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剑歌
繁体版

第23章 觉明

    紫阳客栈里,燕沧海摆开笔墨,提笔在信纸上写着字。

    “诗屿,见字如晤:

    “一别数日,思念愈浓。天气渐凉,记得加衣。

    “今天是七月二十四,我已到达蓬莱城。数日奔波,吃饭略有仓促,在芝罘城吃的那顿羊肉糁还是令我有些回味。

    “这里是渤海郡的东部,东临大海,百姓的口音与琅琊城颇为不同。我回村子里看了看,祖辈的友人依然健在,身体硬朗,令人艳羡。

    “蓬莱城也颇为繁华,走在街上时常能看到些扎着短髻的扶桑人。紫阳宗在这里有很多产业,他们家的脂粉铺子宾客不绝,生意很是红火。

    “今日在紫阳当铺,有客人想要讹钱,被身负武功的年轻执事拿住,转交给街上的捕快,场面很有趣。

    “到了故乡,我精神不错,胃口也很好,中午吃了五个馒头,两盘牛肉,终于可以好好歇歇。

    “你在庵中,也要像我一样能吃能睡,好好养着。

    “切勿思念,专此祝好。”

    燕沧海一笔一划地写好自己的名字,将信纸吹干叠起,放进了一个小信封中。

    他提笔在信封上写下了四个字“诗屿亲启”,又拿过来一旁略大的信封,在封面上写下了“聂诗成亲启”五个大字,随后将小信封套进了大信封里。

    燕沧海拿起信封、推开房门,下楼去寻柜台前的伙计。

    柜台前,十余名一身缁衣、头戴帷帽的女子站在那里,遮住了面容。

    燕沧海愣了一下,站在一旁等着。

    伙计点头哈腰,神态非常恭敬客气。

    “师太,您不用结账了,我们东家说了,贵庵的师傅们能在我们家客栈住一晚,那可是莫大的荣耀。”

    柜台前的那名女子不动声色道:“这是你们宗主的意思?”

    她声音有些沙哑,但并不难听,依稀能想象出年轻时的美妙嗓音,只不过话语间没有一丝情感,冷冰冰的。

    伙计连忙点头道:“这是我们东家的意思,更是宗主大人的意思。”

    女子点了点头,转身走向大门口,身后的一众女子亦步亦趋,跟在她后面。

    燕沧海觉得,这应该就是水月庵的众尼了,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大的面子,让紫阳客栈主动免去房费。

    一名娇小的尼姑抬头看了他一眼。

    燕沧海目光一凝,隔着黑纱,看到了一对明亮狡黠的眼眸。

    好漂亮的眼睛!

    一张银票在空中飘落,稳稳地落在柜台上,端端正正摆在伙计的面前。

    燕沧海眯了眯眼睛。

    他没有看到这张银票是从哪个尼姑手中飞出,但这份功力,以他现在的修为还是有些望尘莫及的。

    客栈外,领头的尼姑翻身上马,拍了拍白皙的双手。

    略微沙哑的声音,娴熟的上马姿态,燕沧海可以断定,这个尼姑就是此次水月庵的带队人、天榜第二十八位的兰月师太。

    马蹄声起,客栈外激起一片扬尘。

    燕沧海走到柜台前,看向愣怔的伙计。

    “我想去你们紫阳宗的论道大会,上哪找对接之人?”

    伙计回神,收好了那张三百两的银票,恭敬答道:“客官,您有引荐信或者邀请函吗?”

    燕沧海颔首道:“我有引荐信,是东海郡的琅琊伯推荐我过来的。”

    今年紫阳宗为琅琊伯祝寿的队伍已经出发了,要在琅琊城待上大半个月。

    琅琊伯聂政,在东土是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他武功不是一流,但他有个好女儿。

    伙计一听“琅琊伯”三个字,目光中多了些郑重。他让燕沧海稍等一下,离开柜台去找掌柜了。

    片刻后,掌柜带着伙计走了过来,拱手问道:

    “这位少侠,可否让在下看一下琅琊伯的引荐信。”

    燕沧海摊了摊手,把聂政的信递给了掌柜。

    信封没有粘合,掌柜接过信封,看了燕沧海一眼,取出了信纸,扫了一遍。

    做完这些,他仔细地将信纸塞入信封,恭敬递还给燕沧海。

    “燕少侠,多有得罪了,毕竟是宗门大庆,容不得疏漏,还请见谅。”

    燕沧海道:“您太客气了,请掌柜的帮我找个对接的人就好,我下山不久,也想见识见识这东土的少年英雄们。”

    掌柜双手交叠,置于腹前,轻声道:“燕少侠不必再找了,在下就能帮您解决这事。”

    他从袖口取出了一面木制的令牌,交给燕沧海,说道:“紫阳客栈近日接待的,大都是去宗门参加祭典和论道大会的江湖豪杰,他们出示了引荐信或邀请函之后,便可以拿到这枚令牌,作为进入山门的凭信。”

    燕沧海接过令牌放入怀中,笑着道谢,转身出了紫阳客栈,来到盛宝昌。

    他得把信寄回琅琊城。

    聂诗成是个好哥哥,相信他也是个合格的、有觉悟的传信人。

    ……

    紫阳宗坐落在蓬莱城东的蓬莱山中,屋宇依山而筑,连绵不绝。

    不老峰是蓬莱山的主峰,峰顶便是紫阳宗历代先祖的祠堂。

    紫阳宗掌门一脉人数很少,俱是住在这不老峰上。

    半山腰的一处柴屋里,一名壮年男子盘膝坐于蒲团之上,身前是一名年青男子。

    这年青男子神态恭敬,有条不紊地说着话:

    “师尊,无相寺、唐家堡、四圣宗、崇圣寺的队伍都已经到了,水月庵的队伍也已经到了蓬莱城,傍晚时分便能过来。”

    壮年男子鬓角染霜,垂目敛息,五官端正,浓眉方脸。

    他没有睁眼,只是淡淡开口问道:“都安排妥当了吗?”

    年青男子答道:“山门中客房还空着很多,主要就是为他们留的。”

    壮年男子嗯了一声,嘱咐道:“水月庵的客房,要安排到清净的地方。”

    年青男子应声道:“请师尊放心,弟子已经吩咐下去了。”

    他从胸前取出一封信,双手捧着,说道:“师尊,琅琊伯来了信,弟子没有拆开。”

    壮年男子缓缓睁眼,露出了漆黑如墨的一对瞳仁,神光炯炯。

    “给我吧。”

    年青男子把信封递了过去。

    壮年男子展开信纸,信纸上只有寥寥几行字。

    他皱了皱眉头,表情有些困惑。信纸被他攥成一团,顷刻间便化作了一团纸屑。

    “若是有个叫燕沧海的光头年青人来到山门,给他也安排一间客房。八月初一的祭典和之后的论道大会,也要给他单独安排个位置。”

    年青男子躬身领命,退出了柴房。

    壮年男子又坐了一会,起身推门而出。

    几天来,他第一次踏出这个房间的门。

    日头西倾,漫山遍野红黄交映,别具一番美感。

    壮年男子步履稳健,不慌不忙,就这么背着手走在山间的阶梯上,像是一个平平无奇的访客。

    一名紫阳宗的年轻弟子正在打扫院前的落叶,忽然看到一个高大昂藏的身影从山间显现出来,不由愣了一下,而后双眼中溢出憧憬仰慕之情。

    “宗主好!”

    这壮年男子,正是刀圣齐东城。

    齐东城点了点头,拍了一下这名弟子的肩膀,用雄厚的嗓音说道:

    “一静一动,俱是修炼。平日里打扫院落,肯定有些无聊,但用心做下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年轻弟子激动地点了点头,双手还握着笤帚的杆子,有些颤抖。

    齐东城笑了笑,背着手继续往山下走。

    他已经有五年没有见到其他武学圣地的话事人了,既然差不多到齐了,就得去拜访一下。

    唐家堡的外事长老唐清玄正一个人坐在屋里静修,忽然听到敲门声响起,便起身打开了屋门。

    这壮年男子,他见过许多次。

    唐清玄不解道:“齐宗主,您今天怎么……”

    齐东城道:“睽违数年,今天下山看望一下各大圣地的故友。”

    唐清玄笑了:“没想到我也有幸成为齐宗主的故友。”

    齐东城挑了挑眉:“不请我坐坐?”

    唐清玄抬臂,将齐东城请进了屋内。

    齐东城道:“令兄近况如何?”

    唐清玄道:“正在闭关,不得而知。以他的性子,绝不会耽误吃饭和睡觉的。”

    齐东城颔首:“你们平安到来就行。先好好歇着,后续的事情,钟傲会同你们沟通的。”

    唐清玄嘴角上扬:“齐宗主这个二弟子,确实是个称职的掌门继承人。”

    齐东城起身,微微叹了口气:“他处事周到,替我分担了很多宗门事务……只可惜耽误了修行。”

    唐清玄是天榜五十名开外,所以他是齐东城第一个拜访的人。

    离开唐家堡众人入住的客房,齐东城又依次拜访了崇圣寺、四圣宗,最后才去了无相寺诸僧下榻之地。

    齐东城推开门,见到空玄的屋里还有一个年轻僧人,也不介意,自顾自坐到了一侧的蒲团上。

    无相寺戒律院首座空玄大师双手合十,声如洪钟:“阿弥陀佛。齐宗主,别来无恙。”

    齐东城单手竖在胸前,略一低头,答道:“空玄大师,好久不见。”

    空玄盯着齐东城的面庞,良久才开口:“齐宗主目中神光更凝,看来是闭关的收获不小。”

    齐东城摆了摆手,笑道:“不足挂齿,不足挂齿。不知空寂大师近况如何?”

    空玄微笑道:“空寂师兄日日参佛,近几个月似乎又有所悟,有劳齐宗主挂心了。”

    齐东城颔首:“贵寺名震四海,齐某人却一直没有机会入寺上一柱香,真是有些遗憾。”

    空玄道:“远来是客,无相寺欢迎齐宗主的到访。只要心中有佛,低头抬头,皆可见佛。”

    齐东城笑了笑,将目光投向对面垂首看地的年轻僧侣:“空玄大师,这位是?”

    空玄道:“齐宗主,这是空见师兄的衣钵传人觉明。”

    觉明抬起眼皮,露出了一张俊美如玉的脸。

    他剑眉斜飞,鼻梁高挺,双唇微厚,目光清澈,睫毛又长又翘,光秃秃的头顶印着四处戒疤。

    若不是一身僧袍、一颗光头,齐东城几乎以为这是从哪个王公贵族家里出来的嫡生公子。

    觉明双手合十,低头行了一礼:“见过刀圣大人。”

    齐东城虎目含笑,点头道:“原来这就是觉明小师父,果然是英雄出少年!齐某今日到访,也算不虚此行。”

    空玄大师道:“齐宗主谬赞了,觉明自幼念佛,心无旁骛,虽然只有二十四岁,但在参悟佛经方面,已经可以比肩敝寺老一辈的僧人。”

    齐东城拂袖起身,注视着觉明道:“希望可以看见你在论道大会上一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