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皇长孙
繁体版

第101章 镇守虎牢关之人,来护儿

    “好,仁安推荐的人再合适不过。”

    杨广听着杨倓推荐出来的人选,龙颜大悦,“屈突通性格忠直,刚毅,侍先帝时便敢于直谏,忠心耿耿,极受先帝夸赞。”

    “侍朕时,对朕亦是忠心耿耿,乃一直臣。”

    “在治军方面,军纪严明,将士用命,立下了累累战功,”

    “忠诚、才能、治军,屈突通俱全,实乃镇守潼关的好人选。”

    苏威与裴世矩等大臣,纷纷对杨倓的识人之才,更是敬佩了一分。

    他们与屈突通同朝为官这么多年,自然是了解屈突通的性格才能。

    由屈突通镇守潼关,非常合适。

    “陛下,东都以东的虎牢关,乃是东都东出的重要门户,此关隘,可由荣国公来护儿镇守。”杨倓接着推荐出了来护儿。

    史上的来护儿,那是真心忠诚于隋朝与杨广。

    来护儿自年少时便成名。

    成名的原因是一件事情。

    还在南北朝时期,来护儿的伯父被梁朝起兵作乱的豪强陶武子杀害,来护儿立下了为伯父报仇的大志,但当时他还年幼,无法报仇。

    等到年长之后,来护儿单枪匹马闯进了陶氏宗族,那可是有着数百家的豪强大族。

    来护儿丝毫不惧,单枪匹马杀了陶武子,取其首级扬长而去,就此震惊乡里成名。

    隋朝成立后,来护儿参军入隋。

    因作战勇猛,且武略不俗,来护儿在隋的征战中立下累累战功,一路升迁。

    极受文帝喜爱。

    文帝特意派画工绘下了来护儿的画像,在文帝时期的这种待遇,那可是相当于李唐王朝的凌烟阁功臣。

    来护儿不仅受文帝喜爱,更是受杨广宠信。

    在杨广还是晋王时,来护儿便是跟着杨广平陈,杨广继位后,更是立下赫赫战功。

    杨广对来护儿的喜爱与信任程度,甚至能超过宇文述。

    当初杨玄感起兵叛隋时,来护儿的儿子来渊便加入了其中,最后杨玄感被平定后,杨广却是并没有追究来护儿,依旧信任重用来护儿。

    而来护儿也并没有负杨广。

    在大业十四年,来护儿察觉到江都将会出事,便立刻南下去江都。

    但还在路上,杨广便已经被叛军杀了,来护儿也死在了叛军手中。

    可见,来护儿是忠于隋廷忠于杨广的。

    来护儿现在也在大殿中,听着杨倓推荐自己镇守虎牢关,不由有些诧异。

    他虽然极为欣赏与认可这位少年燕王。

    可他乃是杨广身边的近臣信臣,与杨倓接触的话,不仅会令得杨广猜忌自己,也会猜忌杨倓。

    虽然他的儿子来渊已经死在了杨玄感的叛乱中,杨广也并没有追究他,依旧信任他,但来护儿却也因此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了。

    因此,他与杨倓并没有交集。

    没想到,杨倓会这么信任与看重他,推荐他镇守虎牢关如此重要的关隘。

    “仁安此推荐,也正合朕意。”

    杨广听着杨倓推荐来护儿,更是高兴,在他的心目中,来护儿可以说是他的头号大将了。

    潼关虽然重要,但杨广更在意虎牢关。

    原因只有一个,虎牢关离他近。

    杨广高兴道:“荣国公骁勇善战,治军更有方,镇守虎牢关乃不二人选。”

    说着,杨广看向了来护儿,“来爱卿,虎牢关便由你来镇守,不容有失。”

    “臣领旨。”来护儿当即领命。

    领命间,他对杨倓的好感也随之不断提升。

    他是杨广的近臣信臣,是不能像苏威等人那般站在杨倓一方的,可以说是不能为杨倓所用,他也不能这样做。

    杨倓却依然推荐他手握重兵,镇守虎牢关,可见杨倓推荐他并非出自私心,只一心为了大隋着想。

    “第二件事议完了,那便议最后一件事。”

    两件事都得到了称心如意的解决,杨广的心情极高兴,他说出最后一件事,“年底将近,新岁将临,各国与各郡的贺史,将到东都朝贺。”

    “现在该当准备新岁朝贺的事情了,诸位爱卿对此有何提议?”

    一听到这件事,苏威等人心中便是一紧。

    杨广这般拿出这件事来议,恐怕心中已是有了想要像以往般大办的想法。

    如今大隋天下叛军四起,民不聊生,若杨广还是想要像以往一样大办,劳命伤财,那必然会引起天下人更加愤懑。

    大殿中的宇文化及,更是揣测到了杨广的心思,他当即站了出来进言,“陛下,新年朝贺一事,乃彰显大隋威望的时候。”

    “这不仅是让各国各郡的贺史看到,大隋天威依旧浩荡,亦让天下民知晓,陛下圣威依然震慑天下。”

    “届时,天下反贼必然惊恐,不敢再造次。”

    “因此,新岁朝贺一事事关重大,当隆重。”

    说到这里,宇文化及请命道:“陛下,臣愿领旨担任举办新岁朝贺一事,臣必当彰显出大隋与陛下的浩荡天威。”

    “陛下。”

    苏威当即出列进言,“新岁朝贺彰显大隋天威,固然很好,这也是历来有之。”

    “但如今,天下并不太平,若再大办新岁朝贺,恐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宇文化及道:“苏纳言此言差矣,天下不太平,正因他们没有再感觉到威慑。”

    “只要这次新岁朝贺展现出了足够威慑,何愁天下不太平?”

    “那些反贼,只不过是些蝼蚁罢了,天生就是畏威的贱命。”

    裴世矩也随即出列,反驳道:“滴水成涓,汇涓成流,对待天下人,须恩威并施。”

    “历年新岁朝贺,已是彰显了足够圣威,如今当以施行仁与恩,如此才能平天下。”

    宇文化及一声冷笑,“右光禄大夫的这些话,是在质疑陛下以往与现在的执政吗?”

    裴世矩听到这句话,顿时浑身一震,吓得脸都在瞬息间变白了。

    他慌忙向杨广道:“陛下,臣并无此意。”

    杨广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脸色有些难看。

    他虽然已经选择正视与面对如今的天下,可裴世矩不是杨倓,这般听到裴世矩暗含指责他的话语,怎么可能会高兴。

    他刚有所改变了,却一个个都来指责,他哪接受的了。

    杨广刚才还大好的心情,一下子一扫而空。

    “陛下,臣有一策献上。”忽然间,杨倓站出来进言。

    杨广愣了一下,听到杨倓又有一策献上时,他心中的怒气也不由为之消散,接着心中便不由一喜了。

    自雁门一战之后,他的这个大才长孙,每次提出的策略,就如重病之人的绝妙良方般,皆让他心情舒畅,大为高兴。

    “哦?快说说有何策献上?”杨广心中的不快一扫而空,声色中带起了几分欢喜之意。

    裴世矩见杨广没有再理会自己了,心有余悸的长长松了一口气,慌忙退回到队伍之中。

    他心中对杨倓的感激甚浓。

    要不是杨倓即时站出来进言,恐怕杨广就要对他动怒了。

    苏威见着杨倓将杨广的注意力全部吸引了过去,即时帮了裴世矩一把,也不由松了一口气,而后便是开始好奇起来。

    燕王有何计策献上?

    杨侗是所有人当中最为惊喜与激动的人,又可以见到大哥的风采了!

    之前见到杨倓提出的整治高句丽的策略,他便为杨倓独领风骚般的风采而激动,现在,他也喜欢见到杨倓献策的风采。

    杨倓这般站出来,不仅是因为帮裴世矩,更是的确有一策略想要趁机说出来。

    杨倓向着杨广说道:“陛下,新岁是旧年的结束,也是新气象的伊始。”

    “所以,大隋辞别旧年时,便需要新岁新气象。”

    “新岁新气象,好,这个词用的好。”杨倓说出的这五个字,顿时说到了杨广的心坎上,他不想再面对过去了,正是想要一个新气象的天下。

    杨广大为高兴,也更为期待,“仁安,快说说你的新气象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