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血洒众安桥
繁体版

第58章 誓师北伐

    岳飞的主张得到朝中宰执朱胜非、赵鼎的支持,高宗赵构对岳飞这个新崛起的年轻将领印象很深,在他的脑海里,岳飞打了好多恶仗、险仗,却从来不计较待遇,没有埋怨过人力物力的匮乏。

    岳飞的品德被很多主战派欣赏,李纲称赞他“年齿方壮,治军严肃,能立奇功,近年来之所少得”,甚至断言他会成为宋朝的中兴名将。

    绍兴四年(1134年)三月十三,高宗赵构采纳了岳飞建议,下旨任命岳飞兼任荆南、鄂州、岳州制置使,全权指挥这路人马,收复襄汉等地,命令刘光世的刘家军作为增援部队。

    为了加强岳家军实力,高宗赵构将牛皋、董先、李道等各部人马全部拨给岳飞,从那时起,牛皋、董先等人成了岳家军的主要战将。此外,高宗赵构还将湖北路安抚使司颜孝恭、崔邦弼二军暂时划归岳飞指挥。

    高宗赵构之所以会采纳岳飞北伐建议,一是他想以战求和,二是平息主战将士的怨气,三是伪齐刘豫步步进逼,高宗赵构被逼进了死胡同,为了生存,不得不绝地反击。

    伪齐是继伪楚之后金人扶植起来的第二个汉人政权。金人灭亡北宋后,扶植北宋旧臣张邦昌当了伪楚傀儡皇帝,张邦昌胆子不够大,只当了一个多月挂名皇帝便自动下台,还政給高宗赵构,重新北面称臣。

    建炎四年年底,为了缓和占领区汉人反抗情绪,金人决定扶植傀儡皇帝,施行以汉制汉政策,经过一翻考查,最后选中了投降金人的汉奸刘豫。

    刘豫,字彦游,永静军阜城人,出身务农世家,自幼缺乏教养和德行,曾偷同学的白金盂、纱衣,北宋元符年间,中进士及第。

    政和二年(1112年),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被谏官攻击,宋徽宗不想揭发他过去的丑行,下诏不要追究。不久,刘豫多次上书讲礼制局的事,宋徽宗说:“刘豫是河北的种田人,怎么会懂礼制呢?”宋微宗将刘豫贬为两浙察访。宣和六年(1124年),判国子监,拜官为河北西路提刑官。

    金兵南侵,刘豫弃官跑到仪真避乱。建炎二年,高宗赵构任命他担任济南府知府,当时山东盗贼蜂起,刘豫不愿去,请求改任东南部某郡被拒绝,不得已气愤去上任。金兵围城之时派人以利劝诱刘豫,刘豫想起先前的忿恨,于是蓄谋反叛,杀死了坚决抵抗金兵、反对投降的部将、爱国将领大刀关胜,献城投降,做为给金人的见面礼。

    被刘豫杀死的宋将大刀关胜,就是曾经跟随宋江起义的三十六名梁山好汉之一的关胜。他被朝廷招安后,被封为将军,在刘豫手下任职,没有跟随宋江二次造反,却惨遭汉奸刘豫杀害,使得宋朝失去一位爱国抗金将领。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完颜宗弼(完颜兀术)听说高宗赵构已经渡过长江,就派刘豫知东平府、任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节制大名、开德府、濮、滨、博、棣、德、沧等州,刘麟为济南知府,黄河以南由刘豫统领。

    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二十七,金朝派大同尹高庆裔、知制诰韩窻册封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伪齐向金“世修子礼”,就是实足的儿皇帝。

    九月初九,刘豫即位为“皇帝”,大赦境内罪犯,遵用金朝的年号,称“天会八年”,建都大名。刘豫以张孝纯为丞相,李孝扬为左丞,张柬为右丞,李俦为监察御史,郑亿年为工部侍郎,王琼为汴京留守,他的儿子刘麟为太中大夫、提领诸路兵马兼知济南府。

    刘豫以为东平府是他的发祥地,回东平,升东平为东京,改东京汴梁为汴京,降南京为归德府。任命他的弟弟刘益为北京留守,不久又改为汴京留守。又降淮宁、颖昌、兴仁府皆为州。因他生于景州,任过济南知府,节制东平,僭位于大名,就招募以上四郡的丁壮数千人,号称“云从子弟”。下伪诏求直言。十月,封他的母亲翟氏为皇太后,妾钱氏为皇后。钱氏,是宣和时的宫人,熟悉宫中之事,刘豫想仿照宫中各种规制,故立她为后。十一月,改年号为阜昌。

    刘豫这个傀儡皇帝没有自己的年号,必须使用金人年号,是个地地道道仰金人鼻息的傀儡,必须听从金人的命令,成为了继五代后晋石敬瑭之后的第二个异族儿皇帝,两人共同开创了华夏“儿皇帝”的记录。

    刘豫虽然与张邦昌同为金人傀儡,但是他与张邦昌不同,是个极具有野心之人,想当万世皇帝。绍兴元年,刘豫将伪齐都城由大名府迁到汴梁,改称汴京,实行与南宋相似的制度用来招徕中原百姓民心。

    刘豫当上伪皇帝后,任命刘麟为兵马大总管、尚书左丞相。在宿州设立招受司,诱惑南宋逃亡者,大肆招降纳叛,网罗宋军叛将。

    在刘豫未僭号时,多次派人劝说东京副留守上官悟,并贿赂上官悟的亲信乔思恭一起劝上官悟降金,上官悟把他们都杀了。刘豫拉拢不了上官悟,又想招降楚州知州赵立,赵立连看都不看他的书信,斩了他的使者。刘豫依然不死心,又派赵立的朋友刘偲用写着大字的旗子来诱降,并说:“我是你的老朋友啊。”赵立说:“我只知道有君父,不知道有老朋友。”把刘偲烧死。

    不得承认,不是每个南宋官员都像上官悟、赵立那样有骨气,不怕威胁,不惧死亡,不被名利诱惑的,刘豫虽然碰了许多钉子,但他这一招确实既恶毒又有效,真有人投降了他。

    绍兴元年五月,叛军李成被张俊、岳飞打败,渡过长江投降了刘豫。绍兴二年(1132年)二月,知商州董先献商、虢二州叛附刘豫。绍兴二年六月,蕲、黄镇抚使孔彦舟叛附刘豫,他的部将陈颜明不愿当汉奸,率领千余人归宋。

    绍兴三年四月,明州守将徐文率领所部海船六十艘、官军四千多人,从海上到达盐城,投降了刘豫,这是南宋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官军叛逃事件。叛将徐文向刘豫献计,说宋沿海没防备,可以袭取二浙。刘豫大喜,任命徐文为莱州知州,增加二十艘海舰,命令徐文率水军在通、泰之间的长江口一带袭扰宋军,给南宋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像这样利用宋朝内部斗争互相倾轧招来的叛逃人口不在少数,刘豫积极完成金人交给他瓦解宋军的任务。幸亏徐文投降的迟,假如在金兀术搜山捡海之时带着这么多战舰投降,高宗赵构的命运或许就要改写了。

    历史证明,叛徒比敌人更可怕,刘豫不仅招降纳叛,还大肆挖南宋的墙角,企图四面围剿南宋政权。绍兴三年九月,刘豫派遣伪通判齐州傅维永等五十余人自登州登船,渡海到交趾,册封交趾郡王李阳焕为广王,而且还结交诸溪洞酋长。,主子金朝亦派遣毛都鲁等二十余人一同前去。

    绍兴二年,当时河、淮、陕西、山东都驻扎着金兵,刘麟招乡兵十余万,编为皇子府十三军,作为他的嫡系部队。刘豫赋敛烦苛,搞的民不聊生。

    自古中原就有陪葬习俗,历朝历代帝王陵墓更有厚葬习俗。丰富的陪葬品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眼红,为了得到这些财宝,便诞生出盗墓行业。因而,以不惜挖掘别人祖坟为职业的盗墓者便层出不穷。与一般富人的坟墓相比,帝王陪葬的财宝要多得多,因此,帝王陵园肯定更受盗墓者青睐。

    纵观历史,参与盗墓的不仅有民间人士,甚至还有官方组织的专业盗墓队伍。东汉末年,曹操为了解决军饷不足,设立了“摸金校尉”一职,专门发掘坟墓盗取财物以充军饷。

    宋朝皇陵也不例外,最先惦记上它们的是金国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粘罕),当时北宋统治阶级即将消亡,完颜宗翰率金国军队进入河南省,途经巩义时,看到北宋皇陵高大巍峨,修建的金碧辉煌,于是,心里便生出盗墓的龌龊念头。此时北宋朝廷尚在,完颜宗翰并不敢公然盗掘皇陵,他便暂时搁置了自己的小心思。为了掩人耳目迷惑人心,完颜宗翰严令禁止金国军队抢掠皇陵陵庙内的祭祀器物,并准备了祭品祭奠永定陵和永昭陵。

    微钦二帝被金军掳走后,完颜宗翰立即撕碎了自己虚伪的面具,露出贪婪的嘴脸,下令盗掘北宋皇陵。

    完颜宗翰洗劫了皇陵地面建筑,陵庙、献殿、宫中的珠宝玉器,名贵字画,古玩珍品,金银器皿无一幸免。意犹未尽的完颜宗翰随后又让金国军队破开宋哲宗赵煦的永泰陵地宫墓门,将殉葬品洗劫一空。在洗劫完地宫内的陪葬品后,又野蛮的将宋哲宗赵煦的尸骨从梓宫里拖出,弃之于荒野,摧毁刚刚成立不久的南宋政权心理防线。

    除了金人,刘豫也惦记上了宋皇陵。刘豫儿子刘麟效仿曹操,在河南、汴京分别设立“淘沙官”这一官职,专门负责挖坟掘墓,使得两京冢墓都被发掘殆尽。

    刘豫让儿子刘从善出任河南淘沙官,专门盗掘洛阳、巩义一带的皇陵,以及民间墓葬;让心腹谷俊出任“汴京淘沙官”,负责盗掘汴梁附近的墓葬。

    刘豫这班伪军比金人还可怕,自从刘豫设立淘沙机构以来,一夜之间盗墓风气如雨后春笋般骤然四起,上至帝王将相的陵墓,下至升斗小民的山坟无一幸免,位于洛阳附近的皇陵更是成为刘豫眼中的“聚宝盆”。“淘沙官”比曹操的摸金校尉的所作所为更令人发指,让人不寒而栗。刘豫盗尽了“巩义八陵”和洛阳、巩义、汴京附近的所有大小陵墓。

    金人在两河地区采取残酷的手段对待当地汉人,激起普遍的民怨,各地反抗不断。为了缓解金军的压力,金军命令刘豫政权帮助金军镇压反抗,维系统治。

    刘豫实行“什一法,括民田,籍丁壮为乡军”,在地方以寨的形式将各乡军事化,设土豪为寨长,战时为军队的基层组织,平时可以有效地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一举两得。就这样,刘豫加强了对自己辖区内民众的管辖。

    伪齐刘豫对民众的横征暴敛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先是“什一税法”,后来又改为“五等税法”。凡是伪齐境内的民众,上自六七十岁老人,下至刚换牙的孩童,娼妓优伶,都要缴纳各种税费。赋税征到细微的东西,如采摘蔬果,凡是民间蔬圃田地,都要按照三季收成缴纳税收。此外,除了正常交税,还要民间例外供养赡射士。

    刘豫不仅赋敛烦苛,大肆聚敛财富,搞的民不聊生,而且还实行恐怖统治。如有两人在路上相遇,随便打招呼问好,都会以乱道言语斩杀。假若有人衣着稍显鲜丽,就以为是大宋顽民还在怀念过去为借口问斩。

    绍兴二年(1132年)派儿子刘麟、侄子刘倪及宋朝叛将李成、孔彦舟等人,积极主动配合金军侵伐南宋,攻城掠地,攻占襄阳等地。

    襄阳六郡,西接川陕,东瞰吴越,进可出击中原,退可屏蔽湖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襄汉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依靠长江中下游地区立国的南方政权的要害,北方政权只有牢牢控制住整个襄汉地区,才能确定对南方政权的战略优势。

    刘豫趁襄汉地区空虚之机,命令李成南下,相继占领邓州、随州、襄阳、郢州等地。刘豫控制了襄阳、郢州、江汉一带战略要地,宋军不仅在长江防线上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而且与川陕的联系通道也被切断。伪齐既可以溯江而上进攻川蜀,也可以顺流而下直取吴越,对南宋政权的安危构成巨大威胁。

    此外,刘豫还频繁的与洞庭湖杨幺联系,给杨幺封官许愿,妄图说服杨幺联合金兵,准备来年麦收后南北一起动手,准备先取荆湖,然后沿江东进,攻取临安。

    人生有四大不共戴天之仇,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亡国之奴、灭门之仇,金人和刘豫全占了,金人虽然还没有杀死宋微宗,但是把他掳到了五国城,与死无异,连高宗赵构的生母韦妃、妻子邢妃都被金人扣押在五国城。更为恶毒的是金人和刘豫还盗挖了赵家的祖坟,连在地下的祖宗都不得安宁,无异于灭人祖宗,不论何朝何代都是十恶不赦的大罪!现在金人和刘豫又步步紧逼,妄想灭了高宗赵构的南宋政权,是可忍孰不可忍?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被人欺到这步田地,石头人见了也会落泪,即便是再怂的怂人也无法忍受如此奇耻大辱,更何况一代君王呢?

    刘豫要灭亡南宋,直接威胁到高宗赵构的皇位和生命。消息传到临安,高宗赵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本想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高宗赵构只得采纳岳飞意见,出兵北伐。否则金人再来个搜山捡海,把他逮到五谷城,就国将不国,性命难保了。高宗赵构最害怕的就是步父兄后尘,去五国城与他们团聚。

    人是自私动物,因此有人说人之初性本私。金人没有动到高宗赵构根本利益的时候,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旦金人动到了高宗赵构的根本,他当然不干。为了保住半壁江山,为了自己的皇帝宝座,高宗赵构只得放手一搏。收拾倒行逆施、天怨人怒的刘豫被高宗赵构提到了议事日程,北伐势在必行。

    为了打好收复襄阳六郡这一仗,高宗赵构令淮东宣抚使韩世忠领精兵一万,屯兵泗上作为疑兵,以分散敌军注意力,同时命萱抚使刘光世出兵陈、蔡二州策应岳家军。

    高宗赵构这次之所以同意岳飞出兵北伐,并不是想收复被金军占领的全部国土,他只想收复襄阳六郡,借以警告刘豫不要得寸进尺,更别想做取代他地位的美梦。因此,高宗赵构特地给岳飞下了一道圣旨:“追奔之际,慎不出李横所守旧地,却致引惹,有误大计,虽立奇功,义加尓罚。”

    高宗赵构说的很明白,只准收复襄阳四郡,不准超越李横原先统治区域,否则,就是立再大功劳也要受到严厉惩罚。

    能够领兵北伐收复失地,对于岳飞来说已经足够了,尽管收复的不是全部失地,总比窝在军营不作为强。

    四月十九,三万岳家军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北伐誓师大会。三万将士列成整齐的队形站在江州演武场,会场上旌旗飘扬,“岳”字大旗与高宗赵构钦赐的那面“精忠报国”大旗迎风招展,显得庄严肃穆,四周围满了来送行的江州老百姓。

    岳家军主将岳飞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列举金人与伪齐政权的种种罪行,鼓励将士们英勇杀敌,收复失地,迎回二圣。

    有人高呼道:“还我河山!”

    众人跟着喊道:“还我河山!”

    三万岳家军将士齐声高呼:“收复故土,赶走金狗,迎回二圣!”

    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吓的四周鸟儿惊叫着扑棱棱的四处乱飞。

    岳家军将士的口号声震撼了大江南北,震撼了三山五岳,惊天地,泣鬼神。“还我河山”这是大宋军人的誓言,是他们的决心;也是他们的行动指南。“收复失地”,是他们的义务,也是他们的责任。作为军人,他们等这一天,等的实在太久,太久了。特别是北方将士,他们的家乡被金人侵占,祖宗坟茔遭金人践踏,父母儿女流离失所,早就迫切盼望着能打回老家去,收拾旧河山。

    隆重的誓师大会过后,三万岳家军自江州出发,沿着长江南岸向鄂州挺进,再沿着汉江分成水陆两路溯江而上,奔赴北伐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