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雄北宋
繁体版

第三十八章 四将反馈 任上四军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五月初二下午,开封府议事厅。只见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端坐堂下,礼毕我便道:自与尔等上月一别,已有近二十日,不知各位在“上四军”中还习惯乎?四人拱手齐声道:谢太子爷挂念,属下在军中甚好!我便宽心道:那就依次说来听听。四人皆拱手应答!

    岳飞便先出列拱手道:启禀太子爷,属下自宣和四年(1122年)在河北真定府入伍以来,一直都在边军驻扎,至上个月太子爷召属下入京师以来,这近二十日之所见所闻让属下有了一定的想法,不知该说还是不该说。我便道:岳鹏举自二十岁便开始了军戎生活,北方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鹏举请命前去除害。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足见岳鹏举足智多谋也,有话尽管道来。岳飞随即道:下官承蒙太子爷厚爱和提拔,入“上四军”天武军任训练长,主要负责其日常体能训练、基本步列训练、基本弓箭、横刀的阵法训练等,但是下官发现军中士兵普遍对其训练排斥,基本步列、弓箭、横刀的阵法更是松弛,有些则是一无所知,更有甚者在军中多年,不知上述基本训练是何物也。按理说,“上四军”乃是禁军中精锐部队,想不到军纪如此松懈,训练如此匮乏,实乃让下官不解也?

    我听罢沉思会儿道:岳鹏举很好,本太子爷就是喜欢敢说之人,今后你们四位记得,不管有任何问题当着本太子爷的面,一定要实话实说,绝对不可轻易隐瞒,如一经发现本太子必不能轻饶尔等,明白乎?四人齐声道:谨遵太子爷训示,属下定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我便微微点头继续道:“上四军”确实为目前我朝禁军之精锐也,关于岳鹏举所述之情况,本太子爷亦早有耳闻,但是想不到竟然不堪道如此地步,这甚是让本太子痛心疾首也。我堂堂大宋王朝的京师守护之师,责任之重,竟然如此松懈军事,看来要治理这重症必须得下猛药了。随即提高声音道:岳鹏举,要是本太子命你任“上四军”天武军之指挥长,你有没有把握将目前的天武军按野战的标准带起来,特别是对特能、基本队列训练等基础科目做道普及,令整军士气焕然一新,重新脱胎换骨乎?

    只见岳飞肃色大声道:启禀太子爷,属下定能办到,若不能办到,属下愿提头来见!我便喜色道:好,军中无戏言,稍后你拿本太子手谕至枢密院找蔡懋和童贯办理上任手续。便见岳飞跪谢道:谢太子爷信任和提报,属下定当不辜负太子爷期许。我便接着道:自太祖开朝之时,我朝便名将辈出,像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人,由于其突出的贡献被朝廷追赠中书令、济阳郡王,谥号“武惠”。其次是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其卓越的战功被朝廷授予中书令,赐谥号为武惠。再是李继隆(950年-1005年),字霸图。祖籍上党(今山西长治)。其战绩被众人认可,被并朝廷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武”。最后要说的是曹玮(973年-1030年),字宝臣。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其丰功伟业被朝廷追赠侍中,谥号“武穆”。上述四位被称为“宋初四大名将”名留千史。值此多事之秋,北方战火有愈演愈烈之势,加之本太子受圣意,组建大宋新军之际,尔等要以“宋初四大名将”为榜样楷模,努力学习军事技能,刻苦研习兵法,用心带好将士,待他日能为我大宋帝国立下丰功伟业。听罢,只见四人皆出列跪匐在地大声道:属下谨记太子爷训示!

    见状我便顿了顿道:刚才岳鹏举之所举之问题,乃是多重原因所致,一来受环境之影响,毕竟大宋王朝特别是京师地带已经百年不识兵事,长年不识兵事导致训练松懈、军纪涣散等出现,也是必然之。二来是受制度之影响,由于我朝是募兵制,士兵从二十岁进入部队一直到六十岁,都会待在军中,这就导致了士兵没有职业危机感,有着严重的混日子拿月薪的心态。三来便是选拔的机制问题,由于我朝将门众多,加之保举机制,导致很多不合格的士兵进入到朝廷禁军中,加上将门等的政治因素影响,导致很多不合格的士兵调入到以精锐著称的“上四军”中。以上种种亦不是一朝一夕能彻底解决的,本太子的意思是尔等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来应对这些现实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一步一步逐渐来解决目前我朝军队中的诸多弊端及问题。凡事定不能急于一时,更要有能伸能张的态度,总之本太子将全力支持尔等。但是希望尔等要讲究策略和技巧也,毕竟目前新军还是在筹备阶段,各方面工作进展还是在缓慢推进中,而尔等之“上四军”将来是本太子所筹建的大宋新军的重要兵员之来源,至目前尔等的主要任务便是夯实士兵的体能训练之基础、扎实士兵的队列训练等、提高士兵的整体之士气,以便后期编入新军做全面的战术训练。尔等明白乎?

    岳飞等四人拱手道:属下深***爷之苦心,时刻谨记太子爷之训示,请太子爷放心!我便道:如此甚好,接下来韩世忠说说你那边的情况。便见韩世忠出列拱手道:启禀太子爷,属下自就任捧日军训练长来,所遇问题亦是刚才岳鹏举之所言。只是属下之前就职于西北军中,对上述所见早也是感同身受,只是不知其松懈程度如此,确实让属下大吃一惊,但是刚才听闻太子爷之所述,下属便再无任何后顾之忧。

    我便道:西北军历来能将众多,韩世忠更是尚未成年就以“敢勇”响应乡州招募,编入延安府的军籍,抵御西夏。由于你作战勇敢由就由士卒升为小队长。最让人耳目能详的就是:一次我军攻打银州,久攻不下,韩世忠奋力破城,杀死守城敌将,将其首级扔出城外,宋军受到鼓舞,一拥而上,攻下城池。足见你有勇有谋也,由于你久在边界效力,对西夏的骑兵更了解,故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针对性的做步骑对抗训练和骑兵对骑兵的对抗训练。一切要有实战的模拟状态为要求,切不可走形式、走过场。在训练后及时的总结其经验,跟其他三人多聚会、沟通、探讨之,以便让其经验普及全军。尔要切记也。便见韩世忠道:下官乃区区边疆之小官,难得太子爷对下官的肯定,下官甚是感激。下官今后在捧日军定当恪尽职守回报太子爷的厚恩。

    我见状便微笑道:如此甚好也,刘光世你来说说。只见刘光世随即拱手道:启禀太子爷,属下自任龙卫军训练长以来,所遇问题上述二人已经重复,属下就不再复述。属下担心的是按刚才太子爷所言之严格要求,目前军中会有近半数士兵不达标的。我便点头道:刘平叔能考虑此等问题,不愧是出身将门世家,刘氏家族的保安军作为我大宋边境著名的蕃官家族,目前到你这里应该也算是第五代了吧。你以荫补入官为三班奉职,累升领防御使,郎延路兵马都监。宣和三年,跟随父亲刘延庆镇压方腊起义,凭借战功升领耀州观察使、鄜延路兵马钤辖。宣和四年,我军攻辽,你随父攻取易州(今河北易县),而今就任龙卫军训练长亦算是一步一个脚印,对于你所言之问题,勿担心,本太子的大宋新军,只取优秀之士兵,剩下之不合格之士兵,将留任原军,不会影响新军。只见刘光世道:太子爷如此策划周全令属下敬佩万分也!

    听罢心里一乐便道:张俊出列!只见张俊出列道:属下承蒙太子爷厚爱提拔就任神卫军训练长,之前的问题,其他三人亦说过,属下的看法是,目前军中兵种繁多,彼此间配合程度堪忧也。我便接着道:很好,能指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已经从指挥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你十六岁时并成为弓箭手,于宋徽宗时期参与对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作为有着实战经验的基础将士,能认识到军中各兵种的协调作战问题甚是难得可贵也,关于具体的解决问题本太子会在新军中重点规划与实施也,此时就不多述了。张俊道:太子爷周全!

    随即我便总结道:今日召四位前来,一来便是听四位对目前所在军队的看法及所遇的问题。二来便是要告知诸位,本太子欲升任诸位为“上四军”指挥长,为我大宋新军打下良好的兵源基础。尔等稍后拿本太子手谕到枢密院办理交接工作,此事蔡懋和童贯会协助诸位办妥。望尔等回去后,严格要求、不怕辛苦、刻苦训练、狠抓士气等,待本太子新军所需之时,做到来者皆能用之也。四人皆跪道:感谢太子爷赏识提携隆恩,属下必将谨记太子爷训示,属下以性命担保,不让太子爷失望。我见状便道:很好,要的就是这股士气,本太子相信“上四军”在尔等的带领下必将脱胎换骨重新焕发出大宋将士的视死如归之士气也。

    四人接过凋令手谕,再次叩谢便拜别,离厅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