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八十章 瓦剌夜袭

    就在王振挑灯夜写,琢磨如何给文臣们写圣旨时,大同镇的东城门开了。

    由于之前瓦剌围城大帐被烧毁,若瓦剌想突围,只能从没有废墟的东面突围。

    英国公也知道这点,东面的缺口上,本来布置了大量陷阱与障碍,防着瓦剌突围。

    之前英国公围而不攻,时刻盯防瓦剌动向,也先太师也只能干瞪眼看着明军布防,在大同镇内等死。

    可英国公走后,文臣转而要强攻大同镇,

    比起清理更难清理的废墟,文臣们选择主动清理了东面英国公布置的军械,好留下一个口子,方便明军攻城。

    且最初三次的攻城,若不考虑明军的巨大伤亡损失,看上去的确是一次比一次接近破城,

    特别是第三次攻城,东城门与南城门几度易主,若是明军支援及时,可能真的一波可拿下了大同镇,

    出于对胜利的渴望,今日第四次攻城前,东面营帐的不少围栏也被拆除,只为明军能更快速的支援跟上。

    这一切都被也先太师尽收眼底。

    正如也先太师之前的预感一样,英国公走后,瓦剌有机会突围了。

    考虑到白日明军的无声抗议,也先太师知道,今夜是最好的机会。

    也先太师亲自带队,领着五千轻骑精锐,在东城门外整队。

    这般动静,当然会引起明军的警觉。

    吊桥刚刚放下不到半刻钟,邝埜所在的中军大帐中,便得知了瓦剌要突围。

    虽然已经过了子时,但大帐内依旧坐满了文臣,他们都是邝埜抓来的,防着他们节外生枝。

    邝埜计划是一直看住这般文臣,直到圣上派人来接替军中统帅权。

    此时的邝埜还不知道,他的辞呈并不能得偿所愿。

    嘉靖的批复还要等到明天,现在邝埜先收到了传令兵军情的急报——

    ——瓦剌出城了,在东城门下集结列队,看似是要夜袭。

    “快,你们快回到各自的营帐,组织士兵,准备接敌。”

    “是,尚书大人。”

    迫于情况紧急,邝埜也没继续扣着文臣们,

    赶忙让文臣们先回到他们的位置上,去统领各军准备应付瓦剌的夜袭啸营。

    文臣们此时也分得清轻重,先应付敌袭为重。

    功名利禄,也要活着才能享受,

    真为了虚名而万死不辞的清流,终究是少数。

    问题是翰林学子骨子中的高傲,终究是难以抹去。

    一回到各自的位置上,文臣们便没了邝埜的强压,

    各个都如同一根被压满的弹簧被瞬间松开,直接将压力全部释放了出来,

    释放的目标,自然只能是明军的基层军士们了。

    “敌袭!瓦剌人敌袭!”

    “还不快起来集结,一个个的在等什么呢?”

    “都是一帮囊包废物,白日若你们肯用命去攻,大同镇早已光复,还用得着大半夜折腾本官吗?”

    “今夜你们要是还敢怯战,本官定将你们先除而后快!”

    文臣们本就是靠口舌之快为生,此时的破口大骂,那态度与口气,简直令人望而生畏。

    不知道人,还以为这些明军不是文臣的下属,而是也先太师手下的暴元余孽。

    大兵蛋子们哪里受过这种骂声,一个个不敢明着抵抗,却也都拖拖拉拉不肯集结。

    只有东面驻扎的明军们,迫于瓦剌马蹄与马刀的威胁,第一时间整军备战,

    其余三面的明军,则是能拖便拖。

    等到也先太师带队发起第一波冲锋时,明军只有东面大营里,堪堪一万余人勉强集结。

    这点明军,又没有陷阱与障碍,拿什么去抵御瓦剌的五千精锐骑兵。

    更重要的是,这一万余人,根本没有了最初的心气。

    若是英国公在场,哪怕明军总数只剩下一万余人,只要英国公身先士卒,持帅旗屹立在首排,

    纵使瓦剌有百万大军、千万大军,明军也定然战至最后一人。

    帅旗不倒,明军不散。

    可文臣,特别是翰林学子们,做不到这点。

    让他们去身先士卒,简直是痴人说梦,

    反倒是手持长鞭、军棍,站在大军后面督军,他们擅长的很。

    此消彼长之下,堪堪一万出头的明军,更没办法去抵御五千瓦剌骑兵的冲锋。

    瓦剌的第一波冲锋很快袭来,也先太师轻松杀穿明军阵型,带着五千儿郎酣畅淋漓的杀了个痛快。

    可惜三十万明军的大帐,终究不是五千人一夜能突出去的。

    其余三面的明军再怎么拖拉,一个时辰的时间也靠过来了,

    也先太师又带着儿郎们冲了几波,大提了一波士气后,便赶在其余三面明军合围前,撤回了大同镇内。

    短短一个多时辰的战斗,明军伤亡了四、五万有余,多为溃逃踩踏之过。

    反观瓦剌人,不止士气大涨一波,伤亡也不足五百人,损失军马不过百余匹。

    到底是草原上的雄鹰,一旦进入擅长的骑战中,其利爪之锋利,根本不是城防地利能比拟的。

    也先太师一回到大同镇,便开始计划下次的突袭尝试,

    也先太师的知兵用兵之水平,不在英国公之下,

    此次交战,短短几次冲锋、几个照面,也先太师便感受到了南人军队的变化,

    这些原本还算得上斗鸡的京军,现在已经变成和边军一样的鸡崽子了。

    突围有戏!

    只要瓦剌再找准时机,去侵扰上明军几次,早晚可直接突围出去,

    瓦剌的儿郎们,到底还是受长生天庇护的雄鹰,迟早会回到草原,回到长生天的怀抱中。

    此夜过后,明军的士气彻底跌入谷底,处在了濒临崩溃的悬崖边上。

    邝埜看着士气的低下,也无奈的摇了摇头。

    现在的邝埜,只能寄希望于圣旨赶快到来,让他远离大同镇这个是非之地。

    八月二十一,下午申时一刻,圣旨传来了。

    看见远处飞奔而来的轻骑,邝埜如释重负,他终于能解脱了。

    邝埜赶忙召集全体文臣,一同跪拜接旨。

    不少心怀建功立业之心的文臣,则是五味杂陈,不少人心中都对着军士们大骂一通。

    认为是将士们的畏缩,害的他们没拿下大同镇,没拿下滔天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