所说的这些都只是些猜测,但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昌邑王和自己常年并无往来,最近自己和天子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虽然还没有闹到天下皆知的程度,但在朝中也已经开始是沸沸扬扬的了,他是威震一方、消息灵通的诸侯王,不会不知道的。

    恰巧在这个时候他来讨好自己和年轻天子进献仙丹,虽然表面上看似并没有说不过去的地方,但昌邑王背后有无其他企图,或者是像傅介子所说的暗藏一石二鸟之计,委实难以判断。

    但眼下的形势已经骑虎难下,自己收了昌邑王进奉给他和天子的仙丹,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退回去了,自己若是扣住迟迟不放便是欺君之罪,但是进献给天子确实存在着傅介子所说的种种未知的风险。

    这可如何是好呢?

    正在霍光左右为难之际,他的脑海中竟然电光火石般地闪过当初在朝堂上和天子公然闹翻的那一幕。

    耳边响着昭帝义正言辞的声音,霍光好像看到了将来自己被满门抄斩的悲惨下场,看到原先聚集在自己身边的亲属子弟纷纷树倒猢狲散,然后一个个被昭帝找到各种借口打压掉迫害掉,就连处在深宫中的上官外孙女也被废黜,孤零零地蜷缩在一个连阳光也看不到的宫殿角落里瑟瑟发抖,苟延残喘。

    “大司马!大司马!你这是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傅介子看见霍光脸色不对,额头上涌出汩汩汗水,有点被吓坏了。

    在傅介子焦急的呼唤声中,霍光总算是回过了神。

    他刚刚也是被自己处于虚无状态时所预见的幻象吓懵了,现在的心还在兀自扑嗵嗵地剧烈跳动。

    “是啊,这仙丹按照你的推测还是不要进献给皇帝为好。但我总是这么扣着这些本来就是昌邑王进献给天子的贡物也不是办法,将来要是别有用心的人借着这个事在天子面前挑拨离间,说我有不臣之心,这欺君和大逆不道的罪名我是百口莫辩的。我看不如这样吧,仙丹还是要进献给天子的,只是需要特意叮嘱侍医令和随侍黄门,让天子在众侍医确定仙丹确实对人体无害后才可谨慎服用,如果不能保证安全,那宁肯搁置起来也不能冒险尝试。现在也只有如此了。”道出了自己的最后决定后,看到一双铜铃般的眼睛正在一眨不眨盯着自己的傅介子,霍光竟然下意识地有点做贼心虚般地赶快把目光挪开,不敢和傅介子对视。

    是啊,在霍光做出还是按照原定计划把仙丹进献给昭帝的决定之后,他的内心深处竟然自然而然地喷涌而出一种不可告人的阴险邪恶和由此而产生的轻松快感。

    要是这仙丹真地能把那个已经不把自己当回事的年轻天子怎么样了,那现在困扰着大司马的一切阴霾都将烟飘云散,他还是那个真正掌握大汉命脉的大司马,甚至在一个没有主见没有抱负的刘氏子弟继任皇位后,他将更加随意自如,他的亲属子弟还是像以往一样围绕在大司马身边继续支持维护着他。

    最关键的是,上官皇后也不必再为天子宠幸谁搞大了谁的肚子而烦恼了,不管是谁继任皇位,她都将自动从皇后升格为皇太后,这个位子却是再也没有人能够撼动得了的了。

    这个恶毒的近乎于疯狂的念头让霍光既感到了一种报复所带来的痛快淋漓之感,同时天理昭昭中违背良心正义的谴责和唾弃又让他汗颜到了无地自容的尴尬窘境。

    怀揣着这颗矛盾复杂、既痛苦又隐藏着邪念所带来的蠢蠢欲动的心,霍光忐忑不安地和傅介子走向了未央宫。

    未央宫宣室殿的书房中灯火通明,此时已是深夜,年轻的天子并没有返回寝宫就寝的意思,而是在向着一个风尘仆仆、衣衫有些破旧的官员发问:“你离开龙城的时候,董光禄对你说了些什么?匈奴单于又有什么表示没有?”

    在书房中恭恭敬敬肃立着的官员不是别人,正是随着董洪熙赶赴龙城的和亲使团的副使。

    董洪熙和亲任务已经完成,准备辞别单于,却被匈奴贵族轮番邀请赴宴滞留在了龙城,副使无奈之下,只得带着使团其余随从,押送着单于回赠给大汉皇帝的几千张上好牛皮马皮先行归汉了。

    今天他刚刚赶回到长安,还没回家便被得知了消息的昭帝速速召进宫中。

    “回禀陛下。董光禄对我说,单于只留他一人在龙城,分明是别有用心,趁着单于还没改主意,让我赶快带着其他人离开,以免夜长梦多,到时候想走都走不成了。他和那三名主动留下护卫他的侍卫在龙城见机行事,没了使团浩浩荡荡的众多人马牵绊,怎么也都好办,就算出了什么意外,也已经将损失降到了最低,为大汉尽忠也是死而无憾了。匈奴单于倒没有多说什么,对于除董光禄之外的其他人的去留并不作限制。”

    “哦,看不出来,董爱卿一介书生,不仅深明大义,也是对这些异域蛮族毫不畏惧,忠勇得很。你这一去一回,深入匈奴老窝腹地,对匈奴后方的防卫虚实可曾做过详细观察?有些什么感触?”昭帝很想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匈奴王城龙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回禀陛下。我们在去往龙城的路上只见到了稀稀落落的牧民,并未遇到匈奴大股部队,直到距离龙城几百里时,才有一支人马众多的精锐铁骑前来耀武扬威。以微臣看,匈奴后方表面上看似松松垮垮,实则防卫严密,况且匈奴人世代居住在北方草原沙地上,熟悉地形地貌,任何风吹草动在平坦无垠的大草原上都无所遁形,如果想要对龙城发动攻击很容易被对方发现并针对。龙城地理位置优越,水草丰美,四周高山环绕,形成自然屏障,无论从军事上还是居住上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想匈奴单于将王庭选在那里肯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