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七十六章 强攻开始

    不等这名翰林学士的声音落地,大帐中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强攻之声。

    “咱们兵强马壮、粮草军械皆准备妥当,不论是依何家兵法来看,也当在此时全力攻城。”

    “此时不攻更待何时?”

    “难不成真要等得那暴元余孽,将大同镇中百姓屠戮殆尽?”

    “邝尚书,咱们到底在等什么呢?”

    “……”

    大帐之中,一时间竟毫无驳斥强攻之声,搞得邝埜也不好继续强压了。

    大帐中多为翰林学子,只说扣兵书上的字眼、与逞口舌之快,没人比得过他们。

    邝埜当然明白这点,不打算直接与他们辩经,转而将目光投向了户部尚书王佐。

    邝埜也和王佐说过“止戈”一意,邝埜觉得王佐定能理解此二字何意,在此时出面驳斥强攻之策,

    有了王佐出面驳斥,邝埜便可顺势压下强攻之意,

    但王佐没有随了邝埜的愿望,王佐也表态要尽快强攻大同镇。

    “邝尚书,你从大军出征起,便一直负责后勤之事,你应该很清楚大军的费耗几何吧?”

    “现在大军每多拖延一日,便要多消耗一份民脂民膏。”

    “以我之浅见,大军也当尽快强攻大同镇,以为大明之子民减负!”

    “为大明子民减负!”

    “为大明子民减负!”

    在王佐的支持下,大帐内的强攻之意达到高潮。

    邝埜看着大帐之景,也明白他压不住了,大同镇今日必须开始强攻。

    否则,邝埜也可能被文臣们集体攻讦,成为众矢之的。

    倒不是邝埜爱惜羽毛,怕攻讦而导致背上骂名,

    而是怕离开了北伐大军后,北伐大军便彻底被一帮腐儒控制。

    届时的危害,可不止强攻伤亡这件小事了。

    “既然云梯、投石车等攻城器械准备充足,那即日起便开始强攻吧。”

    “邝尚书英明!”

    邝埜强攻的命令刚刚下达,在场的文臣们,特别是翰林学子们,脸上都洋溢出难忍的激动与兴奋。

    建功立业、留名青史,就在今朝!

    邝埜则是心中不忍,觉得自己辜负了英国公的嘱托,辜负了士兵们的家属,

    战争,要进入最惨烈的攻城拉锯战了。

    与满面忧愁的邝埜不同,王佐的脸上,闪过了一瞬难以察觉的笑容。

    王佐身为户部尚书,是大明文臣中最为核心的几人之一,

    如此人士,当然不是任何人的马前卒,才不会像翰林学子一样,为了一腔热血而支持强攻。

    王佐是经过几日的利益权衡,才下定决心,全力支持强攻。

    自从早朝上吏部尚书王直提议换人后,事情发展极其顺利,甚至顺利到令人起疑。

    在官场摸爬滚打数十年,王佐还没见过谏言有如此功效,

    皇帝的不满呢?

    勋贵们的反扑呢?

    腌狗们的攻讦呢?

    这大明,什么时候真能凭借一次谏言、一份奏折、一张圣旨定乾坤?

    王佐也不清楚京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不清楚皇帝、勋贵与腌狗们是不是在憋后手,

    但王佐知道自己必须先下手为强,早日对大同镇展开强攻。

    强攻不论伤亡多大,定然要比围城先破城,

    只要破了城,不论皇帝、勋贵与腌狗们有何后手,

    大同镇被文臣们拿下也会成为铁一般的事实,

    到那时候,王佐这份泼天的功绩,便没人抢得走。

    至于邝埜之前提到的“止戈”二字?

    止戈何意王佐知不知道两说,反正王佐不在意。

    王佐只在意、只知道,“止戈”的笔画数比“功绩”二字少,写起来用的墨水少,

    墨水用的越少,写出来的字,分量肯定也越轻嘛。

    王佐力推攻城,其实也不只是为了功绩,更是君子求名之道也。

    史书上只会记载邝埜领军、王佐监军光复大同镇,二人双双成为大明的民族英雄,

    如此千古留英名的机会,谁不心动呢?

    至于士兵们的阵亡,

    哪怕几十万士兵死亡了,用他们的鲜血在史书上染成了“皆亡”二字又如何?

    有何史书会把数十万将士的名字,一一写上呢?

    “皆亡”二字,笔画也不多哦。

    不等到中午,明军的第一波攻城便展开了。

    与瓦剌的攻城类似,投石机先投下了雨点般的巨石。

    “咚!”

    “啊!”

    “孩她爸,你醒醒啊,你醒醒啊。”

    不等瓦剌阵亡将士,大同镇内先响起百姓哭嚎之声。

    由于投石机的准度不够,十之八九的巨石并没有砸上城墙,

    大部分巨石不是射程不够落入护城河中,便是射的过远,直接砸入大同镇内,

    先不说投石机有没有打击到瓦剌人的士气,反正一轮齐射后,大同镇内出现了大量伤亡百姓。

    短短半个时辰的巨石抛投,已有四位数的大同镇百姓伤亡,其中过半人是直接死亡。

    之后便是大明的士兵,以云梯为核心,开始展开血肉攻城。

    先是瓦剌方面居高临下的齐射,之后便是明军不计伤亡,强行摸到护城河旁。

    有新建云梯的帮助,明军跨过护城河,登上城墙后与瓦剌儿郎短兵相接。

    双方伤亡之数的增长之快,如窜天烟火。

    入夜,明军结束了一日的鏖战,让攻城士兵们撤回大帐之中。

    短短一个下午,明军阵亡破万人,瓦剌方面也损失三千有余。

    的确,没了马匹之冲势的草原雄鹰,斗鸡们是能对付了,

    这个伤亡比,已经是两军开战以来,明军打出的最高伤亡比了。

    可问题是纵使斗鸡有千法万计,也难敌雄鹰一爪,且雄鹰有城防之地利,伤亡比依旧在三倍以上。

    但考虑到瓦剌只剩下四万人左右,草原上的雄鹰也不多了,

    而明军有三十万有余,还能源源不断从四周调遣。

    哪怕伤亡比再翻个倍,大明也比瓦剌方面划得来。

    入夜,王佐躺在大帐之中,脸上难忍欢喜之情。

    若维持今日之攻势,大同镇十日之内必定破城。

    只要大同镇一破,邝埜与王佐便可以滔天之功,凯旋而归。

    邝埜为人耿直,官场上朋友不多,

    那吏部尚书的位置,那文臣之首的荣辉,很可能便要轮到王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