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三十七章 无人获利

    王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能拱火便拱火,全然不顾大局。

    王山巴不得大军内讧,将大军出征的速度拖慢,

    到时候暴元余孽血洗一波北境,王振交代的任务不就完成了。

    至于北境子民之命?

    京师门卫都瞧不起北境子民之命,一个司礼监的大太监便更瞧不上了。

    死一死就死一死呗,北境子民可给不了王山荣华富贵。

    在场的气氛又陷入了尴尬,张辅出言打破了僵局。

    “于侍郎,还请你先说说你的想法。”

    “英国公,请看此图。”

    于谦以国事为重,从怀中掏出了一份舆图,用手指在上面大致比划了几下。

    “大军现在身处腹地,还可三、五日提供一次补给,等大军行走到长城附近,便最好一日一补给。”

    “所以越靠近长城,大军的补给任务越频繁。”

    张辅听完于谦的分析,微微跟着点头。

    大军每日的粮草消耗量不变,可越靠近长城,明军越容易遇到暴元余孽,

    如果是每次吃完了粮草才补充,万一在粮草快耗尽时遇敌,明军不就瞎眼了。

    也先太师只需要依靠骑兵优势,突袭几次运粮队伍,明军便不战自溃。

    故而大军越靠近北方,大军所携带的辎重量越多,辎重补充的频率也越高。

    “大军出征路上,沿途至少经过十余个镇乡,不可能每个乡镇都安排一样的采买任务。”

    “请英国公明示我,大军走到那一带地区后,更容易遇敌,”

    “越容易御敌的地区,我便加重其附近的采买任务。”

    于谦想法和昨日早朝上大差不差,都是想着提前让地方做好准备,等大军一到附近,便让地方给大军运粮,

    区别在于,之前是由军镇组织民夫运粮,现在是由户部采买粮食、组织运粮。

    于冕在一旁听着,听出了很多于谦计划的不妥之处。

    “大军行军飘忽不定,哪怕是现在计划好了,我估计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而且北境并不富硕,很多乡镇的农户并没有太多余粮。”

    “如果派遣户部官员去买粮,我怕这些官员为了完成任务,去强征民粮。”

    “到时候别说能不能击败暴元余孽了,我看北境子民先要被户部逼反。”

    于冕将火气以抬杠方式,向于谦发泄了出来。

    于谦也不甘示弱,立马回击。

    “户部尚书王佐为人和善、为官清明,其子王竑也是幼年好学,现任户部给事中,颇有清廉美名。”

    “父子二人皆是我大明栋梁,可见其家风颇正,想必他王家父子所在的户部,也差不到哪去。”

    “你以为天下官员皆和你一样,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奸商吗?”

    于谦是一个两袖清风的好官,王家父子亦然如此,于谦当然有底气说这个话。

    “哼~”

    “天下官员是不是奸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在京师外的五年,见识了数万流民。”

    “绝大多数流民宁愿饿死,都没去强抢我道观所在村庄,可见他们本性不算坏。”

    “若天下官人人人自清,那这些流民是从何而来?”

    “难不成他们都是因为犯案,才成为流民的吗!”

    于谦被说的脸红脖子粗,准备再和于冕大吵一架。

    张辅与井源无语了,这父子俩啥话题都能吵起来。

    “于侍郎,于监正,都什么时候了。”

    “能不能别再吵了,好好聊一聊运粮之事。”

    “我相信你们二位的本心,都是不希望京师附近再出现流民的。”

    “大家都是忠君报国之人,为何不能好好谈谈。”

    张辅与井源各劝了几句,于冕与于谦才平稳了情绪。

    井源看向了于冕,这个井源认定的旷古奇才。

    井源认为于冕出言反驳,心中定然是有了更好的计划。

    “于监正,我是很相信你的才智的,那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有,买粮,但不是让户部官员去各地采买。”

    “户部官员直接出面,太容易导致出现强征民粮,官员中饱私囊的现象了。”

    “那该如何买粮?”

    “拉一支队伍跟在大军附近,让户部官员坐镇其中,”

    “每隔几天便在一地设立买粮集市,收购民间散粮,等散粮收够一定数目后,便装车运到大军之中。”

    “等大军距离过远时,撤销此集市,将集市移动到下一个的地方。”

    于冕两个手一前一后的举了起来,前面一直移动的手代表大军,后面一动一停的则为买粮队伍。

    “这样一来可避免户部官员去捞油水。”

    “其次集市与大军保持有一定距离,能有效防止被战争牵连。”

    “于监正的意思是,不让户部官员进任何乡镇,在野外开办集市收购粮草。”

    “对,反正我是信不过户部官员,如果你们不同意我的方法,将来万一户部逼反了北境子民,你们去抗罪。”

    于冕的话直白归直白,但计划确实不错,在场之人只有于谦听出了一些漏洞。

    “有两个缺陷,要是不解决此计还是不妥。”

    “一是如果按你的方法来,百姓不肯卖粮怎么办?”

    “二是即便肯卖粮,百姓家的余粮不够又该怎么办?”

    军需品讲的便是量大且稳定,于谦问的的确是要害处。

    但在于冕看来,于谦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军需品只需要价格高于市价,各个供货商便会挤破头抢着来卖。

    “价格,只要价格高于寻常粮价一定比例,民户自然愿意出售余粮。”

    “咱们是定额购买的,如果民户的粮不足,附近商户也会闻风而动,为了利润去远处收购粮食,再运来卖给户部。”

    于谦还是不认可于冕的想法,继续挑刺。

    “你怕户部官员强抢民粮,便不怕商户也去如此吗?”

    于冕回想起穿越后的见识,将手比划成立一把刀。

    “江南富商无数,你可听闻哪个富商敢去和官员作对?”

    “别说当官的,哪怕只是一个秀才、举人,江南首富也要敬他三分。”

    “商人胆子是大不假,可不论商人胆子再大,他们手里也没有刀,”

    “拿着刀的人,胆子才是真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