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十二章 瓦剌兵锋

    时间一晃来到了正统十四年六月十五日,

    于冕打包好的行李,虽没随他愿望南下江南,但也不算是白浪费功夫,

    于冕以及一众徒弟,大包小包的搬入了嘉靖赏赐的宅子,

    宅子位于紫禁城南边,与紫禁城隔着一条街相望,面积早已逾制,比英国公的宅子还大,近百人住进去也毫无拥挤感。

    京师北边那座小道观,现在变成了流民的聚集地。

    十几天来,于冕除了与嘉靖讨论“道法”外,一直在六部内观政,

    于冕借此机会认识了不少官员,每见到一人于冕便向一人公开索贿,

    每个人都打个哈哈推脱于冕,从来没有人真的给于冕送钱。

    一方面是于冕位置还不够高,官场老油条怕自己下注过早,

    单纯的暗中送礼老油条们可以随便送,可要把身家性命压上去梭哈,老油条们便要好好思索一番了;

    另一方面是于谦放出了风声,谁要是敢给于冕钱,他第一个在早朝上向嘉靖公开举报。

    相较于贿赂于冕,不少大臣反而想去贿赂布挂壁与夏进,

    这俩娃娃经常带着其他娃娃,轮流进入紫禁城帮嘉靖“护法”。

    贿赂这俩娃娃,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惜这俩娃娃全天候被锦衣卫关注,给他俩送礼,和直接给于冕送礼也没什么区别,一送礼肯定会被嘉靖知道。

    至于嘉靖最近什么情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上早朝,修玄养道却天天不落,

    嘉靖也从锦衣卫那边听到了于冕公开索贿的风声,王振还因为此事说了于冕不少坏话,

    王振可不想有人抢走他的圣眷,对此嘉靖除了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嘉靖反而更关心自己派去北境的锦衣卫,算算日子,也该回来了。

    丑时,

    北京城西城门。

    一名面如老农的壮年汉子站在城门口叩门。

    “开城门,我有锦衣卫秘令,需即刻入京!”

    “把信物吊上来。”

    守卫按照规矩将一个吊篮放了下去,壮年汉子又没穿锦衣卫的服装,谁知道他是不是真的锦衣卫。

    锦衣卫从破麻衣里取出自己的令牌放入篮中,等待对方检阅后放行。

    吊篮缓缓升起,城墙上的守卫确认无误后,又将令牌吊了下去。

    “开城门,放行。”

    城门缓缓打开了一道小缝,锦衣卫侧身而入城门,直奔紫禁城方向。

    他手中拿的正是嘉靖心心念念的情报——大明北境的军镇情况。

    害怕打草惊蛇,嘉靖特意叮嘱不能走漏风声,一切调查必须暗中进行。

    锦衣卫也懂得嘉靖的意思,除了必要的时候,负责此事的锦衣卫都是能不声张就不声张。

    过了十几分钟,西边的地平线出现了一人一骑,高速向京城奔袭而来。

    “四百里加急!拦我者死!”

    “四百里加急!拦我者死!”

    “四百……”

    策马奔腾的汉子高举手中令牌,怒喝西城门守卫,让后者打开城门。

    传令汉子进入京城后,也不顾及宵禁什么的,继续策马奔腾向紫禁城赶去。

    西城门值班的守卫站的无聊,开始相互闲聊了起来。

    “四百里加急,估计是有小股蒙古人劫掠农村了,我猜是宣府一带的。”

    “我猜是大同一带的。”

    “那我今儿坐庄开盘,大同一赔二、宣府一赔四、辽东一赔十八,若是其他地方的,庄家通吃通杀。”

    小旗也参与了进来,直接开盘让大家赌是哪里的百姓受了灾。

    “来一两大同。”

    “三钱宣府。”

    “五钱辽东。”

    “不是老牡,辽东你都敢买?咱们可是西城门,要是辽东的情报不应该从北城门或者东城门来吗?”

    “搏一搏,草鞋变马车嘛,万一今天恰好辽东也有战报呢?谁说的清是不是从西门入的这封?”

    “买定离手。”

    “买定离手。”

    不一会便有十几名守卫下注,甚至小旗的顶头上司总旗,也下了二两大同搏个乐子。

    仿佛受灾的不是大明子民,仿佛他们这些京师人天生高于北境子民一等,

    自信点,把仿佛去了。

    北境子民的生死,在这些京师人眼中不过是消遣娱乐的噱头,反正蒙古不可能跨越大同、宣府直接打京师。

    大同宣府等北境子民,在他们京师人眼中,就是下等的替死鬼。

    众人还没下完注,西边便又出现了一人一骑,它移动速度更快。

    “六百里加急!拦我者死!”

    “六百里加急!拦我者死!”

    “六百里……”

    刚刚关上的西城门又打开了,放这名传令兵入城。

    “呦呦呦,今天可真是累死我了,居然又来了一六百里加急。”

    “六百里加急,应该是快打起来了,小旗爷要不要再开个庄?”

    “不开了,六百里加急不好定赔率,你们肯定只下大同与宣府。”

    “也是,毕竟咱们都知道,现在能打起来的只有宣府与大同。”

    京师里一条狗可能都有五品官,能吃上看门皇粮的守卫们,看上去位卑言轻,实则不出五层关系,便可直通六部尚书或靖难国公。

    他们对北境情报的了解程度,甚至远超陪都南京的兵部官员。

    三封情报几乎一同送到了紫禁城,得知了消息的王振赶忙起身,踢开想要献殷勤的太监宫女们,亲自将三封情报送到嘉靖面前。

    嘉靖自穿越后从不睡觉,累了便在软塌上假寐一会。

    王振进入乾清宫时,嘉靖正坐在软榻上半睡半醒。

    “陛下,陛下,西边传来了三封情报。”

    “一封是锦衣卫密报,另一封是四百里加急,最后一封是六百里加急。”

    嘉靖也不睁眼,微动的右手证明他已经醒来。

    “都是哪的?”

    “不知道,奴婢哪敢看。”

    “先拆了加急的,给朕念念。”

    “奴婢遵旨。”

    四百里加急和六百里加急的内容差不多,都是与大同相关的军情。

    无非是起草情报的人不一样。

    四百里加急是长城外夜不收传来的,

    六百里加急是长城内大同总兵传来的。

    大同总兵报道大同最近频繁受到小股蒙古骑兵骚扰,还抓了不少蒙古探子。

    夜不收的情报更为劲爆,草原上各个部落已经开始集结人马了,大概率要南下征明了。

    听完两封加急书信的内容,嘉靖除了抚摸手中法杖外,没有任何举动。

    嘉靖心中装得是九州万方,大同的百姓过得苦便苦一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