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剑歌
繁体版

第32章 前因

    燕沧海兴致不高,早早回了。

    觉明没有去追他,他相信总有一天,燕沧海会顿悟的。

    觉明在一处擂台看了许久,期间朝不少认出他的江湖人士回礼。

    他的脑海中又响起了隐隐约约的钟声。

    在无相寺,这个时辰,该念经了。

    他转身离开,朝瀛洲峰走去。

    白色的僧袍纤尘不染,在微风中鼓荡作响;浅灰色的布制僧鞋踩过凹凸不平的青石板,有些光滑,但步履不乱。

    紫阳宗里,没有木鱼,没有法螺,没有巨钟,没有庄严的大雄宝殿,没有坐禅的芸芸诸僧。

    暮鼓晨钟渐远,空山梵呗不复。

    独行的路,一如往日在寺中。

    浩如烟海的佛卷古经,不单单承载了觉明的信仰与理想,也是他寄托心灵的地方。

    对他而言,参禅念佛,与其说是一种信仰,不如说这已经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渗入骨血中的习惯。

    自他有记忆起,无相寺的师长们便带着他步入了禅音缭绕的神秘世界。

    在这里,可以探索世间的奥秘,可以获得心灵的慰藉。

    觉明七岁那年,无相寺所在的嵩阳府发生了五十年一遇的大旱,赤地千里,遍地流民。

    觉明跟随师长下山赈灾,第一次见到这么惨烈的场面。

    结束了一天的施粥,觉明坐在粥棚里发呆。

    他正在长身体,双臂和腰腿都还有些孱弱,从清晨到傍晚,重复着施粥的动作,骨骼经脉中的酸楚感浓郁不散。

    但心中的茫然,远远胜过躯体的痛苦。

    空见大师走进来,坐到小觉明的身边,问他为什么发呆。

    觉明答道:“灾民们鸠形鹄面、瘦骨嶙峋,一人捧着一只破破烂烂的小碗,排着长队,只是为了等我们给他们盛上一小碗米粥……弟子心中不忍,也有些许迷茫。”

    空见大师摸了摸他的小脑壳,慈祥道:“感同身受,才会悲伤。是因为这种身临其境的悲伤,才让你陷入思考吗?”

    觉明点头,稚嫩的声音中夹杂着不解:“佛祖无所不能,为什么对百姓的苦难坐视不管呢?”

    空见大师温和说道:“佛祖涅槃,已经不沾因果、不染善恶,超脱于六道轮回之外了。这人间的悲欢离合,佛祖无法插手,也不会插手。”

    年幼的觉明与自己的师尊勇敢对视,没有掩饰目光中的质疑。

    空见大师继续道:“你是在想,既然佛祖旁观,那为什么还要信佛,是吗?”

    觉明迟疑几息,轻轻点头。

    空见大师道:“佛祖开创释教,就是意在为后人留下一条超脱六道的路。你今日所观所感,都是哀怨与痛苦,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负面的、不好的情绪和经历,才能衬托出这世间的美好与安乐;当然,这些都是虚幻的泡影。”

    “美丽的花,春开秋谢;夜空流星,眨眼而过;人生也是,永远不会停止,瞬息即变、万般无常。众生的喜怒哀乐、所观所感,都是一时的;寂灭才是永恒的,但对每一个人而言,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佛学之奥妙,无边无际,没有终点。所以,你要慢慢去领悟。”

    自那时起,年幼的觉明虽然还似懂非懂,但却已经立下宏愿,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佛法,去传经布道,去普度众生。

    十几年后的今天,觉明再回想起当初与师尊的对话,已经有了新的感悟。

    人人心中灵山塔,人间处处是佛国。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传承是可以延续千秋万载的。

    玉醴泉畔,激荡的泉水声回响耳旁,让觉明感到惬意与安宁。

    四周寂静无人,葱绿泛黄的灌木丛洋溢些许清凉、深邃之意。

    觉明蹲在岸边,把手伸进泉水中。

    泉眼涌出的水流荡出一圈圈的波纹,扩散至岸边,撞到石壁,又消失不见。

    觉明的目光专注而悠远,盯着自己的手一动不动。

    他蹲了半晌,站起身,甩了甩手上的水,沿着山路登上瀛洲峰。

    在他的屋前,一名面容清瘦的中年僧人正闭目站在门前,头顶烈日,古井无波。

    觉明走到他身前,作揖道:“觉悟师兄。”

    觉悟睁开双眼,颔首作揖:“觉明师弟,师尊有请。”

    觉明双手合十:“劳烦师兄带路。”

    空玄大师在屋中打坐静修,听得门口动静,朗声道:“进来吧。”

    觉明推门而入,躬身行了一礼。

    空玄大师指了指身侧的蒲团,对觉明说道:“坐吧。”

    觉明盘膝而坐,看向空玄大师。

    空玄大师道:“方才,兰月师太找了我一次。她说,色空清修半年,抄了经书几卷,请她代为转交。”

    觉明抬头叹道:“善哉!色空师妹素有慧根,抄写古经,对她的修行也有裨益。”

    空玄大师看了觉明一眼便收回目光,说道:“她抄了两部经,一部《蜜经》,一部《心经》。《蜜经》是给空见师兄的,《心经》是给你的。”

    觉明怔了一下,问道:“《心经》是给弟子的?”

    空玄点了点头。

    觉明抿唇轻声道:“师叔,弟子与色空师妹,确实只是一面之缘;讲经大会上,也不过是谈论佛经一时入迷,才多聊了几句……至于色空师妹抄写《心经》赠予弟子的用意,弟子真的是一头雾水。”

    空玄面无表情,直视前方:“别说你了,老衲都看不清她的用意。姑且算她只是一时兴起,既然抄了《心经》送给你,你就当作她是在勉励你吧。”

    空玄从身旁拿起一宗卷轴,递给了觉明。

    觉明双手接过卷轴,恭敬行礼,离开了空玄的屋子。

    书案上,卷轴铺展开,呈现出朱笔小楷抄写的《心经》全文。

    二百多个字,布局工整,字迹秀丽,语言凝炼,义理丰富。

    现世中,流传最广的《心经》版本,是近千年前的一代高僧玄奘大师所译,二百六十个字,可以说是句句珠玑、字字菁华。

    无相寺与水月庵,虽然一北一南,但却异流同源。二者分属于禅宗的不同流派,共尊菩提达摩为初祖。

    《蜜经》与《心经》,都是禅宗推崇备至的典籍经书。后者为玄奘大师所译,篇幅精炼简洁;前者为年代更早的罗什大师所译,凡数千字,流传广泛,且还有个更为世人熟知的名字——《金刚经》。

    无相寺武僧所习的《金刚经》,本质上还是罗什大师所译的佛经,只不过经由历代武僧丰富、整理前人的批注心得后,将这些心得单独成册,便形成了一部名震四海的武学经典。

    觉明看着纸面上红色的字迹,神思有些恍惚。

    这些往昔能够倒背如流的晦涩文句,在某几个瞬间,让他感觉无比陌生。

    明明都是最亲切、最熟悉的文字,自己却像是刚刚认字的幼童,脑海中一片混沌,认不出这卷轴上的字。

    它们简洁、质朴,但又瑰丽、玄奇,宛如无垠浩瀚的星河,引人入胜。

    他与色空,只是见过几面,对那个清丽灵动的女子,他知之甚少。

    他只知道,色空的生父,是某位地方重臣,官运亨通;色空的师傅兰若师太,是水月庵的掌门、庵主,一生只收了四个弟子,最宠爱的便是四弟子色空。

    色空冰雪聪明,也有慧根。

    讲经大会的某场辩经中,觉明曾经以自己刻苦研读的某个《法华经》片段,向天台宗的高僧请教,结果被辩得哑口无言,思考了许久也没能转过弯来。

    是色空出面,引导着觉明通达了念头,并提出了一个令天台宗高僧一时语塞的问题。

    那一场辩经结束后,色空叫住了觉明,两人结识。

    觉明认为色空比自己更有悟性,完全可以成为自己将来讲经布道之路上的真挚伙伴。

    可色空找他的次数越来越多,聊的话题也渐渐偏离了佛经。

    觉明能感觉色空的眼神很不对,这让他很不习惯。

    没几天,两人私下屡次见面之事,就被同门禀报给各自的师长。

    为此,觉明的师尊空见大师与色空的师尊兰若师太闹得很不愉快。

    讲经大会结束,无相寺与水月庵不欢而散。回寺后,觉明也被师尊关了半年的禁闭,让他静心习读佛经。

    前几日再次见面时,两人寒暄间已经有些拘谨和生疏,但觉明却感到庆幸。

    他自幼立下的宏愿,不允许他动凡心;师门的众望所托,也不允许他动凡心。

    陌陌红尘中的生辉笑靥,终究只是惊鸿倩影,可以在他的生命旅途中出现,铭刻下美妙绮丽的幻梦,但不能羁留他的脚步。

    觉明忽然迫切地想要离开紫阳宗,与色空的尴尬碰面会令他有窒息之感,即便是当初与天榜上知名的淫贼“辣手摧花”交战,也没有令他产生这种感觉。

    他认认真真地卷起卷轴,系好丝线,放在书案的一边。

    觉明取出随行带来的一卷《金刚经》,放在桌上,翻开细细阅读。

    《金刚经》字数并不多,比《华严经》《法华经》的篇幅都简短许多,但却饱含哲理,蕴藏着无穷的安宁,可以抚慰躁动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