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皇长孙
繁体版

第102章 稳住河南郡,重定天下

    杨倓见着杨广高兴又充满期待的模样,心中也就放心了很多,说道:“陛下,历年的新岁朝贺,无外乎就是彰显国威。”

    “而彰显国威,也就是从物、财、军、民等方面展现。”

    杨广点头,“彰显国威,的确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展现。”

    见着杨广的思维被自己的话语引导着走,杨倓放下心来,继续引导,“而在这些方面中,物、财、军是最容易彰显的。”

    杨广听出了杨倓的意思,诧异道:“民很难彰显出来?”

    听着杨广自己问了出来,杨倓心中一笑,但面上却是没有丝毫流露出来,点头答道:“民的确是最难彰显国威的一面。”

    杨广更加诧异,“朕的诏令一下,便可令东都城家家户户装扮富强,何以会难?”

    他以前就是这么干的。

    现在自然也会这么想。

    杨倓心中无语,杨广以前可以不计后果这么做,现在若再这么做,那就要完犊子。

    当然,他不能说这些话刺激杨广。

    杨倓说道:“这样虽然简便,也能快速达到效果,但却无法彰显出浩荡的国威。”

    这些话,杨广听进去了。

    他点了点头。

    已经心态开始改变的他,也是知道这样下诏令彰显出的国威,只是行于表面罢了。

    “以你之见,当如何让民彰显出国威?”杨广好奇又期待的问道,他很想知道,杨倓想要让民怎样彰显出浩荡的国威。

    “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

    杨倓顺势带出了这个话题。

    此话一出,整个乾阳殿一下子安静下来。

    在场的每一个人,皆是为之无比的动容。

    每一个人的脑中,都在回荡着这三句话。

    苏威、裴世矩、来护儿、裴仁基等所有大臣,内心犹如突然间受到了一种不可描诉的力量冲击一般,剧烈的震动起来。

    就连宇文述,此刻都浑身一震,眼中泛起异彩看着杨倓。

    杨侗更是亢奋了起来。

    他虽然年少,但留守在东都时,也主持着朝政,对于朝政方面的事,他很清楚。

    他大哥现在说出的这三句话,完全就是治理天下的精髓。

    “想民之所想!”

    “急民之所急!”

    “忧民之所忧!”

    杨广怔怔的坐在至尊位上,喃喃念着这三句话。

    每念一句,他的心中便如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一般,身体为之震动,当第三句念完时,杨广整个人都变得有些亢奋。

    如同,他领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观念!

    “好……”

    杨广的激动溢于言表,“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每个帝王都在谋求治理天下的良方,可最终,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而仁安,真乃天纵奇才,简单的三句话,便谋出了治理天下的精髓核心。”

    “好好好,仁安之才,古往今来也罕有。”

    杨倓说的这些话,其实是从《孟子·梁惠王下》演化而来。

    历朝历代的帝王皆是知道,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就更不用说杨广了,杨广即使读过这些书,恐怕都直接无视,甚至可能蔑视。

    若非杨广在雁门之围中心态彻底崩了,后又让杨倓连番巧妙的渐渐提振起了心气与雄心,他也不会因听到这些话而激动。

    见着杨广处在了激动中,杨倓顺势道:“所以,让民展现浩荡国威,既难也很简单。”

    “只要知道了东都城民想什么、急什么、忧什么,颁发相对应的政策,洛阳城民必会为之欢呼。”

    “到时候,东都所有城民都会发自内心欢呼,为新岁喝彩。”

    “好,此策可行。”杨广神情中布满了激动高兴,一口答应。

    杨倓继续道:“若陛下再能颁发,惠及整个河南郡的政策,整个河南郡的千千万万民,都将会在新岁之中欢呼,展现新气象。”

    “到时候,各国贺史与各郡贺史,从进入河南郡开始,便会见到民的新气象。”

    “一路来到东都洛阳,他们的所见所及,皆是这等民发自内心的新气象,该是何等震撼?”

    “民如此,便可代表大隋如此。”

    “这不就是浩荡国威吗?”

    “好好好……”杨广本就是好大喜功之人,听着杨倓的这些话,仿佛看到了各国贺史与各郡贺史,从进入河南郡开始就被震撼到的模样。

    “此策可行,便如此施行。”

    这句话一出来,满朝大臣都流露出难以置信之色。

    这在以前,打死他们都不敢相信杨广会这般高兴,甚至激动的直接答应这件事。

    苏威与裴世矩相视了一眼,均明白了彼此的想法。

    这位少年燕王,真的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神人。

    竟是将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轻易之间给实现了。

    来护儿动容的看着杨倓,杨倓的能力,让到都震惊不已。

    杨侗此刻的激动,就差一点跳起来鼓掌了,他在东都理政这么久,很清楚东都城民与河南郡人的怨气,但苦于他也不敢向杨广进言这些事。

    没想到,他大哥竟然让杨广这么高兴的就答应了。

    杨倓没有再将这件事扩大到其他郡。

    他很清楚,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循序渐进的做。

    一下子将这件事扩大到了其他郡,必然会起到反的作用。

    现在杨广接受了这件事,开了口子,就是适应的开端,不愁后续开更大的口子。

    杨倓道:“陛下,施行这些政策,恐怕会需要大量财力,将财力用在这之上后,新岁朝贺恐怕就难以大办了。”

    杨广为之一笑,“你想要劝朕从简办么?”

    杨倓答道:“臣有此意,陛下要恩准么?”

    “那就从简吧。”杨广也放弃了大办的念头,欣然答应。

    接着,杨广看向了裴世矩,“裴爱卿,依然由你来接待各国与各郡来的贺史,关于这次的新岁朝贺,便依燕王所言,从简。”

    “臣领旨。”裴世矩慌忙出列。

    接着杨广又叫了苏威等重臣出列,下令道:“尔等负责调查列出东都城民与河南郡人,需求是什么,五日之内拿来给朕过目。”

    “在新岁朝贺之前,相应政策要颁发下去。”

    “新岁一到,便正式生效施行。”

    “朕的天下,要新岁新气象!”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满朝文武,齐声回应。

    杨倓也不由放下了心来。

    他提出的这个策略,不仅是为了解民之忧,更是为了让整个河南郡安稳,让河南郡民心向隋,如此河南郡才能让东都固若金汤。

    而河南郡施行这些政策,更是在展现给天下其他郡看。

    有了河南郡这个“样本”,天下人心中才会对隋廷重新有信任感。

    如此一来,西扼关中,东定山东,遥控南北,才能稳而顺的进行,重定天下。

    朝会结束了,各位大臣随之散去,杨广向着杨倓与杨侗道:“仁安,仁谨,你们二人留下。”

    杨倓猜测到,恐怕杨广还有事与自己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