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大师之路
繁体版

第三十九章 休假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

    杨培浩来到项目部两年了,ST客运专线施工进入到关键节点,隧道已经贯通,梁场已经开始预制,准备架梁。

    随着时间的流逝,杨培浩从事测量技术已经五个年头,技术是越来越精通了。

    师父熊正有句话常卦在嘴边,就是“熟能生巧,巧能生精。”杨培浩现在才理解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每天都要测量3到5次,一年就是一千多次,五年就是八九千次,可以想象如此多的测量次数的积累,杨培浩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累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

    2009年11月20日。天气晴。

    杨培浩像平常一样,重复着工地,项目部两点一线的工作。日子过得充实。

    “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我接着写,把永远爱你写进诗的结尾,你是我唯一想要的了解。”

    哼着周杰伦的《七里香》,杨培浩手提着全站仪,准备上工地放样桥墩。

    “老杨,沈经理叫你去他办公室一趟,说是有事情找你。”胡镇平风风火火的跑到杨培浩面前,气喘吁吁的说道。

    “老胡,沈经理有什么事情让你忙天赶地的?还亲自跑过来说。”

    “老杨,是好事,去了你就知道。”胡镇平朝杨培浩眨眼,神秘兮兮的回答道。

    “可是我还要去工地放样呢?”

    “放样叫小张去就可以了。老杨,先跟我去沈经理办公室。”胡镇平说完,不等杨培浩开口,拉着杨培浩的衣袖就往沈经理办公室走去。

    到了沈经理办公室,杨培浩正要开口询问是什么事情,话刚要到嘴边。沈经理先开口了。

    “小杨,你来到项目部快两年了,我看了办公室的考勤,这两年里你兢兢业业的工作,一次假都没有休。”

    沈经理的话提醒了杨培浩,去年过年自己都没有休假,在工地上过得年。

    “小杨,年轻人以事业为重是好事情,但是还是要劳逸结合,该休息的时候还是要休息。你的工作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公司领导也记在心里,现在公司领导研究觉定给你放一个月假,让你好好休息休息。”

    杨培浩没有想到是让自己休假,还有这好事情,可是测量工作不能落下。

    “沈经理,放假是好事情,我担心我放假了测量工作我放心不下。”

    “这个问题你不用担心,小张可以,还有胡镇平部长在,你可以放心的休假。”沈经理早就想到了这点,都提前安排好了。

    “谢谢沈经理。”既然沈经理都安排好了,杨培浩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出了沈经理办公室,胡镇平问杨培浩休假有什么安排,杨培浩说回家看看父母,很久没有回家了,杨培浩想多陪陪父母。

    胡镇平说是应该回去看看,胡镇平送上两瓶家乡的好酒,说是给叔叔喝,是自己的一番心意。杨培浩收下了。

    从庄市坐火车到渝都,在到渝都转大巴车杨培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巴蜀的一小县城。

    记得第一次去渝都,家乡还没有通高速公路,150多公里的路程汽车坐了四个小时才到,现在家乡高速公路通车后,2个小时的车程就能到。杨培浩深刻的感受到了华夏国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会成为华夏国交通建设的参与者。

    “爸爸妈妈,我回来了。”杨培浩推开父亲90年代单位集资修的老房子的大门。

    “是小浩回来了。”妈妈听到杨培浩的声音,赶紧放下手中的针线活,激动的跑去迎接自己的儿子。

    “来让妈妈好好看看你,出去这年都瘦了。”妈妈抚摸着杨培浩的脸颊,心疼的说道。

    “妈,我身体长结实了不少,不信你摸摸肩膀上的肱二头肌。”杨培浩说完,挽起衣袖,露出了肩膀上的肌肉,你还别说,干测量的这五年,天天提上几十斤重的全站仪上山下山,杨培浩的肌肉结实了不少。

    “看来我的小浩是壮实了不少。

    妈妈看着杨培浩结实的肌肉,担心立刻烟消云散。

    “我爸呢?”杨培浩看到家里就只有母亲一人。

    “你爸还在山上,周末才能回来。”杨培浩的父亲是一位林场的护林工,平时都在山上护林,只有周末才能回来。

    “妈,我这次回家要休一个月的假,好好的在家陪陪二老。”杨培浩取出了从西山省带来的特产大红枣。

    “妈,这是我从西山省带来的大红枣,给您二老补补。还有,这是我的朋友送给爸爸的好酒。”杨培浩好不容易回趟家,一股脑的把从西山省带来的好东西都往母亲身上塞。

    “我们小浩懂事了,你快去休息休息,妈妈上街买好菜给我儿补补。”母亲说完,提上菜篮子,出门了。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天底下的母亲对儿女的爱都是无私的。杨培浩累了,躺在自家的床上,还是自己家里好啊,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窝。

    杨培浩睡得很香。

    晚餐时间,母亲把杨培浩叫醒。

    餐桌上摆满了杨培浩爱吃的菜,有回锅肉,青椒肉丝,麻婆豆腐,麻辣鱼,红烧排骨,还有一盆香气扑鼻的鸡汤。

    杨培浩狼吞虎咽的吃着。

    “小浩,慢点吃,别噎着,没有人跟你抢。”

    “妈,您做的饭菜太好吃了,比我们项目部的厨师做的好吃多了。”

    “好吃你就多吃点,来吃块鸡肉。”

    温馨的一幕在这平常的家庭里上演着。

    周末,杨培浩的父亲回来了。

    给父亲倒满了一杯酒,父与子喝着小酒,摆龙门阵。

    “小浩,去干测量这几年,我感觉你变化很大。”

    “爸,是什么变化呢?”杨培浩想知道儿子在父亲眼中的定位。

    “你在魔都工厂打工的时候,你的眼睛是迷茫的,是看不清楚前面的路该如何走,整个人的精气神很差,没有活力。”父亲开始评价自己的儿子。

    “那现在呢?”杨培浩没有想到以前的自己在父亲眼里是已这样的形象出现。

    “现在的你,目光坚定,浑身散发出自信的神采,臭小子,这才是当代年轻人应有的模样。”杨培浩短短几年的变化让当父亲的喜上眉梢。

    望子成龙是天地下每个当父母的心愿。当初觉定让杨培浩跟熊正学测量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杨培浩父亲心里不禁些许得意。

    “小浩,我当初让你转行现在看来是完全正确的,你现在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你师父熊正经常给我来电话表扬你,你确实很争气,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不要骄傲自满。”杨培浩的父亲还是要叮嘱儿子几句。

    “那必须的,虎父无犬子嘛。还是老爸你教子有方。”杨培浩幽默的回答道。

    “好小子,你这幽默感随你外公。”

    杨培浩的外公也是一名护林工人,在川西护了一辈子的林无怨无悔,而且为人客观豁达,极具幽默感。杨培浩从小在外公家长大,幽默的性格收外公的影响。

    “过几天,我去趟外公家,看看他老人家。”杨培浩想念外公了。

    “百善孝为先,小子好样的。”

    随后父与子的龙门阵越摆越宽了,工作,学习,国事家事天下事都在龙门阵里。

    杨培浩自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后,还是第一次与父亲谈这么久。

    假期就在陪父母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