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大师之路
繁体版

第四十章 老同学相邀

    一个月的休假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杨培浩就觉得很短,回项目部前,母亲准备了许多家乡的特产嘱咐杨培浩带给领导同事。

    杨培浩在父母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踏上了去庄市的火车。

    火车带走了是父母对远方儿子的思念,带去的是回项目部继续干测量的期盼。

    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波,杨培浩回到了项目部。

    “老杨,你可算回来了,你休假的这个月,可累坏哥哥了,测量的辛苦我总算体会到了。”杨培浩刚回到办公室,屁股都还没有坐热,胡镇平就来到杨培浩面前,如释重负道。

    “老胡,现在知道我们干测量的辛苦了哈,不过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我给你带来了我家乡的火锅底料,晚上我做一个正宗的渝都火锅感谢你这段时间的辛苦。”杨培浩从家里带来了火锅底料,柚子,高粱砸酒。

    “早就听说渝都火锅名扬海外,今天我是有口福了,叫上谭子文,咱晋西北铁三角晚上好好聚一聚。”胡镇平嘴馋道。

    “没有问题,看我的手艺,保证让你们吃了赞不绝口,流连忘返。”杨培浩厨艺还是可以的。

    晚上在宿舍,杨培浩整了个电磁炉,炒上火锅底料,又在原来的火锅底料中加上了自己的独门配方。

    “哇噻,多远就闻到了火锅散发出来的香味,都说川人都会做饭,现在看来不假。”胡镇平,谭子文推门而入,对杨培浩炒得火锅底料未品味,先闻其香。

    杨培浩把家乡带来的鸭肠,毛杜,涮火锅必备配菜摆上了桌。

    胡镇平,谭子文在镇上买了牛羊肉,蔬菜也一起摆上了桌。

    “开整,老胡,老谭,先涮我们渝都火锅必吃鸭肠,毛肚。”杨培浩开始普及渝都火锅文化。

    “味道真是不错,川人好吃不假。”胡镇平口中嚼着鸭肠说道。

    “我说老杨,你咋整的,你这火锅整的比在饭店里好吃多了。”谭子文口中嚼着一块烫好的脆生生的毛肚评价道。

    “哈哈,这是我的独门配方,不告诉你。”杨培浩卖起来关子。

    “说你胖,你还喘上了,老杨你不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累坏了,你那个边角交会法我们没有学到精髓,都是按照测站法测,效率慢了很多。”胡镇平在诉苦。

    “辛苦你们了,我啥也不说,敬你们三杯,都在酒中,我先干了。”杨培浩端起酒杯敬了胡谭二人,然后一饮而尽。

    胡镇平,谭子文也是豪爽之人,都拿起酒杯,陪杨培浩一起干了。

    “这就对了,感情深,一口闷。”杨培浩要暖场,把气氛提起来。

    “老杨,劝酒词都整上了来了。”

    “那是必须的,我劝酒词多着呢,想不想听听。”

    “那我们洗耳恭听。”

    “酒个嘛,水个嘛,喝个嘛,醉个嘛,睡个嘛。”

    “不要问我的酒量,手指大海的方向。”

    “酒是粮**,越喝越年轻,酒是长江水,越喝越貌美。”

    ………………

    杨培浩说了很多劝酒词,把胡镇平,谭子文笑得前俯后仰。气氛点燃了。铁三角喝的尽兴,吃得开心。

    杨培浩第二天照常上班,不管喝多少酒,杨培浩能保证绝不耽误上班。而且是精神抖擞的工作,看不出是喝酒的样子。这点也让工程部的同事相当的佩服。

    整理了休假这段时间胡镇平的测量记录数据,杨培浩发现有几根墩柱的标高测量的有点问题。

    为了保险,杨培浩自己把有问题的几根墩柱又重新复测了一遍,毕竟胡镇平不是专业测量,杨培浩及时纠正错误,重新测量技术交底,在下一模墩柱施工中把标高调到了正确位置。

    胡镇平差点吓坏了,幸亏杨培浩发现得及时,没有造成损失。胡镇平对杨培浩多了几分感激。关系就更铁了。

    2010年1月1日。元旦节。天气晴。

    元旦节项目部放假一天。

    杨培浩接到了在鄂北省读中专的同学来电。同学姓张,名晓光。东南沿海胡建人。毕业后在胡建门市开了家箱包加工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张晓光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知道杨培浩在北河省庄市。又要到了杨培浩的电话号码。打电话说自己的生意在庄市也有业务。元旦正好也要来庄市出差。约杨培浩在庄市见面。

    对于老同学的邀请,杨培浩没有拒绝,毕业这么多年,中专的同学都在天南海北忙各自的生活,都很少见面。张晓光读书的时候野心就大,家庭条件也不错,富二代一词用在他身上很合适。

    见面地点在庄市步行街一家环境很不错的咖啡厅。

    杨培浩进入咖啡厅,就听到靠窗的座位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传到耳朵里。

    “杨培浩,我在这里。”张晓光朝杨培浩挥手。

    杨培浩顺着招手的方向走到靠窗的座位,张晓光起身与杨培浩来个拥抱,老同学见面心情是激动的。

    杨培浩仔细打量张晓光,好家伙,身材已经发福了,比上学那会大了一圈,面对面不仔细观察,人都差点认不出来了。

    “张晓光,你是越来越有老板相了,差点都认不出你来了。”杨培浩打趣道。

    “杨培浩,你是一点都没有变,还是那么喜欢开玩笑。”张晓光倒也适应。

    “那有你张大老板春风得意,红光满面,我是在野外晒得跟猴屁股似的。”杨培浩调侃起来。

    “老同学,你就别消遣我了,我哪像你这么自由,现在这年头老板不好当,累。”张晓光说了句实话。

    “你不会就让我站着听你吐苦水吧。”

    “你瞧瞧我,高兴的光顾着说话了,老同学,请坐,喝点什么。”张晓光赶紧请杨培浩坐下,把饮品单拿过来让杨培浩点。

    不看单子还好,一看下一跳,这里最便宜的咖啡都要168元起,杨培浩是工薪阶级,这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消费水平,不过老同学来到庄市,自己豁出去了,正打算点的时候。

    张晓光看出了杨培浩的窘迫,解围道“老同学,不要跟我客气,随便点,我请客。”

    杨培浩是性情中人,也不故作姿态,随心所欲。“那我就不客气了,服务员,给我来两杯这样的。”点了两杯中等消费的咖啡。

    咖啡上来后,杨培浩偿了一口,一个字苦,喝不惯,觉得没有茶叶好喝。

    “看来是我没有这个命,欣赏不来咖啡,张晓光,下次还是喝茶算了。”杨培浩实话实说。

    “好,其实我也不太喜欢喝咖啡,我们胡建人爱喝茶,下次一定。

    “老同学,听说你改行了,怎么会想到干起铁路来了。”张晓光很是好奇,读书时杨培浩很是认真,万万没有想到毕业居然改行干铁路了,张晓光想知道原因。

    “原因很简单,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只好来工地搬砖。”杨培浩半开玩笑半认真到。

    “老同学你在开玩笑呢,以你的本事不至于在外混不下去呢?一定有其他原因吧。”张晓光是不相信的。

    “我说我是怀才不遇,才转行的,你相信么?”杨培浩这点没有说假话,记得杨培浩在魔都工厂上班时对一个工友说过自己是有本事之人,无奈受困于文凭,所以才在工厂打工。当时工友听完是不相信的目光,认为杨培浩在讲大话。

    现在几年过去了,自己转行成功,有了一技之长,还是为高铁建设做贡献的职业,那位工友呢?不知道他现在如何?在干什么?是否还窝在工厂里。

    “你这个理由我暂且相信。”张晓光的回答把杨培浩思绪拉回了现实。

    “晓光,既然来到了燕赵大地,我带你在燕赵大地好好转转,自古燕赵多豪杰,大气,豪迈,是江南婉约所不能比的。”杨培浩要当导游。

    张晓光来的目的一是来谈生意,二是觉得杨培浩在铁路上干是浪费了才华,张晓光的生意越做越大,已经打算在川省省会容城开分厂了,读书时候与杨培浩是睡在上下铺的兄弟,张晓光想让杨培浩去容城的分厂当管理。

    “培浩,旅游的事情先放一边,我有件事情想跟你谈谈。”张晓光开始试探。

    “晓光有啥事情你说,只要在我能力范围之内老同学我一定帮忙。”杨培浩不明白张晓光家大业大的,还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帮忙。

    “是这样的,老同学既然你说是怀才不遇才转行,我这里有提供你展现才华的舞台,就看你愿不愿意来了。”张晓光真诚的说道。

    “額,晓光你要给我提供舞台,我现在这身肌肉,跟你当保安队长还差不多。”杨培浩又幽默了。

    “老同学,你当保安队长着实屈才了,我马上要在你容城开分厂了,恰好你又是川人,我想请你去容城分厂当管理。”张晓光说出了自己来的目的。

    “你要请我去当管理,晓光,你太抬举我了,我可没有那个本事。”杨培浩没有想到老同学会相邀自己去当管理。出乎意料。

    “培浩,你过谦了,读书的时候我就认为你是人中龙凤,是当管理的料,你现在常年在山沟沟里修铁路,简直是浪费了才华,来我这里,让我们共同创造财富。”张晓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打动杨培浩。

    “晓光,谢谢你的美意,也谢谢你这么看得起我,可是我非常喜欢我现在的工作,请原谅我不能答应你。”杨培浩说的是发自肺腑之言。在现在的人生中,有导师熊正,有好朋友铁哥们赵继龙,胡镇平,谭子文,有那么多关心自己的领导。杨培浩舍不得离开他们,更割舍不下自己的测绘事业。

    “老同学,你不要着急拒绝我,我给你三天时间考虑,三天之后你考虑好了给我答复好吗。”

    杨培浩知道张晓光是争强好胜之人,虽然三天后的结果是不会改变,但是为了老同学的面子,杨培浩答应张晓光考虑三天。

    张晓光很是高兴,不管三天后结果如何,杨培浩给了自己面子,张晓光说确实咖啡不是华夏国适合喝的玩意,在华夏国就应当喝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在庄市一家小酒馆里,两位年轻人喝着小酒,朗读者曹操,李白的诗词,好不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