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剑歌
繁体版

第33章 检验(一)

    八月初五,长安城迎来了初晨的霞光。

    金銮殿中,乾元帝高居龙椅之上,正襟危坐,俯瞰台阶下站立着的诸位臣子。

    摄政王坐在阶下,面朝龙椅,神态坦然。

    一名大臣拂袖出列,手执玉笏,躬身道:

    “陛下,臣还有事要奏。”

    乾元帝看了一眼,颔首道:“王大学士请讲。”

    此人正是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王瑜墨。王大学士天庭饱满,疏眉朗目,颏下一副美髯,虽已年过五旬,但仍看得出年轻时的丰神俊朗。

    王瑜墨朗声开口:

    “陛下,北漠探子来报,说是圣火教的圣子、圣女、左右护法等人已经于北漠各地开坛讲道,所在之地的官府对此充耳不闻,应该是达成了某些协议。”

    乾元帝问道:“中原北地的各郡府没有传回类似的消息吗?”

    王瑜墨答道:“蓟辽总督左无涯、宣大总督秦川、蓟州郡守戴季宁、九原郡守周炜良皆有相关的奏折。”

    乾元帝沉吟片刻,凝声道:

    “此事,必须要让左无涯和秦川盯紧了。东北方的靺鞨、室韦诸部日渐式微,让左无涯多关注圣火教的动向,与秦川多多策应,以备不时之需;另外,还请王大学士牵头,与皇叔和兵部、户部的众卿备好预案。”

    王瑜墨躬身道:“臣遵旨。”

    乾元帝微笑道:“王卿还有其他事要说吗?”

    王瑜墨双袖掩住眉眼,沉声答道:“臣已无事禀奏。”

    乾元帝颔首:“王卿既然没事了,那朕有件事要说一下。”

    “今日已是八月初五,再过几日便是中秋佳节。今年就不设外宴了,众卿可以与自己家人团聚,共赏十五明月。不过朕想着,家宴还是要办的,大半年没聚了,也有些想念舅父舅母,不知舅父意下如何?”

    王瑜墨抬起头,脸上有些欣慰。

    “但凭陛下安排。”

    乾元帝笑容愈盛,目光一转,落在了垂目而坐的摄政王身上。

    “皇叔,你意下如何?”

    摄政王眉梢一挑,抬起眼眸,迎上乾元帝的目光,拱手淡淡道:

    “但凭陛下安排。”

    乾元帝大声道:“好!既然如此,还请皇叔赴宴时带上家眷。大家一起吃个团圆饭,共赏明月。”

    摄政王颔首道:“老臣领旨。”

    乾元帝把后背倚在龙椅上,露出脸上倦态,朝身侧的太监摆了摆手:“退朝吧。”

    中年貂珰躬身领命,抬起头,用尖锐洪亮的声音喊道:“退朝——”

    朝臣退去,摄政王步履缓慢,落在最后。

    王瑜墨挥别相谈的同僚,放慢脚步,等着摄政王经过。

    摄政王目视前方,本想无视王瑜墨,却被他喊住。

    “摄政王且慢。”

    摄政王转过脸,脸上现出微笑:“王大学士?有何指教?”

    王瑜墨踱步到摄政王身侧,与其并肩而行。

    “陛下令你我携家眷入宫过节,不知摄政王准备带谁?”

    摄政王将双手套入袖中,淡淡道:“这个就不劳大学士操心了。陛下既然有旨,那我这做臣子的,定当奉旨而行。”

    王瑜墨神情不变,微微颔首:“北漠魔教异动,摄政王怎么看?”

    摄政王悠悠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北漠上下松散,政令不通,魔教势大,即便举兵南下,也不过乌合之众。单凭宣大军镇的二十万兵士,也足以御敌于长城之外。”

    王瑜墨摇头道:“北漠一旦起兵,宣大、蓟辽必须严阵以待。牵一发而动全身,届时,中原的兵将粮草都会北上。关西军镇戍卫长安,提防西山,但兵力分散于多个要塞,难保不会出岔子。”

    摄政王乜了他一眼,淡淡说道:“地利人和,胜券在我。关西军镇的三十万铁甲,就是放下武器让高汝龙的部下一个个去砍,都要砍上许久。再者,关西的虎符,本王早已归还天子。”

    王瑜墨拱手道:“摄政王这是说的哪里话?但西山高氏一族豪杰迭出,高汝龙更是当世屈指可数的强者,总归是要留一手的。”

    摄政王大笑几声,定睛看向王瑜墨道:

    “大学士尽可放心,高汝龙不会孤身犯险的。他们西山的副节度使一位至今还空着,可见高氏一族虽然强者如云,却都是赳赳武夫,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将帅之才。高汝龙虽强,但也远远比不了我朝太祖,没那么大的本事。”

    王瑜墨拱手微笑:“摄政王武功盖世、坐镇皇城,真是我大康栋梁。”

    摄政王拱手回礼:“老了老了,筋骨比不了从前了。王大学士位及中枢、运筹帷幄,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栋梁之臣。”

    王瑜墨道:“那在下先行告退,摄政王请便。”

    摄政王微笑,伸臂虚请。

    王瑜墨转身离去,留下摄政王立于原地,敛起了笑容。

    摄政王注视着巍峨的朱漆宫门,低叹一声,迈步朝着前方走去。

    ……

    紫阳宗今日只摆了一个擂台,十丈见方,看上去颇有气势。

    擂台的北侧、西侧、南侧,围坐着应邀而来的各宗武者和江湖人士;擂台的东侧,坐的则是东道紫阳宗的一众长老。

    燕沧海坐在角落,旁边是崇圣寺的僧人。

    擂台一早便开打了。紫阳宗会派出四位高手,轮流检验应试武者的武功。

    第一位是紫阳宗的弟子,名叫邹建峰,人高马大、赤手空拳;

    第二位是齐东城的三弟子李出云,已是天榜第九十九位的高手,手中一口钢刀使出来可谓炉火纯青;

    第三位是紫阳宗的十三长老淳于歌,没有列入天榜,但燕沧海观战下来,感觉此人实力毫不逊色于其晚辈李出云;

    第四位是紫阳宗的四长老黎滔,人如其名,手中刀法展开如滚滚江河般滔滔不绝,是天榜第八十位的强者。

    最开始登台的五六名年轻武者,均是惨败于邹建峰手下,十招之内定胜负,无力再战,黯然离场。

    后来的七八名武者,都能抗住李出云的十刀,李出云打够十招便会主动跳下擂台;只不过,十三长老淳于歌的一对铁拳,依然是横亘在这些武者面前的一座大山。

    唯有现在立于擂台上的李刚,挨过了淳于歌的一对铁拳,正狼狈不堪地躲避着紫阳宗四长老黎滔的追身钢刀。

    黎滔手腕一转,钢刀侧身,刀背狠狠击飞了李刚手中的青锋,势头不减,呼啸着落在李刚的肩上。

    李刚的身形如同沙袋一般斜飞出数丈,重重地摔落在地上。

    他爬起身,拭去嘴角的血迹,抱拳道:“多谢四长老手下留情。”

    黎滔的目光中有掩饰不住的赞许。他点头道:“你很不错,是个好苗子。”

    场下,紫阳宗的弟子高声念道:“下一位,兴国寺严慧法师。”

    严慧和尚与邹建峰一并跳上擂台。

    严慧单手作揖,朗声道:“兴国寺严慧,前来请教贵宗武功。”

    燕沧海心中明了——之前登场的,都是无门无派的散修,这严慧和尚,八成是主动跟紫阳宗申请,来请教武功的。

    只不过这么多想拜入紫阳宗的年轻散修,再加上主动申请挑战的各宗人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轮到他自己。

    邹建峰的出手凌厉了许多,与严慧和尚对拆了十招,不分胜负,便径自跳下了擂台。

    李出云跳上来,开口问道:“严慧师傅需要武器吗?”

    严慧摇了摇头:“无妨,小僧赤手即可。”

    李出云点头,低喝一声,一刀袭来。

    严慧一身浅灰色僧衣,宽袍大袖,抬手间袖口震动,带出一股劲风;他险之又险避开了李出云这一刀,回手抓向李出云的双臂。

    李出云挣开严慧和尚的双臂,气机鼓荡周身,快如闪电的一拳直直印在严慧的侧腰。

    严慧神情痛苦,双唇泛白,捂着腰间,倒退了五六步,喉头一甜,咳出一口鲜血。

    李出云收刀负手,温声道:“严慧师傅,按照规矩,你应该下擂台了。”

    严慧双手合十,朝李出云做了个揖,便跳下擂台。旁边的紫阳宗弟子递过来几颗丹药,放在严慧的掌中。

    面对挑战者,紫阳宗的高手出手更狠。

    这是规则,也是震慑。

    燕沧海双目神光炯炯,想知道自己能在李出云的刀下挺过几招。

    按理来说,排在燕沧海前面的,至少还有个鳌头榜上的邱鸿钟,但不知为何,严慧离开之后,负责念名字的紫阳宗弟子沉默了很久。

    “下一位,燕沧海!”

    燕沧海愣怔一下,高举了一下右臂,跳上了擂台。

    擂台下,四圣宗的刘厚铮正咬牙切齿地注视着燕沧海的脑后,忽然听得坐于身前的师尊刘定坷问道:

    “厚铮,就是这小子打伤了你吗?”

    刘厚铮收回愤恨的目光,低头恭声道:“是的,师尊。”

    刘定坷坐直身子,倚着木椅,眯起了眼睛,细细打量着擂台上那身材高大的光头青年。

    邹建峰在燕沧海对面站定,出人意料地重新自报了一遍家门,钢刀垂落,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出于礼节,燕沧海也是客客气气地自报家门,跟着邹建峰一同等起来。

    不远处,一道昂藏的身影映入眼帘。

    人虽未到,笑声已至。

    青云宗的上官云最先起身抱拳,唐家堡的唐清玄随后站起,抱拳朗声道:“齐宗主好!”

    接着,各宗的领队人也是纷纷起身问好,齐东城微笑着抱拳回礼,来到紫阳宗的座区,径直落座。

    齐东城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燕沧海,开口道:“继续吧。”

    邹建峰垂首领命,转回身躯,看向燕沧海,问道:“需要武器吗?”

    燕沧海摇头。

    邹建峰目光一凝,扎马摆开了架势,沉声道:“我的刀很快,你要接好。”

    燕沧海屏息凝神,微微提起双肩,全身的感官都被调动到巅峰状态。

    “邹师兄,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