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兴衰之北族南望
繁体版

二十二变乱再起

    太安三年(公元304年)正月二十五日,又是一个戏剧化的时刻,双方徒耗了大半年,均无力再战之时,城外司马颖、张方军正准备偃旗息鼓,退回老家之际,洛阳城内传来变故,一夜之间又是城头变换大王旗,长沙王司马乂的曾经亲密战友东海王司马越联合一批悲观派将领于前夜发动政变,将长沙王司马乂缴械软禁起来,派出使者意图与城外二王诸军议和停战。

    此时城中也非都是悲观者,仍有不少少壮派将领不想功败垂成,也在密谋将被软禁的王爷救出,重新掌权力挽狂澜。

    为防止夜长梦多,这位老谋深算的东海王任用黄门郎潘滔的毒计,将被囚禁的长沙王司马乂交由素以残暴著称的张方处置,面对司马家的王爷,武人出身的张方自然也不会心慈手软,直接将尚不足三十岁(时年二十八)的长沙王司马乂来个炮烙之刑,直接架在火上烤熟升天。

    估计这也是司马家王爷里面死得最痛苦的一位了。

    成都王司马颖自然又是以胜利者身份入京的,张方毕竟无法与皇家争权。该杀的杀,该抓的抓又是一通血雨腥风,先前各王控制京城所立规矩自然都未能作数了,远在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自然也是明理之人,立即上表请立司马颖为皇太弟,傻子皇帝自然是欣然同意,这回司马颖可谓志得意满了。

    实权再握的司马颖自加丞相职。授予东海王司马越尚书令,并对诸功臣大加封赏安排妥当后,他本人未留驻洛阳,仍回邺城老窝去了,估计是喜欢上这种远程遥控的感觉。

    长沙王司马乂虽已身死魂灭,但先前发出的诏令,让雍州刺史刘沈袭击长安的命令还是有效的,被尚不知京城变化的刘沈坚决的执行着,由于后方空虚,长安城防吃紧,大有陷落之危,这时河间王不得不急召张方率军回救大本营。

    刚经历了一场消耗战的京城已无粮草支援张方军的返程行动,为此,张方自持有军在手,直接掳了洛阳中的钱粮财物,并将宫中的官私奴婢一万多人裹挟回返,大军行进途中缺粮,就杀人与牛马同煮,配给给军士们食之。

    回到了关中之地,张方领兵轻松击败了刘沈军,将其生擒押解到长安城中,河间王司马颙将刘沈先辱再杀,以解心头之恨。

    司马家内斗暂告段落,江南之地却也是狼烟四起,蛮人张昌虽被剿灭,但其南进的石冰、封云等部将却是风声水起,将江南之地搅和的天翻地覆,幸有义兴周氏出身的江南名士周玘积极为朝廷奔走,联合广陵度支陈敏以少胜多,先后将石冰、封云匪首斩杀,平定了扬、徐二州。

    朝廷有意招揽周玘入朝为官,对司马皇家互掐提不起兴趣的他,毫不留情的回绝了征召,将募集的平叛义军遣散,各自归家去了。

    陈敏因功晋升了广陵相,自恃自己能文能武的全才之身,这个小官确实也配不上自己的能耐,正值司马皇家对江南也是无暇顾及,陈敏的想法也跟着活络起来了……

    接二连三的风云诡谲,让洛阳的各个司马家王爷们的想法又活跃起来,渐渐看明白了一个事实,不论实力如何,只要有傻皇帝在手,那就有机会搏上一回。

    同年七月,这回年号已经又改成了永安,我们可以称为永安元年,期望挺完美,现实却又在不断打脸,永安没有太平几天,战事又被挑起,这回的带头大哥换成了驻守洛阳的尚书令东海王司马越。

    其联络左卫将军陈眕,殿中中郎逯苞、成辅及长沙王故将上官巳召集四方共讨司马颖的无道,借口还是一如往常的老套,估计也是懒得再费尽心机找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了,为了权力直接开干就是了。

    司马越自封为大都督,以傻皇帝名义下诏,纠集了十多万兵将并携傻皇帝御驾亲征邺城。

    邺城司马颖身边的东安王司马繇劝其顺应大势投降算了,成都王司马颖自然是不乐意的,老子刚刚得权,又是帝国未来继承人,只要傻子哥哥快点归西,自己可就名正言顺了,好不容易得来的权力怎可被一群乌合之众吓着了,于是在司马王混及参军崔旷力劝下派出自己的奋武将军石超率五万军队出战拒敌,同时也玩起了间谍战,派遣在已方效力的左卫将军陈眕的两个弟弟,陈匡与陈规亲自到司马越军中,谎称邺城中司马颖部下听到皇师到来已经如鸟兽散。东海王司马越自恃有强军在手,自然是信以为真,一时间,大军防备松懈。

    东海王司马越的声势是做足了,但这战力着实让人着急,两军在荡阴接战,一击将司马越十万大军打得灰飞烟灭,傻皇帝也被石超俘获带回邺城,司马越只身逃往下邳,可是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楙拒绝接纳他,无奈司马越只得逃回自己的封地东海国去了。

    大胜之余,成都王司马颖不忘处死了身边的司马繇,以防这老小子也动些什么不良心思,如此丰功伟绩自然也得做点什么彰显一下自己的能耐,于是直接将傻哥哥的年号改为建武,这就又变成了建武元年。

    当东海王司马越领兵北上之时,洛阳就成了一座空城,名义上河间王司马颙与成都王司马颖还是盟友,这两头都不得罪是不行的,必须也要亮明态度,要不日后万一胜利一方秋后算账自己可就成了靶子。

    思来想去,老狐狸本性暴露无疑,立即派张方领军向洛阳方向而来,如果,成都王司马颖胜了,自己即算出手相助了,也占得了洛阳之地,可算名利双收,亦然,东海王司马越一方赢了,自己也可托词协防帝都以防小人作祟。很快张方得手,尽占洛阳城,正好此时前方战报传来,河间王司马颙顺势就命张方镇守洛阳,静观时局。

    邺城之中,成都王司马颖大胜之下,更是心情愉悦了,虽是由于不放心诛杀了东安王司马繇,对于已经没什么威胁的东海王司马越到是大度的很,晓情动理之下,赦免其罪,并召其入朝辅政,这躲在自家地盘里的东海王司马越心想,我可不是那个白痴皇帝,这回要是回去,那纯粹是脑子进水了,坚决不肯。

    本以为这回可算天下太平了,成都王司马颖尽可放纵人生了,谁成想并非事事如意,常言自古乱世出英雄,其实宵小奸佞之徒那也是只多不少的。

    当东海王司马越大军北上之时,一直处在帝国北疆窥视中原久已的幽州刺史王浚也悄然动手,其勾结镇守并州的东海王司马越的亲弟弟东瀛公司马腾和自己治下的鲜卑、乌桓等部族武装,击杀了成都王司马颖派往幽州接任的刺史和演,自掌北地大权后,合兵南下直指邺城而去,响应东海王司马越的夺权大业。

    虽然正主东海王司马越的十余万大军不堪一击,可这北地王浚的幽州兵那可是久经战阵考验的汉胡联军,战力首屈一指,司马颖派遣的新任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人虽也算骁勇但在这些习惯刀头添血过活的军汉、胡人眼中也如绵羊一般温顺了,特别是在汉人主簿祁弘为前锋的军中,乌桓酋长羯朱带领的骑军更是勇武异常,大破王斌军,并一路追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