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四十八章 逃亡大幕

    七月十九日,瓦剌围大同的第五日。

    这日郭敬气冲冲的来到了东城门,找到了负责东城门的将校。

    郭敬支开了全部下人,在城门上单独对校尉训起了话。

    “你是干什么吃的!”

    “郭公公,您消消气,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让您如此生气?”

    “还在这里装模作样,现在全大同镇人都知道了,只要给你们钱便可逃出大同镇。”

    “都是因为你们,害的整个大同镇都军心浮动!”

    瓦剌围而不攻的态度,让郭敬也渐渐不把围城之事放在心上,更不关心进城后没钱没粮的居民怎么活下去。

    越来越多大同镇人,追随马家人的脚步,从东城门逃亡,

    瓦剌大军在也先太师的管制下,也没有对这些逃亡者赶尽杀绝,

    甚至不少衣着较差,没多少行李与女人的逃亡者,瓦剌都没有人去追他们。

    东城门的守卫们见状,主动向大同镇内的居民宣传逃亡一事安全,好让更多的人向他们施贿。

    截止郭敬来找校尉为止,短短三天内,东城门已经放出了上千大同镇居民。

    事也早已传得人尽皆知,为何郭敬现在才来找麻烦?

    东城门的将校眼睛珠子一转,便猜到了郭敬此行的缘由。

    郭敬才不是因为将校放人生气,而是怕将校放错人才装模作样的生气。

    “郭公公,您放心,我可没有蠢到让大同镇军心动荡。”

    “嗯?当真?”

    “小的不傻,小的只收快活不下去的人的钱。”

    “那些人留在大同镇内也是祸患,谁知道暴元余孽要围多久。”

    瓦剌目前围而不攻不假,可谁也不能保证瓦剌未来不攻城。

    穷的吃不起饭的人,很可能会在以后成为隐患。

    若是只让这种人出城,郭敬不止不会怪罪守门将校,还要夸上他几句。

    “看来你还是看得清局势,知道孰轻孰重。”

    “公公过誉了。”

    “既然你分得清轻重,咱家也不多过问了。”

    郭敬听完满意的点了点头,转身准备离开了东城门。

    “郭公公,请留步,你看那边?”

    “那是不是咱们大明的传令兵?”

    将校拦下了郭敬的脚步,用手指向了东边一个小黑点。

    小黑点渐渐放大,正如将校所说,是一名大明的传令兵。

    传令兵一人一骑,快马从东边飞驰而来,直奔大同镇东城门。

    令郭敬困惑的是,瓦剌方面并没有出兵拦截,任由这名传令兵跑到大同镇城下。

    “我有紧急信件,还请速开城门!”

    见传令兵在城下高呼,郭敬没时间考虑瓦剌为何不管,赶忙下令道:

    “快开城门,放他进来。”

    “小的遵命!”

    “开城门。”

    城门压开了一条小缝,刚刚好够一人一马勉强进入。

    传令兵与守卫验证了凭信后,直接将手中信件交给守卫,掉头便策马离开大同镇。

    传令兵离开时便没有那么幸运了,瓦剌轻骑轻松追上传令兵,将其虐杀。

    也先太师猜到了信中内容,才大发慈悲让你给大同镇送信,

    得了便宜还卖乖,不好好躲入大同镇内,还想着有命走?

    守门关好城门,将信件送上城门,

    这是自瓦剌围城后,郭敬收到的第一封公文。

    从封面上看去,此封书信是由北伐大军的监军王山书写。

    王山这次没送密信,说明此内容无需保密,郭敬当着众人打开公文查看。

    郭敬打开公文,里面的内容让郭敬越看越皱眉。

    和上封密信类似,明面上并没谈什么正经事。

    书信开篇大肆吹捧郭敬,甚至认为郭敬不亚于郭兴,一定可以据守到大军来驰援;

    书信中后段则是王山大吐苦水,说监军如何如何麻烦,王山在北伐大军中监军吃了很多苦,

    书信最后,王山向郭敬保证,大军一定会以最快速度向大同镇驰援。

    郭敬一眼便看出了书信的含义——大军短时间不回来,您老人家多坚持一会,

    郭敬感觉自己被王山耍了,强压怒火回到了自己府邸,

    一进入书房,郭敬再也忍不住了,愤怒的将书信撕掉,对着满地的纸屑骂了起来。

    “咱家把大半个大同镇的军粮都给你了,别说郭兴旺在世了,哪怕是冠军侯附体,也守不住多久。”

    “当初你说你缺粮,咱家信了你,便给你运粮,”

    “如今瓦剌兵临城下,你却扭扭捏捏不肯来了,你不快快驰援,在等什么呢!”

    “运粮那么大的动静,我不相信圣上不知道。”

    “大同若是真有失,那罪过可大了,你以为到时候只砍咱家一个脑袋够吗?”

    “你王山又逃得掉吗?”

    郭敬还真没猜错,嘉靖的确是知道了王山向郭敬索粮。

    那封密信与这份书信的拓抄本,此时都在嘉靖的书案上。

    除了王山写的两份信外,所有有关大军的公文书信,嘉靖桌上都留有誊抄版。

    这事除了王振以及负责誊抄的锦衣卫外,无人知道。

    嘉靖又扫了一遍书信后,便看向一旁的舆图,分析起了局势。

    “围三阙一,虚留生路。”

    “只放少量难民逃离,却不许任何士卒离开,此计乃是攻心上计。”

    “此计若是长久下去,加上大同镇缺粮,大同镇守军定不战自降。”

    看着看着,嘉靖便觉得也先太师计策不错,甚至称赞起了也先太师。

    “也难怪历史上能当北虏皇帝,还是北虏历史上唯一一个非黄金家族的皇帝。”

    “可惜啊可惜,能力有,但眼界还是低了。”

    “你若是和历史上一样,退出长城后伏击北伐大军,”

    “等击溃大军后,你还有一线希望窥探朕的京师。”

    “可你却被大同这座空城吸引住了。”

    嘉靖也明白大同镇不驰援必失,可现如今张辅正在切断瓦剌粮道,一座无粮空城失了又如何?

    “一个草原上的鞑子,朕给你个大同又如何?”

    “你翻不了天。”

    嘉靖不再看向舆图,反而继续修炼起了《九阳真经》,

    嘉靖最近有隐隐的突破之感了,嘉靖要抓紧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