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5:从馒头店开始
繁体版

第2章 小目标:添置和面机

    刘向前转动肩头缓解酸痛,看着刘国强接过自己揉好的面团,准备做馒头胚,想着偷师几招。

    昨天就想学这个,被老刘拒绝了,教训儿子道:“你本事还没练到家!没学会走路就想跑,先能踏踏实实的把面揉好再说!”。

    只见刘国强把面团再次擀开成长方形后不再折叠,撒层干面粉,直接卷成长条。

    用刀把面卷切开,均分四份,拿出其中一个面卷,拉住两端,抻一抻。

    两手虎口从中间捏住抻开的面卷,往两端顺,将面卷捋长,直至面卷有拳头粗细。

    拿起菜刀在处理好的面卷一头比划两下,先剁出两个面剂子出来,接着两手各拿起一个面剂子,掂一掂份量。

    顿了一下,刘国强再次拿起菜刀。咵咵咵,一阵声响后,面卷就被切成了一个个大小均匀的面剂子。

    接下来是老刘的表演时刻。

    只见他双手左右开弓,一手按住一个面剂子,将面剂儿压在手心处,双手在案板上快速的转动。三五秒后,面剂子便成了圆溜溜的馒头胚。

    每次看到这一幕刘向前便会惊叹,高手在民间。

    据说少林寺的和尚练功扎马步,时间长了在砖地上踩出一个个脚掌大小的坑。不知再过几年老刘搓馒头的那块案板上,会不会留下两个凹痕。

    刘向前将馒头胚拿起,一个个整齐地摆在蒸屉里,每屉30个。摆满后双手抬起笼屉,送到隔壁蒸房里醒发。

    馒头醒发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经过醒发,馒头会“长大”不少。

    馒头醒发期间,刘国强需要多次跑进蒸房里查看情况。把笼屉抬起一个小缝,先闻一闻味儿,再看一下馒头的大小,最后用手按一下馒头表面,试一试弹性。

    醒发是很关键的一步,老刘做的是老面发酵的碱发馒头,需要添加食用碱。醒发程度轻了蒸出来的馒头会发黄,醒发程度大了馒头吃起来发酸。

    老刘是宁愿馒头发黄影响卖相,也不愿意馒头酸掉的。

    刘向前看着老刘在制作间和蒸房间跑来跑去,想到这里是1995年的中原省,老面发酵的馒头由于需要使用食用碱,好歹算是有点技术门槛。

    再过十几年,随着干酵母的普及,蒸馒头的技术门槛降低,风险减小,开馒头店成了纯纯的体力活。

    后世的普通人只要不手残,看几个小视频学一下,在家里也能蒸出不错的馒头。

    到那时,碱发馒头反而会从大众主食变成一种特色食品,在中原省这个传统面食区都不多见。

    刘向前重生前学的是食品专业,拿到了硕士学位,因而对市场上的各类食品都会多关注一些,对馒头的制作工艺还是有些了解的。这一世重生到馒头店里,勉强算是专业对口。

    现在的馒头酵母还没有推广开,一方面是其有悖于传统的制作方法,使得人们的朴素观念里,干酵母是种食品添加剂,被打上了不健康的标签。

    另一方面,现在的干酵母活性较低,使用时需要添加一些白糖,提高酵母活性。这既拉高了生产成本,也使得做出来的馒头带有一丝甜味儿,不合中原人的口味。

    正思索间,从蒸房里出来的刘国强看到儿子又坐那发呆,嚷道:“那眼睛长恁大也不知道有啥用,就看不见一点活儿!赶紧去火房看看火,让锅滚起来,别一会儿耽搁蒸馍!”

    刘向前看着老刘,仿佛看到了前世的上司。见不得手下寻得半点儿空闲,没有资本家的命,却长了一颗资本家的心。

    瞄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刚到五点,馒头醒发好约莫得再用十五分钟。这么早把水烧开不是浪费么,这老刘一点儿都不懂得节约成本,怪不得生意做不大。

    撇撇嘴,刘向前扭头出门,省的老刘看着自己心烦。

    出门来到院子里,刘向前伸了个懒腰,抬头看到了繁星点点的夜空,发出了舒服的哼哼声。

    双臂抬起做了几下扩胸运动,以缓解长时间工作带来的腰背酸痛。

    四月份的凌晨室外微寒,一阵风吹来灌进脖子里,让刘向前打了个激灵。

    前世少有起的这么早的时候,重生后倒是有机会来看一看凌晨五点多的夜空,星光闪闪,点缀在幽蓝的天幕上,静谧的气息让人心醉。

    刘向前仰头望天,张开双臂,转了几个圈,看着繁星旋转,仿佛梵高的星空降临世间。

    “烧火童子”刘向前先用烧火棍通了通炉膛,再用火钳把炉腔里的大煤渣夹出来,放进三块新煤饼,又添了几块木柴,让火旺起来。

    坐在炉子前的小凳上,看着舞动的橙黄火焰,琢磨起自身目前的状况。

    自己现在的身份叫刘向前,今年十五岁,一个月前打架时被人拍黑砖失去意识,自己重生过来占据了这个身体。

    打架的事儿闹得还挺大,刘向前直接被学校开除。以后学历一项就只能填初中肄业,这开局可谓是糊得不能再彻底了。

    住院期间,刘国强到学校领了儿子的初中肄业证,绝了望子成龙的心思。后来,不知道听了哪个黑心鬼的建议,开始奉行棍棒教育,稍不如意便抡起擀面杖对着刘向前一顿输出。

    前身作的死,都报应在了重生来的刘向前身上。棍棒教育之下,短短十几天时间便把他一个菜鸟,拾掇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揉面师傅。

    刘向前刚重生来那几天还很兴奋,充满了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起点重生文里的九十年代遍地黄金,来到这里的主角们个个混的风生水起。

    可具体到该如何操作,刘向前就抓瞎了。

    自己前世是个90后,出生于中原省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中原省的百万高考大军中卷进了一本,却读了个坑爹的食品专业,又读研当了三年实验狗。毕业后在帝都一家国企做实验民工,混了五六年还是个“外埠农村劳动力”。

    事业上看不到进一步的希望,生活上还是光棍一条,万把块钱的工资甚至没追上当年帝都的平均水平。

    23年黯然回到农村老家,兜兜转转干起了白酒销售,三个月没签几个单。过年时陪客户喝酒,没成想酒醒后来到了1995年。

    自己一不懂金融股市,二没有商业经验,对九十年代的了解仅限于儿时记忆和重生文里的浮光掠影。

    搜肠刮肚只记起来某本重生文中提到过沪上92发财证,可这里是95年的中原省,黄花菜早就凉了。

    认清了自己的水平,炉火旁的刘向前决定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再总瞎琢磨着走捷径,发大财,搞大事业。

    先脚踏实地的从做好老刘这家馒头店开始,自己前世虽然没什么大的出息,把一家馒头店做大做强的能力应该还是有的。至少这个年代房价还没有起飞,踏实干活,还是有希望能买得起的。

    攒点钱置几处房子,以后收租也能过得不错。

    自己前世学了七年食品,工作后却屁用没有,这一世应该能发挥些余热。记得读研时曾陪导师去过很多食品企业,其中就有做馒头加工的。

    比起前世见过的馒头加工企业,刘家的馒头店就是个再原始不过的手工作坊,从头到尾全靠人力,连个最基本的和面机都没有,效率太差了。

    两个人从三点多忙活到六点,只能出一笼馒头,让人笑掉大牙。

    馒头店亟需机械化改造升级,关键是,揉面太费胳膊了!

    “先定一个小目标,给店里添置一台和面机!”,刘向前攥拳曲肘,用力下挥,做了一个篮球运动员进球后常做的庆祝动作,非常有仪式感地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