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明月祭河山
繁体版

第八十六章 办案的仪仗

    傍晚时分,派出去的一干人陆续回来,没有人打听到戴升的消息,但李茹松却没有生气,因为他脑子里正在过滤从指挥使吴大人那里听到的消息,正琢磨费世通的人设。他们一别近十几二十年过去了,从吴大人的话语里费世通在常州府第一公子的做派在他面前活灵活现,这样的公子哥他见过的不是一个两个,像费大公子这么倒霉的,迄今为止他碰到的只有费大公子一个。李茹松不禁嘴角上扬,轻轻摇摇头,露出不屑的模样。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另一个人,那个域外之人。吴大人对此人的情况没有一点的了解,从那短短的几句话里判断,此人不但是条汉子,而且还颇有些手段。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端起茶碗抿了一口,才看见他的一干人正站成一排,垂首等着自己训斥。

    李茹松坐直了身体说:“你们明天一部分人继续找那个铁爪神算戴大人,找到了就请他来见我;另一部分人去找那些衙役捕快城狐社鼠,也可以找卫所的百总千总,打听打听巡抚大公子仇家的消息。打听到消息,本官有赏”。

    “得令”。众人应诺,行了礼下去了。

    李茹松接着琢磨那个域外之人,越琢磨越想知道那个人更多的消息,不免有些惆怅,在舱里踱起步来。注定今晚是个不眠之夜。

    一夜睡的不踏实,第二天起的晚。刚吃罢,偏将跳开帘子禀报:巡抚府管家求见。

    李茹松正闲着无事,示意偏将让他进来。

    管家恭恭敬敬施了礼说:“昨天没请到李大人,老爷很是遗憾,不过老爷说,李大人这般行事作风实在是令人欣慰;李大人行居船上虽然公事便携,但是衣食却是简单了些。按老爷的意思,我带来一顶小骄两个小丫头,供大人调用。”

    管家招了招手,两个粉妆玉琢的小女子芊芊细步进了舱里,一股温润淡香弥漫开来。两个小女子款款而礼,自称小红小玉见过老爷,低眉垂目站到一边。

    管家道:“小红、小玉的小曲唱的也颇为悦耳,李大人闲暇之余倒是可以乐乐”。

    李茹松笑着点点头道:“这要多谢巡抚大人的美意”,对偏将说:“你跟管家一起去巡抚府走一趟,替我当面谢过巡抚大人”。

    偏将把管家和小女子带出去安排去了。李茹松也正要起身出船舱,大驳船忽然起伏了一下,他刚要问话,一阵丝竹之乐飘了进来。他顿了顿问门外“什么情况?”

    一个手下进来报“一只乐坊船在我们船边停下”。

    跟着又进来一个手下道:“指挥使司吴大人请见”。

    李茹松出了船舱,见吴大人和指挥使司的一班军官着官服站在甲板上,见李大人出来,一起抱拳行礼“见过郎中大人”。

    李茹松也抱拳示意了一下,这才看清旁边一艘两层画舫紧挨着自己的官船,还搭了跳板。

    “吴大人,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指挥使司同仁一起来为李大人接风洗尘”吴大人道,又朝李茹松伸手邀请道:“李大人,请过画舫吃茶如何?”

    画舫那边音乐更盛。李大人也是个喜热闹的人,笑道:“只是喝茶可没有意思,吴大人没有备点好酒?”

    “水酒是备了,不知道合不合李大人的意?李大人就请借步吧”。

    李茹松哈哈笑着率先跨到画舫上去。

    这是一艘双层画舫,阔三丈长有六丈许,下层是宴客坊,飞檐翘角;上层是有穹顶的四周雕栏画槛的平台,供人纳凉消夏赏景观灯。再瞧画舫顶上漆着黄漆,船柱雕梁画凤,一层的花格木窗朱红色油漆刷得锃亮。两层画舫四周都是张灯结彩,富贵豪气。

    李茹松被请进了宴客坊,里面早已经安排好了。中间稍后只设了一张西洋式束腰撇腿的长桌,一周象牙白色,台面确是镶了一块青玉色石板,光亮鉴人,桌子的两头各设了一把西洋式高背镶红丝绒背垫坐垫的座椅;沿两旁花格窗边各设了两张高脚长条几一样的条桌,一边设座,虽然也是镶丝绒座椅,远没有中间那两把尊贵气派。对着李茹松他们,一班乐人丝竹琴箫奏的正欢。

    李郎中在中间的桌边和吴大人相对坐下对吴大人道:“这常州府的做派果然比南京府更上一筹。我玩遍秦淮河,这么大的画舫也难得找到一两条”。

    “李大人过谦了。比起南京府,常州府地界的玩意可都是小巫见大巫,还请大人不要笑话我们粗陋”吴大人说着挥手叫来人耳语了几句,那人去了一会儿,一个小女子端了一壶酒过来,给李茹松和吴大人各斟满一杯。

    吴大人道:“李大人尝尝这个酒可如你意”。

    李茹松端起来看了看,闻了闻,尝了一口道:“这是世面上最流行的金华酒?”

    “李大人果然是天人。这金华酒可入的了口?”

    “金华酒好是好,只是这南方的酒酒味淡了点”。

    吴大人又跟后面的人嘀咕了几句,那人又走出去,一会儿又一女子端着一壶酒过来,又给他俩斟满一杯。李茹松端起来闻了闻,一口干了,张大嘴长长地乎了一口气。

    “如何?”吴大人盯着李茹松问。

    “这是什么酒?够劲!”

    吴大人哈哈笑了起来,竖起大拇指道:“不愧是马上将军,军武的豪气一成没变。这是属下自备的一点酒”。

    “吴大人,你可有点不够意思了,好酒私藏,要不是我嘴刁了点,恐怕就没有这般口福了”。

    吴大人说话前又哈哈笑了几声,“好酒,这算哪门子好酒。不瞒你李大人,这是本地高粱米做的烧刀子酒,够劲是够劲,可算不了好酒,只是我也好这口罢了”。

    “吴大人,我说是好酒就是好酒。来,我俩先干一个”。

    放下酒碗,吴大人说:“李大人还有一件事一定会中你意”。

    “噢。那是什么事?吴大人,你就别藏着掖着了,有什么就赶紧拿出来吧”。

    “我本想我们消遣一会再论公事,李大人这么有兴趣,我还是先说了吧。昨天李大人令本官多打听打听那个老督台闺女相好的事,本官不敢懈怠,连夜寻查舆情,查处了一些情况”。

    李茹松立刻来了兴趣,摆手叫停了乐人,“快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