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明月祭河山
繁体版

第一百零七章 画影图形

    聚宝桥横跨的秦淮河,又是南护城河,又叫外秦淮河。聚宝桥一头连着南京府城南门聚宝门,一头连着长干街直通聚宝山(紫金山)。

    末央和洪山拐上长干街,洪山的眼睛就看直了。宽阔的街道一色的长条青石板铺地,青石板被磨的棱角圆润光面如镜,即便是石板面上被车轮撵出来的轮毂印,也都是圆滑光洁。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延续数百米直到桥头;店铺门头家家旗幡招牌花色繁多,顺风飘荡,煞是好看。

    “末爷,这南京府的气派果然是常州府比不了的”。

    末央笑笑,“这才是南京的城外,那个城墙里面更是繁华热闹”。

    “末爷,你来过南京府?”

    末央又是笑了一笑,“找一家饭馆先吃了饭再说”他把话岔了过去。前世的南京城他末央是再熟悉不过了。

    吃了午饭,街面上的行人车骄也是不多。他俩慢腾腾地走,边走边看。末央看的是一份陌生,洪山看的是一份新奇,却不知不觉就到了桥头。

    末央停住脚步,心上是多了一份震撼,不禁端详起眼前这座宏阔的桥廊。这座数十米长的桥廊高一丈三尺,阔两丈六尺,水桶粗的圆柱沿石桥两边一路排开;叠层歇山式的屋顶,上层起脊飞角,下层舒展宽泛,上下两层之间又是洒光透风的开窗,桥廊里不明不暗,站在这里观秦淮风景,胜似天上人间。他手扶廊柱,看河上花坊木船近来远去,心生感叹。即便在前世专人极力打造,竭力渲染,穷尽技巧之能事,总觉得是玩意而已;而眼前,即便是浓浓的人间烟火的气息也散发着淡淡的神仙的气息。

    也不知望着秦淮河站了多长时间,直到看见洪山声色恍然站到他身边,才把思绪拉回来。

    “洪山,怎么啦?”

    原来,在末央心生感叹桥廊之余,洪山已经到了南京府的聚宝门前。这聚宝门也是大有说头,洪山却是被城门旁边围着一堆闲人吸引过去。正午的时候,能有一堆闲人,倒也难得,他也凑了过去。

    聚宝门的城墙上贴着官府文告,一张是缉拿一个采花大盗的文告,另一张文告还画了一张画影图形,洪山觉得有点眼熟,读完文告他大吃一惊,这才棲惶起来,出了人群,一路回头找到末央。

    “末爷,大事不好”,洪山压低的声音说:“城门口贴了捉拿你的文告,还有你的画影图形”。

    末央也是吃了一惊。这数百里之外怎么这么快就有了捉拿自己的通告?而且还附了自己的画像;这边的官府怎么就知道自己要来南京?是不是明朝官府开始全国通缉自己。他没听说这些官府有这么高的效率呀。

    他苦笑了一下问:“那个画影图形像吗?”

    “有点。我是看见画影图形有点面熟,才读的文告,上面写了你的大名。末爷,怎么办?”

    末央又想起来花公子的告诫,和那个养鱼鹰人的话,这才觉得有点不妙。

    同时,南京府城里还有几个人看见同样的画影文告也是大吃一惊。这些人正是先期来到南京的木花道之一的穆兰花。

    原来,穆兰花在常州城外听了末央的话,带着英子、二成和小稻子从常州府起锚,船行了三天两夜,第三天的下午太阳落山才赶到上水关码头停船。他们把船停稳系牢,穆兰花对二成说:“你上岸看看,找个集市买些个萝卜青菜回来,顺道打听打听太平桥在哪个方口,明天我们使船过去找回翁家大小姐”。

    小稻子要跟二成下船,被英子姑娘拉住,“这岸边来来往往的人都有这么多,集市的人还不是更多,路也不熟,人丢了怎么办?”

    “师姐,我又不是小孩,丢不了”。

    “还不是小孩,干嘛非得跟二成子下船去玩,不能在船上老实一回?”

    “小稻子,听你师姐的,跟你师姐准备晚饭”。穆兰花说话,小稻子不再争辩。

    天没有全黑,二成子就拎着菜篮子回来。把菜交给英子,他对穆兰花道:“二师傅,我打听了,我们这是在南城河的外面,明天通过上水关的涵道闸口,才能到內秦淮河,以后叉入太平河,向北划就能到太平桥”。

    “我们现在过涵道进内河不是更好?”

    “二师傅,天一黑涵道闸口的铁闸就全部放下来,大小船只进不去出不来”。

    穆兰花想了一下说:“那就明早早点过闸口,早点把翁大小姐接到船上来才好”。

    梁家班的人早早吃了晚饭,早早休息,一夜无话。

    第二天早上,船上的人早早起床,在岸上练了功,就把船划到上水关的关口处等着过闸进城。虽然今天早早起床,早早收了练功,一刻没停把船划到关口前,但是关口前已经聚集一大片的大小船只等着进城。这可正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大概辰时,远远地听见上水关衙坝上“咣、咣、咣”三声炮响,前面大小船只开始骚动起来。小稻子喊起来“开关了,开关了”。

    轮到他们过涵道,已经是日上三竿了。从长长的黑魆魆衙坝下的涵洞划过,眼前一亮,好像进了另一番世界。

    从船上望向河两岸,紧挨河边的两条路以外都是大片大片的房子,不知道绵延到什么地方,顶上数道炊烟袅袅。路上的行人还不是很多,包括河边一路停着的多是木坊画船,红漆描彩,通船彩灯悬挂,不知到晚上是何等的光艳。现在却也都是静悄悄的,偶尔能看见一个慵懒的人影。河道里过往的船只不多,明显是一种奇怪的氛围,好像南京府城还没睡醒一样。

    穆家班的船一路顺畅划行,犹犹豫豫过了两个河道岔口,也不知道哪一条是通往太平河。又划了一段路,才遇到一个撒网打鱼的汉子,打听过后才知道错过河道的岔口,又重新折返回头。这时候,河道里的船只多起来,船行也慢下来。

    太平河的河道比秦淮河窄了许多,往来都是些乌篷船,他们的驳船行起来艰难不少。穆兰花望着前面的河道,叫二成子在略宽一些的河边停住,对他道:“你上岸沿河边探探路,别到了前面被卡住,上不来回不去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