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5:从馒头店开始
繁体版

第3章 从小卖蒸馍,啥事都见过(上)

    早上五点四十多,第一锅馒头出笼。

    此时,天光放亮,刘向前打开店门,顺着门前的马路看向刚冒出头的太阳,东方尽头的云彩被染上一抹金红。

    顾不得欣赏这美景,扭头回店里将长条桌搬到门外,又把刚下锅的笼屉搬了两摞出来,摆在长条桌上。

    每摞四屉,一摞盖着笼头,一摞敞开,笼屉上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馒头,整整齐齐的排着队,冒着腾腾的热气,看着就喜人。

    见儿子已经把摊支好,刘国强招招手让他回来吃饭。

    早饭很简单,刘国强熬了面疙瘩汤,炒了盘土豆丝。刘向前想跑去拿刚出笼的热馒头,刚走两步就被老刘叫住,让他吃昨天剩下的!无奈之下,只能在心里哀叹,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吃过早饭,刘国强说道:“今天你出摊,我得回家一趟!你一会儿把碗刷了,锅里还有菜和汤,中午时热一热,就着馒头吃点儿”。

    “噢……家里有啥事儿?”,刘向前讶然,随即关心地问道。

    “没啥大事,咱家地里草该锄了,我回村里和你妈一块下地。”回了一句后,刘国强说起看店的注意事项。

    “六点开始有生意上门,这八屉馒头一早上足够了!来人少的话,能剩下两三屉。等到八点左右,你看着没人上门了,把店外这一摊收回去。”

    “收摊后不要出去瞎逛,也甭门一关跑床上睡觉。有客人来了,没人支应,那不是做生意的样子!”

    “下午我一点多就能回来,咱继续蒸第二笼。”

    “你到店里干活儿有十几天了,看我出摊儿,应该学会馒头是咋卖的。一块钱五个,一个两毛,别算错账!算错账还不如卖不出去“。

    “尤其是人多的时候,不要着急,馒头卖出去别忘了收钱!把钱包挂在你胸前,时刻注意点儿,有那小偷小摸的人,别给他机会。收到的毛毛钱抽空整理一下,乱啪啪的塞在钱包里,很容易找零时带出来掉地上,那钱就飞了。”

    刘建国一边摘下袖套、围裙,一边滔滔不绝地向儿子传授生意经。

    ”碰到买十个让你送一个的,不要答应,那就赔了!”

    “如果他非要和你磨嘴皮子,你先给他掰扯掰扯,掰扯不过的话送一个小的给他。今早做馒头时我特意做了几个小的,你当时还问我了,就是这个时候用的”。

    老刘用袖套摔打着身上的衣服,吸附在衣服上的面粉被拍打出来,荡起一阵阵浮尘。

    “你把装小馒头的那层笼屉放最下边,直接摆出来被人见到了,买五个的也会让你给个搭头!”。

    “没想到啊,老刘还有这么鸡贼的一面”,刘向前心里腹诽,脚步不停,跟着老刘继续听他传授生意小技巧。

    ……

    刘国强推着自行车来到店门口,车把上还挂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的是昨天没卖完的馒头,带回去给家里人吃。

    准备出发前,老刘回头对着跟出来的儿子又嘱咐道:“老话说,从小卖蒸馍,啥事都见过。你现在下学了,算是进入社会了,好好看看这社会到底是个啥样!”

    “钱难挣,屎难吃。咱是做生意的,无论碰到啥人,不能对人家红脸。嘴学的甜一点儿,那不丢人!”

    “知道了,还有什么要交代的没?”,刘向前看着转身准备出发的老刘又问了一句。

    刘国强想了四五秒,“出什么事儿了,你应付不了,跑饮料厂家属院找你武爷!我带你去过他们家,二号楼一单元三楼左手边那一家!”

    “知道,都去过好多回了。对了,俺武爷大名儿叫什么?”

    “武胜利!”,见儿子没继续问,老刘推着二八大扛,先小跑两步,接着跨上车,猛蹬两下,回村里去了。

    目送老刘利落地跨上自行车,逐渐远去,刘向前扭头回店里。先把碗刷了,然后站在摊位后面,准备第一次单人出摊。

    刘家的馒头店位于河阳县上河路南侧,本是县饮料厂的食堂后厨。

    三年前饮料厂破产,在厂食堂上班的刘国强一下子没了着落,又不甘心回农村种地。满县城跑着找营生,看到菜市场上有人卖馒头,来了精神。

    在食堂工作时刘国强便是一位白案师傅的帮厨,每天都和面食打交道,蒸馒头这活儿他熟。

    刘国强在菜市场转悠了几天,观察那家馒头店的生意情况,觉得这一行可以干。

    饮料厂食堂后厨临街而建,在北墙上开个门洞,打通制作间和人行道,就能成为一个铺面。刘国强拜托武胜利爷爷找门路把厂食堂租赁下来,开了这家馒头店。

    以刘向前的眼光来看,自家店铺的位置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势是店铺附近有三个居民区,过马路就能到市机械厂的家属院,店门口往东五十多米是饮料厂家属楼,往西走一百多米有一片居民区。人口不少,有一定的消费基础。

    不好的地方在于,门店左右两侧都是饮料厂的围墙,自家门店孤零零地矗着,聚不起人流。

    也就是在这个年代,商业没有发展起来,自家馒头店某种程度上做的算是附近的独门生意,还能存活下去。

    在后世,哪里还会有人跑这么远只是为了买几个馒头?刘向前估计顶多再过五年,自家店铺就要关门大吉了。

    生意想要在这里长久做下去,要么把销售点转移出去,自家店铺这里当做生产基地,要么饮料厂临街这块地方全部改建为商铺招租,凭借群聚效应引来人流。

    等爷们儿发达了,把饮料厂这块地买下来……

    刘向前站在摊位上,脑子里转动着馒头店的百年大计,满是豪情壮志。

    思绪纷飞间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位顾客。

    来人是住机械厂家属院的何大姐,这可是个大主顾。基本上天天都会光顾刘家的馒头店,重要的是人长得漂亮,很有气质,说话也热情,不难缠,刘向前对其印象深刻。

    “何姐早啊,今天您这一身可真洋气!”,人还没到跟前刘向前就热情地打招呼。

    在河阳县说人洋气,就是时髦,高端,上档次。

    何大姐闻言眉开眼笑,“呦,向前你还真会说话!今天怎么换你看店,刘师傅呢?”

    刘向前有些惊讶,这位何姐竟然记得自己的名字!

    “今天家里有点事儿,我爸回村里了,何姐您今天要几个?”

    “今儿馒头看着不错,拿一块钱的吧!”,何大姐打量一番笼屉上热气腾腾的馒头点点头,看起来对馒头的卖相十分满意。

    “好嘞!”,应了一声,刘向前用食品夹取出五个馒头装起来,递给大主顾!

    “何姐您慢走,过马路注意安全!”,收下一块钱,刘向前客套了一句。

    “嘿!这马路我一天过好几次,还用得着你个小鬼提醒?”。

    “咱这不是热情服务嘛!”,刘向前不让话掉地上。

    “就你会说话,再见!”何大姐摆摆手,扭头回家。

    “再见!”,刘向前看着自己人生中第一位顾客迈步离开,有种满足感。

    “何大姐走出的只是她自己生命中的一小步,可却是我【重生者·河阳馒头之王·向前·刘】辉煌事业开启的一大步……”,这一刻,小刘内心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