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雄北宋
繁体版

第三十九章 京师布局 蔡京农业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五月初三上午,判官李铁头、推官狄付清、府院张固端坐堂下,便开始今日之习开封府政务之事。稍时府院张固起身拱手道:启禀太子爷,今日让下官继续讲京师城内之大概布局也。我便展开地图于案桌前道:有劳!便见府院张固道:启禀太子爷,京师简单的说由外城、内城、皇城组成,三城形成三个方形相间,而御街(路)则是像一个“十”字,将京师分为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大区域。南御街从皇城的宣德门开始到内城的朱雀门再到外城的南薰门,北御街从皇城宣德门外往东的土市子开始直到内城的旧封丘门再到外城的新封丘门,东御街从皇城宣德门前面的州桥直到内城的旧宋门再到外城的新宋门,西御街从皇城宣德门前面的州桥直到内城的旧郑门再到外城的新郑门。御街二边都建有御廊,御廊外设置叉子,以隔断行人出入,叉子分朱色和黑色,既醒目又庄严,使得御街整体显得宽敞美观。御街二边更是种植了桃树、梨树、李树、杏树等树木,各种的花交错开放,春夏之间,远远望去犹如绣出的图画一般漂亮。

    皇城宣德门前面的州桥东南面分布着郑太宰府邸(郑居中宰相)、青鱼市、肉行、东京灵宫、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物铺、大相国寺、十三间楼(供客商堆货的)等。州桥西南面分布着西京灵宫、报慈恩寺、都进奏院(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师办事处)、百钟圆药铺、果子行、都亭驿(安置辽国使臣的馆驿)、梁家铺子等。过了州桥往南,街道二边都是居民住宅区。

    从内城的城墙南门朱雀门到外城的南薰门之间,分布着成武王庙、德公安庙、状元楼、太学、张驸马府邸、国子监、五岳观、礼部院、军器监、教坊、明节皇后宅、瓦子等。

    皇城的东角楼向东分布着大货行、纱行、兴乐酒楼、药铺一条街,外城就是瓦子和妓院,皇城的西角楼向西分布着殿前司宿舍、商贸区等,外城就是城西瓦子、居民区、蔡太师宅、都亭西驿、班楼酒店、洪福禅院等。

    皇城以北分布着官员住宅区、士绅住宅区、艮岳、矾楼等,外城就是州北瓦子、居民区、军营等。这就是京师大概的地理分布。

    我随即收回看着地图的眼光,望向堂下道:嗯,很好辛苦张府院了,现在本太子对整个京师已经大概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看来汴京确实是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荆湖之运漕也,不知其具体商业咋样?便见府院张固道:启禀太子爷,由于我朝取消了前朝的宵禁,使得百业迅猛发达,光行业而言就有鱼行、肉行、姜行、果子行、牛行、马行、米行、大货行,小货行、布行等等一百六十多个行业,特别是潘楼南街的真珠匹帛、香药铺,界身巷的金银彩帛交易所,十字街有竹竿市,马行街北多医官、药铺等等,交易更是有日市、夜市、早市、季节市、定期市,如大相同寺集佛事、商贸、游览于一身,每月五次开放,游客人山人海。东角楼街巷的有些商店,屋宇雄壮,门面开阔,每一交易,动辄千万两银子,骇人闻见。高度酒店更是多达上百家,其中很多都是连锁性经营,像高阳正店、中山正店、遇仙正店、潘楼酒楼、兴乐酒楼等,据不完成统计目前京师商户达一万三千多家,总之目前京师商贸十分发达亦造就了广袤的财政赋税也。

    我便微笑点头道:甚好,待有空本太子带来尔等实地查看一番,今日习政就到此,判官李铁头下午去召蔡太师、其子蔡鞗及府内李椿年、王棣等人至议事厅侯见!三人应答礼毕依次而出正厅。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五月初三下午,开封府衙议事厅内堂下端坐着蔡太师、蔡鞗、李椿年、王棣等人,礼毕我便道:自上月二十以来,也已有十余日,不知尔等关于经济有何之良策也?只见蔡京拱手道:启禀太子爷,下官自上次接太子爷训示以来,按太子爷之要求,重新梳理后并有了初步的方案。现容下官大概陈述下方案,还望太子爷多指正!我便道:蔡太师客气了,对于经济之事,蔡太师等掌管我朝近几十年,不管论实践经验还是其理论都比本太子要熟悉的多,蔡太师请讲,若有不明之处,事后本太子将一起请教尔等。蔡京拱手道:太子爷歉让,下官先大概说下目前经济之背景和历史原因。我便点头示意应答。

    蔡京顿了顿道:其一因我朝开朝太祖是和平禅让,未靠武力,将五代时后周的柴氏王朝,和平过渡为赵氏的宋朝。解除武将参与朝政的机会,实行文官统治。对外也少用武力,而以钱物捐助北方游牧民族,换得珍贵的百年和平。其二从魏晋时期到安史之乱外族金戈铁骑践踏中原,华北、淮河一带的北方民族不断向南迁移。南下迁徙的优势,增加了我朝的人口,并且几次南下迁徙,人员聚集,文化经济都能得到较好的交流沟通。于是我朝便在这聚集的人口之上继续繁衍生息、繁荣发展。其三温和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暖秋凉,夏热冬寒,四季分明,不同种类的粮食作物能够得到交换式生长。拥有一年两到三次的播种周期,粮食更新再产率高。加之水稻种植技术也在此时得以提高,使得我朝种植效率倍增,粮食产量大涨。其四地处平原,占据天然优势。占据了广东、江苏、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区,而这些区域土壤肥沃,土地平坦,气候温和,非常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以上四点便是老臣等总结的我朝经济之背景及历史原因。我点头示意表示认可。

    蔡京继续道:在农业方面,由于其铁制农具犁、耧、耙、锄、镰等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给农业生产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加之灌溉器具龙骨翻车、筒车的大规模推广和普及,及犁地方式牛犁、踏犁的深入和普及,及普通农户对施肥认知的大幅度提高,如土壤的性质不同,应施用不同的粪肥。所谓“用粪如用药”。再加上我朝的强大技术支持,如禾谱、农器谱、农书、蚕书等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以上种种便为我朝整体农业生产带来了非常好的基础条件,目前南方占成稻(早稻)上等田亩收可达五六石,既600斤-720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中等田亩收亩收可达三到四石(360斤-480斤);北方小麦的下等田亩收入有二到三石(240斤-360斤).

    这里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像河北地区修作陂塘,并修筑长六百里的堤堰,设置斗门,引淀泊水灌溉,种植水稻,获得丰收。南方地区如:江北捍海堰、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堤、西湖等处(特点:把石块装在竹笼里,堆砌成堤,堤外再打上木桩,增强了阻挡海潮冲刷的能力)。南北方的修筑堤堰更是为我朝的农业生产保证了其安全。

    在农作物方面,除了北方的小麦外,自邦外引进的占城稻(占城人培养出一种良种稻,国内俗称早稻),其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由于占城稻的生长期短等特点,在我朝迅速普及,提高了作物产量。这就给我朝的经济繁荣、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农业基础和民生保障。

    另外茶树在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及四川诸路,茶园十分普遍。仅在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地区输送政府专卖机构的茶叶,每年就达一千四五百万斤。棉花等在在福建、广东一带逐渐盛行。养蚕和种桑、麻的地区也在进一步扩大。甘蔗在浙江、福建、广南以及四川的一些地区种植,那里有许多“糖霜户”,专门种蔗制糖。

    另外就是现实了租佃制,具体一是分成,佃客用自己耕牛或地主耕牛耕种地主的土地,秋收后除留农业税和种子外,一般是佃客用自己耕牛的,产量对分;用地主耕牛的,只分得四成或三成。二是定额制,则是佃客向地主租种土地,一般缴纳定额地租,数量大多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地主对生产干预较少。租佃制亦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保证了粮食产能的产能。

    还有就是我朝不断提倡及倡导的土地开垦政策,因地制宜,在山坡、江畔、海边开垦农田,造了不少圩田、淤田、沙田、架田、山田。大量的开垦,使垦田面积大为增加。目前大概全国合计七百二十四万七千五百余顷(100亩/顷,约7.25亿亩)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