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剑歌
繁体版

第30章 论道(四)

    中午时分,烈日高悬,向大地肆意挥洒着热度。

    第一日的论道比武暂时休止,因为大家都要吃中午饭了。

    走在路上的人,无论是紫阳宗弟子,还是应邀前来的江湖中人,反反复复谈论着的话题,都绕不开一个名字——燕沧海。

    齐东城不久前站在擂台远处眺望过,没什么突发情况,就回到了自己的小屋。

    当时燕沧海已经回屋了,所以齐东城没看见他。

    但是当紫阳宗弟子经过齐东城身边时,他还是听到了弟子们谈论着燕沧海这个名字。

    齐东城盘膝坐于屋内蒲团上,双目闭合,正在吐息。

    待体内真气游走了一个大周天之后,齐东城睁开一对虎目,看向了门口。

    此刻,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齐东城道:“直接推门进来。”

    木门被推开,映入眼帘的,正是昨日在祭典上领诵祭文的那名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躬身作揖,轻声道:“师尊。”

    齐东城点了点头,说道:“出云,你来的正好,给我讲讲今天上午的比武都发生了哪些事吧。”

    这中年男子,正是齐东城的三弟子李出云。

    李出云颔首称是,目光微垂,缓缓开口:

    “今日打擂比武的,都是天榜之外的武者。东土境内成名已久的前辈高人,如‘双剑飞雷’温庆明、‘裂碑手’房钊、‘凌波醉舞’司空益、‘枯骨修罗’了缘和尚、‘药魔’荀鹤等人都登上过擂台,俱是和和气气、点到为止,没有闹出乱子。”

    齐东城目光一凝:“‘药魔’荀鹤?他怎么又来了?谁给他发的请帖?”

    李出云喉头滚动,欲言又止。

    齐东城神色冷淡道:“到底谁给他发的请帖?”

    李出云埋下头道:“是师尊您自己发的……您说荀鹤前辈虽然行事古怪,但在制药炼丹方面的造诣堪称东土第一,所以想把他请到紫阳宗住上一段时间,让炼丹房的师弟们好好同荀老前辈交流交流……”

    齐东城颔首:“嗯,为师现在想起来了……你偷瞄我作甚?接着说今天上午的情况!”

    李出云深吸了一口气,感觉方才自己是真真切切地在经脉逆行的边缘处走了一遭。

    这几大武学圣地,还能找出来这种师傅吗?!

    李出云继续道:

    “那弟子接着讲了。除了这些上去找乐子的前辈高人,最受关注的还是鳌头榜上各位天才的对阵。”

    “鳌头榜上,如唐家堡的宇文谨、鲍毅、唐昌志、唐书明、唐兆平,四圣宗的刘厚铮、刘厚钧、刘懿熔、刘懿灿,青云宗的郑跃东、梁祖兴、唐海威,落英岛的罗梦生、蒙虎,兴国寺的严明和尚、严慧和尚,还有身为散修的邱鸿钟、李刚等,都登台打擂了。”

    齐东城打断道:“前十来了几个?”

    李出云答道:“三个。第三是唐家堡的宇文谨,第五是四圣宗的刘厚铮,第九是崇圣寺的宝明和尚。”

    齐东城道:“这三人都赢得很轻松吗?”

    李出云摇头:“宝明和尚今日没有出现;宇文谨打了一场就跳下擂台了;刘厚铮打了两场,但第二场输了。”

    “那你怎么不讲?!”

    你给我机会讲了吗???

    李出云抿住双唇,脸颊皱起,即便低着头也能看出苦大仇深的模样。

    齐东城笑道:“出云啊,快给为师讲讲吧。”

    李出云的声音出现了一丝波动:

    “刘厚铮输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青人,这年青人就是琅琊伯引荐的燕沧海。据盛宝昌的消息,这燕沧海只有十七岁,是头一次下山闯荡江湖,精通外家功夫和轻功。”

    齐东城问道:“是哪两位长老负责那片擂台?”

    李出云答道:“是三长老和九长老。”

    “他俩传回了什么消息?”

    李出云道:“九长老说,燕沧海百招之内取胜,尽管是与刘厚铮近身对拼,却能占尽上风,而且直到最后一招,他才展现了自己的外家功夫。”

    齐东城皱了皱眉头,“这个燕沧海只有十七岁?查不到他的师承关系吗?”

    李出云肃声道:“应该确实是十七岁,他的外貌体态也比较符合;至于他的师承关系,盛宝昌没有查到。”

    齐东城盯着李出云:“既然他是琅琊伯引荐过来,应该也见过倚天了吧?”

    李出云迟疑了片刻,回答道:“兴许是见过吧,但倚天最近没有来信。”

    齐东城低叹一声,道:“罢了,他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出云,你回去歇会吧,最近诸事繁忙,也辛苦你了。”

    李出云行了一礼,退出屋子。

    齐东城起身看向背后的祖师画像,良久不语。

    ……

    燕沧海吃过午饭,躺在床上,一脸懒散。

    上午出了风头,下午他不太想再露面了。

    鳌头榜第五的刘厚铮,确实有很强的实力,也给燕沧海造成了一些麻烦。

    但那家伙今年都二十九岁了,比燕沧海年长足足十二岁。

    而且燕沧海连《天罡正气》的锻体功夫都没怎么用,就赢了。

    反观那些上擂台的积年高手,虽然岁数太大登不上鳌头榜,也因为实力不够强而没被排进天榜,但站在擂台上,就胜似闲庭信步,举手投足间自有宗师的气度,出手也是温和而老到,分寸拿捏得极好。

    这是不同的境界,也体现了截然不同的追求。

    青年人有闯劲,大多会追求更响亮的名号和更高的榜单排名;当武者由中年迈入壮年,再过渡到老年,就会追求更高的境界,追求对自我的突破。

    浮华与名望,宛如过眼云烟。

    少年天才们仿若一颗颗流星,划出夜空中最璀璨夺目的轨迹。

    然后他们会消失,大部分人将不再出现在下一个寂静的夜晚。

    有的人天资不彰,却能稳扎稳打,夯实一身的功法根基,蛰伏多年,只是为了等一个出山的时机。

    想方设法让自己成为一颗星星,即便没有那么耀眼,但却可以一直悬挂在天际。

    武林,强者为尊,也一直不缺少大器晚成之人。

    文道元从来没有获得过诸如武林盟主之类的头衔,甚至连某个宗门的客卿长老都不是。

    可他自壮年成名后,就再也没输过,稀里糊涂的,便被整个大康武林公认为当代的绝顶高峰。

    老实说,燕沧海也很想当一次“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大侠豪杰,那既是江湖地位的象征,也要建立在强劲实力的基础之上。

    但他心头始终萦绕着挥散不去的阴霾。这阴霾,才是促使他来到紫阳宗的最大推力。

    来到论道大会,燕沧海本以为有幸目睹一场风云际会,也想借机多结识一些意气相投的同龄伙伴。

    但是在见过这些年轻天才们的较量之后,他便感到索然无味。

    合不来。

    他闭上眼,操控着体内鼓噪的真气,如潮水般漫过每一个穴位。

    经过上午那场几乎势均力敌的战斗,让他感觉丹田内仿佛跳动着一团不息的火焰。

    酣畅之下,偶有顿悟。

    他要及时体悟这种感觉,以免灵感稍纵即逝。

    一部上乘的武功,教给习练者的不应该只是如何见招拆招、化解对方的每一种攻势,更应该告诉武者如何打牢自身的基础,如何使内力在经脉中流走、如何发力、如何避实就虚、如何寻找合适的机会形成反击。

    无名拳法就是如此。表面来看,只是传授了一套平平无奇的拳法,教给燕沧海如何出拳、收拳。但它也教给燕沧海如何催动内力,来调节自己的体位和动作,形成反关节、反常识的进攻路线。

    当然,这与燕沧海自身的资质也有关。如果是一个资质平庸的人,那就可能无法做到活学活用,只知墨守成规地使用心法中的武功,然后在对战中落入下风,永远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燕沧海的拳法,是文道元亲身传授的。在长期的对练中,师徒两人往往会以相同的拳法,进行对战;燕沧海会从中寻找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出拳。

    日复一日的训练,也为燕沧海打下了稳固的基础,使他拥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体力、惊人的力量,以及敏捷的反应。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那种神奇的武功,能够让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一夜之间成为绝顶高手。

    武林中的成名高手,他们的武功各有特色,或许是一力降十会,或许是追求以巧取胜,或许讲究借力打力。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一个高手,都要有足够的体质基础,才能应对敌人的招式变化。

    燕沧海的脑海中反复回放着与刘厚铮交手时的画面。

    刘厚铮进攻时,出拳刁钻狠辣、力道强劲,也常有声东击西的攻击灵感,可惜都被燕沧海防了下来。然后刘厚铮的心态就崩溃了,攻守易位之下,平时练得炉火纯青的套路招式也都变形,发挥不出真正的实力。

    反观燕沧海进攻之时,心态便比刘厚铮更为平和,不奢望一招制敌、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像老大爷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拳拳都是铺垫,拳拳也都暗藏杀机,聚沙成塔、积水穿石,迟早能逼出对手的致命破绽。

    当然,这么打,是因为燕沧海对两个人的实力对比有一个准确的评估。

    如果面对的,是一个不知底细的对手,燕沧海是绝对不会托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