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八十一章 彻底疯狂

    除了骂军士们外,文臣们还对邝埜咒骂不止,认为是邝埜强逼他们回京,害的他们无法获得唾手可得的功绩。

    在场所有跪在地上接旨之人,皆认为这次圣旨是来撤他们职的,心里能痛快才有鬼了。

    传令兵翻身下马,缓缓展开圣旨开始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

    “钦此。”

    传令兵站在众人面前念完了圣旨,听得在场文臣们痛哭流涕。

    倒不是因为传令兵念得声情并茂、神情感人,而是圣旨的“朴素”内容,属实是感人至极啊!

    圣旨内容其实也很简单,简单来说便是体恤文臣,

    不止只字不提文臣们的请辞一事,还从头到尾安抚与鼓励文臣们,

    但,王振在嘉靖的授意下,全文除了只字不提文臣请辞一事外,

    还只字不提任何战事方面的事情,当然也不会提盲目强攻的损伤。

    用人话来说,这份圣旨的内容其实只有一句话:

    “文臣们,你们辛苦了。”

    如果非要再加一句,那便是:

    “朕知道你们辛苦了,还请你们继续努力。”

    具体的文臣们是对是错、有功有过、是否同意请辞等等核心问题,统统只字不提。

    文臣们各个听完嚎啕大哭,对着东方京师的方向,轮流嗑起来响头。

    在场之文臣,几乎都认为圣旨说明皇帝在勉励他们,让他们继续留在军中,代替勋贵们统领军队。

    “圣上还是信任我们的,知道我们科举之才,才是治国之根本。”

    “如此信任,本官定为圣上肝脑涂地,死而无憾!”

    “列祖列宗,你们看到了吗?我们大明出了一位明君圣君啊!”

    “大明最好的时代,要来了!”

    亲文臣、远勋贵,

    这还不是大明最好的时代吗?

    对于士大夫来说最好的时代,那便是大明最好的时代。

    因为史书是他们写的。

    与其他哭的惊天动地的文臣们不同,有两位文臣,越听圣旨的内容,脸色愈发铁青。

    一位是兵部尚书邝埜,一位是户部尚书王佐。

    邝埜的脸色铁青倒好理解,因为他没办法及时抽身事外了,

    邝埜甚至觉得,圣旨上看似勉励之语,其实是一把把催命诛心之剑,

    圣上这封圣旨哪里是在激励文臣,这是想要了所有文臣的命!

    跪在一旁的王佐也听出了圣旨的暗喻,脸色当然也好不到哪去。

    经过了三次强攻失利、一次强攻哗变以及昨夜的暴元余孽夜袭后,王佐也明白了,

    自己以及手底下这帮文臣愣头青们,都是能混一份战功、却无独立带兵能力的主。

    王佐算了算京师与大同的距离,估摸圣上哪怕不知昨日哗变之事,也定知前三次攻城损失惨重。

    如此情况下,圣上还勉励文臣们继续领军,

    其中翰林学子听不懂便罢了,王佐这名户部尚书肯定听得懂,

    圣上这是用圣旨督促着文臣们,去逼着京营哗变。

    “臣接旨!”

    又迟疑了半刻钟,邝埜才在众文臣的哭嚎声中,接下了圣旨。

    这哪里是在接圣旨,分明是在接阎王爷的生死簿,上面写有名字的文臣们,都是被阎王爷勾了命数的必死之人。

    邝埜与王佐缓缓起身,然后相互对视了一眼,

    邝埜在用眼神骂王佐急功近利,害在场之人都死无葬身之地,

    王佐也明白,的确当初被功利冲昏了头脑。

    当初那份功名利禄过于诱人了,哪怕是户部尚书王佐也难不为所动,

    要怪便怪大同镇这个饵太诱人,不止钓上了也先太师,还钓上来了王佐。

    可现在说什么也晚了,二人只能用无声的沉默,来叹息着现在的无奈。

    二人仿佛都一下子老了几十岁,站都站不稳,走路都打飘,

    相互搀扶着,二位老臣才勉强走回中军大帐前。

    入帐前,王佐抬头瞥了眼大同镇,这个害死自己的“功名利禄”之地。

    等等!

    王佐突然在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念想,

    一个能让王佐枯木逢春、绝地再生的念想。

    “昨夜暴元余孽才刚刚夜袭过,难不成你们都忘了吗?”

    “哭哭啼啼像什么样子,对得起圣上的厚恩吗?”

    “难不成你们哭啼,能哭死也先乎?”

    “还不快入帐议事。”

    王佐三连呵斥反问,直戳文臣们心窝。

    现在有圣上的信任与支持,正是一举拿下暴元余孽的时候,在这里哭有什么用。

    文臣们站起身来依次入帐,准备与邝埜、王佐一起讨论军事。

    邝埜看着剧变的王佐,一时间不知道王佐究竟是何意,

    刚刚王佐不是听出了圣旨的暗示了吗?

    那现在督促文臣们议事,又是何意?

    难不成是嫌死的够快吗?

    邝埜的三连疑惑,也很快得到了解答。

    文臣们入了大帐,在王佐的带头下,开始大谈特谈如何强攻大同镇。

    听着文臣们那幼稚无比、异想天开的想法,邝埜却听出了端倪,也明白了王佐是何意。

    王佐是要破釜沉舟!

    邝埜又瞅了眼手中的圣旨。

    现在它是阎王爷的生死簿不假,可若是文臣们真能拿下大同镇,那生死簿便会变成封神榜,

    上面有名字的文臣也顿时从将死之人,直接摇身一变,变成大明的肱骨功臣。

    邝埜想明白了,王佐要赌,赌是文臣们先拿下大同镇,还是文臣们先被京营哗变搞死。

    王佐已经是亡命之徒了,他要在这九死一生的生死局,搏得最后一线生机。

    “唉~”

    邝埜叹了口气,此时的他除了叹气也没什么办法了。

    邝埜又瞅了一眼圣旨,然后扭头看向东方,京师的方向。

    邝埜心中感慨道:圣上何时有这等手段了,一份看似啥会没说的圣旨,却逼得一众文臣们走投无路。

    这份看似平平无常的圣旨,却彻彻底底将大帐中的文臣们,拿捏至极致。

    不论你听不听得懂,你都得去顺着嘉靖的意思来。

    听不懂的愣头青文臣们,只当圣旨在鼓舞文臣,

    会疯狂的强攻大同镇,疯狂的逼迫京军,疯狂的将明军推向哗变;

    听得懂深意的的文臣们,哪怕听得懂也没办法抽身,

    只能迫于求生压力,去拼搏那缥缈的一线生机,与听不懂的愣头青文臣们,一同彻底疯狂起来。

    邝埜哪怕再懂“止戈”何意,再怜惜军士之命,也知道自己无法扭转大帐中的众意。

    邝埜兢兢业业、小心的活了一辈子,最终也还是被卷入了大同镇这个泥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