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剑歌
繁体版

第18章 天榜

    盛宝昌在芝罘城中的店面不大,远不如在琅琊城的店面气派。

    燕沧海停在门外,一名眼尖的伙计便主动走上前来问道:

    “客官,换现银还是换银票?”

    燕沧海看着伙计,摇头道:“我来买消息。”

    果然,这伙计也是把燕沧海引入室内静处,细细介绍起来。

    燕沧海打断了伙计的介绍,掏出了金色的令牌递给他,道:

    “这个是你们银号的东西吧?”

    伙计目光一凝,双手接过金色令牌,沉声道,“客官稍等,我去请执事。”他转过身子,又冲柜台前另一名发愣的伙计大声喊道,“王二,把这位客官的马牵到后院去,放些上等的草料!”

    燕沧海坐了下来,将包裹放到旁边的桌子上,双目微合,仔细盘算起来。

    紫阳宗在蓬莱城外的山中,离燕家村应该不远;他可以借着去紫阳宗的机会,顺道去父亲长大的地方看看。

    在东土,自古就有“衣锦还乡”的说法,哪个村出了进士或朝廷命官,都是要在村子里立碑的。

    锦衣夜行是不厚道的,也不合规矩。你当了官,当然得让全村的人一块跟你分享这份荣耀。

    燕云是探花郎,更是朝廷任命的正四品江南郡守,在乡亲们的眼里,那可不止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是真正手握重权的大人物。

    既然皇帝给燕云的谥号是“文肃”,不管有什么深意,至少定性是正面的。

    在燕家村,必然可以找到很多燕云留下的痕迹。

    今日是七月十九,紫阳宗的宗门庆典是八月初一开始,从芝罘城到蓬莱城,大概是骑马四五日的路程,时间肯定够。

    不多时,衣着富贵的执事便走上前来,对着燕沧海拱手行礼。

    他把令牌还给燕沧海,谨慎问道:“公子可是姓燕?”

    燕沧海点了点头,打起精神应付这繁琐的过场:“没错。我叫燕沧海。”

    执事认真端详着燕沧海的容貌,看了许久才暗暗点头确认。

    “燕公子来此,是想买什么方面的消息?”

    燕沧海道:“关于今年紫阳宗宗门庆典的消息,此外我还各要一份天榜和鳌头榜的榜单。”

    执事道:“这个好说,燕公子请稍候。”

    燕沧海无可奈何,等执事吩咐下去之后,一把拉住他,问道:

    “我还掏钱不?”

    执事用一种诡异的眼神看着他,仿佛灵魂离体一般木讷地摇了摇头,回道:“公子,您是盛宝昌选中的人,这种买卖不用付钱。”

    “也就是说,指不定啥时候我还是得掏钱?”

    执事欲哭无泪,耐下性子答道:“是的公子,日后您若是需要盛宝昌庇护,钱还是不能少的。”

    燕沧海瞪圆了眼睛,低喝道:“好家伙……行吧,你们家大业大,听你们的。”

    他松开手,执事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转身离开了店内。

    “琅琊城的那个家伙怎么连话都没说清?干的什么破事啊!”

    燕沧海看着执事的背影,有些不好意思地砸吧了一下嘴。

    伙计拿来一叠大小各异的信纸,放在燕沧海身侧的桌上,恭敬道:“公子,这是您要的消息,因为消息都比较新,所以还没有仔细整理。这里面有您要的天榜和鳌头榜榜单,待会您可以带走。”

    燕沧海拿起这些纸,一张一张翻看着。

    长期以来,中原的武者数量、年轻武学天才数量和天榜高手数量,都是最多的。

    但最近十几年,东土的年轻天才武者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最新的鳌头榜榜单,是在前年腊月公布的,榜上的东土武者有足足二十八人,风头之劲一时无两。

    东土的武学昌盛,与紫阳宗、与齐东城都有很大的关系。

    齐东城年轻时就交友广泛,他性情豪爽、不拘小节,紫阳宗出身的他也不愁生计,出手阔绰,常常会接济很多同道中人。

    等齐东城继任宗主之位,更是将这种鲜明的个人风格带入了宗门的治理中。

    紫阳宗的庆典,原本是不会开放山门的,更没有大庆、小庆之分。

    齐东城当上宗主,觉得闭门造车不利于紫阳宗与其他门派的交流,便授意弟子们要把宗门庆典办得声势浩大,同时还要广邀天下豪杰。

    就这么着,五年一大庆的规矩便定了下来。

    办了一次大庆后,齐东城觉得有些不对劲。

    来参加庆典的高手中,男人占了绝大多数。这么多男人挤在山坳里,除了看紫阳宗弟子跪拜宗门先辈,就是听佶屈聱牙的祭文。

    待久了,就烦了。

    烦了,就想找些乐子。

    于是,有的人下山去了蓬莱城,抢金银财宝,抢百姓家的女眷;有人在山里闲逛,遇到打猎的猎户,把猎物抢了,把人给杀了。

    更有甚者,直接在紫阳宗山门内撒野,不仅搞得紫阳宗乌烟瘴气,带坏了一大批弟子,还把整个蓬莱城治下的百姓折腾得叫苦连天。

    蓬莱城的时任知府,连着找了齐东城三次,就是为了给紫阳宗大庆的事情擦屁股。

    既然闲得慌,那就让这帮糙汉抻抻筋骨。

    紫阳宗论道大会,应运而生了。

    论道,论道,就是交流心得体会。

    很多武者都是草莽出身,大字不识几个,话都说不利索,一言不合就能直接动手,你让他们怎么交流?

    齐东城答曰:用拳头,用刀剑。

    以武论道,既能会友,也能增长见识和体悟,还能发泄多余的精力,可谓是“一箭三雕、一石三鸟”。

    齐东城在武林中的地位极其尊崇,被天下武者尊称为“刀圣”“五峰”“万川归海齐东城”,但他从来不以此为傲。

    开创紫阳宗论道大会,才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事。

    无门无派的年轻天才武者来参加论道大会,几乎都是抱着拜入紫阳宗的心思来的。

    齐东城来者不拒,一律欢迎,但能不能拜入紫阳宗的山门,得等这帮小子打完了再说。

    他定下规矩,每五年就淘汰一批武功低弱的弟子,不会赶出山门,但是不让他们再学习新的武功心法。

    紫阳宗有自己的产业,而且很多,完全可以供这些淘汰下来的弟子去打杂、去经营。

    新来的弟子,既有每年各位长老下山寻来的好苗子,也有五年一次的论道大会选出来的年轻天才。

    对紫阳宗而言,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一个宗门要在武林中立足,年轻后辈才是关键所在;有了大量的人才储备,一个宗门才能够蒸蒸日上。

    可以说,是齐东城一手缔造了宗门的盛世,让五十年前还属于东土二流宗派的紫阳宗,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成为整个东土武林的执牛耳者,与无相寺相比也不遑多让。

    齐东城不仅是不世出的武学天才,而且还是个头脑灵活、名副其实的掌门人。

    不过,他在几年前就已经将二弟子立为代掌门,自己则退居幕后,去追求更高的武学境界了。

    燕沧海看得投入,亦有些心潮澎湃。

    “真是个有趣的老头。”

    截止昨日,据蓬莱城传回来的消息,蓬莱知府将出席八月初一的宗门庆典,广荣行的渤海郡大执事、盛宝昌的渤海郡大执事也会来。

    而已经确认下来出席首日庆典的主要宗门包括:

    无相寺,由戒律院首座、天榜第十五位的空玄大师带队,其师侄、天榜第八十八位的觉明法师也在内;

    水月庵,由长老兰月师太和庵主二弟子色净法师带队,两人分别是天榜第二十八和七十七位的高手;

    四圣宗,由太上长老刘定坷带队,他是天榜排名第二十位的高手;

    崇圣寺,由达摩院首座、天榜第十九位的见义大师带队;

    唐家堡,由外事长老唐清玄带队,他是天榜第九十八位,但其兄唐清欢是唐家堡的天下行走,位列“五峰”;

    青云宗,东土第二宗门,其掌门、天榜第三十九位的上官云亲自带队。

    高手云集,不外如是。

    各门各派,对于紫阳宗的大庆都表现出了足够的重视。

    这般浩大的声势下,齐东城一定会露面。

    更不用说,还有众多出身其他宗派的天榜高手和鳌头榜的天才。

    燕沧海看完这些消息,叠好放在桌上,拿起了天榜的榜单,开始评头论足。

    第一,“返璞归真”文道元。嗯,认识。

    第二,“拳镇山河”刘建标,大康摄政王。据说是美男子。

    第二,“万川归海”齐东城,紫阳宗宗主。都说是粗人。

    第二,“风雷万钧”唐清欢,唐家堡天下行走。没听说过关于他的逸闻趣事。

    第二,“镜花水月”兰若师太,水月庵庵主。曾被公认为武林第一美女。

    第二,“枪挑惊龙”高汝龙,正三品西山节度使,西山高氏族长。我不认识,但我爹认识。

    看到这里,燕沧海觉得有些无趣。

    “五峰”之称,天下皆知。这五人的实力应当是旗鼓相当、不分伯仲,但盛宝昌这么排,很明显是知道长安城的贵人也颇为关注这份榜单——

    兰若师太虽是女流,但也要排在狼子野心的军阀前面,压他一头。

    第七,“怒目金刚”空智大师,无相寺达摩院首座。

    第八,“红尘如梦”空见大师,无相寺讲经堂首座。

    第九,“圣火不熄”林世昌,圣火教教主。

    第十,“天南地藏”见真大师,崇圣寺方丈。

    ……

    一百人的名单,说长也不长,但要仔细看完,并记住所有人的排位、姓名和详细信息,着实有些麻烦,纵有过目不忘的能力,燕沧海还是有些眼酸。

    “第八十八,觉明法师,无相寺空见大师唯一的弟子,年二十二岁。身负《释迦经》《易筋经》等多门无相寺心法绝学,当为下一任无相寺讲经堂首座。”

    燕沧海嘴唇翕动,表面不露声色,心底却惊诧不已。

    他翻遍天榜,没有找到一个三十五岁以下的人物,除了这个“觉明法师”。

    两年前,觉明只有二十二岁。

    这个小和尚,正是最有希望成为未来“五峰”,甚至是问鼎天下第一的人。

    不止燕沧海是这么想的,整个无相寺都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