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
繁体版

第24章 钟山风雨起苍黄

    孙权迁都鄂县后,拜吕范为建威将军,封宛陵侯,领丹阳太守,留守旧都建业。

    如今孙权称帝,改吕范为前将军,加封食邑二千户,仍旧镇守建业。

    建业城中,原本有五军,一军人数约为五千,共二万五千兵马。刘备东征,孙权抽调走了徐盛一军,交与陆逊指挥。

    原本时空,曹丕决定不参战后,孙权抽调了四军前往夷陵。如今因为曹丕挥师南下,建业城中还有四军两万人马防守。

    吕范听说张辽领兵南下,抽调一军交由广陵太守、扬威将军孙韶指挥,在广陵拒敌。

    又将两军交由绥南将军全琮指挥,前往洞口迎战臧霸。

    他本人则带着最后一军,替孙权守家,保建业无虞。

    曹叡所在的这一路大军,就在龙王山脚下扎营,与建业城隔江相望。

    突然到来的一支魏军,惊到了正在巡城的吕范。吕范连忙带着人登上钟山,向北眺望,想要看清楚这支魏军的底细。

    然而龙王山下尘土飞扬,哪怕吕范居高临下,却看不出什么情况来。

    这令他非常不安,只听他对身边人说道:“对面敌将是个会带兵之人呐,让人看不清虚实。”

    随即又道:“若是再算上在长江北岸游曳的两万人马,建业面临的敌军估计不下五万。”

    江对岸龙王山上的曹叡等人,也在观察敌情和寻找有利地形。

    江面上漂浮着一众沙洲,其中最大的一个,本地人称之为青沙,上面还能看到孙权军队的营垒。

    长江在这里拐了道弯,有诸沙洲阻挡,水流变缓,是非常理想的渡江之所。

    朱铄并不擅长用兵,真正参与指挥的是护军司马懿。

    司马懿对身旁的朱铄和曹叡说道:“殿下,朱将军,若能攻占此沙洲,渡江就简单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司马懿没有任何出击的动作。整天就是让士卒坚固营垒,防备偷袭。

    两万大军,后面还有三万多的民夫做后勤服务。一部分被安排去伐木造船;一部分挖土,完善营垒;还有一部分,则被安排去屯田。

    田,任何时候都要屯,不屯不行。灭贼之要,在于积谷。司马懿也和曹叡一样,看不得荒地。

    棠邑周遭五六个县,因为战争频繁的缘故,已经被废弃。治下之民也被迁到了后方,一连几百里,看不到几个人影。

    大片大片的农田,因此被荒废,正好给了司马懿屯田的机会。这么多空地,能开垦一点是一点,也让民夫们有些事做。

    曹叡见司马懿到了以后,一直按兵不动,没有按照贾诩提供的计策去佯攻,便去向他请教。

    正好他临时想起一个点子,准备和司马懿讨论讨论,看看是否具有可行性。

    “司马护军,我看你这几天一直按兵不动,可是有深意?”曹叡又补充道:“护军不要误会,叡是真心求教,没有任何指责的意思,还请护军不吝赐教。”

    司马懿笑道:“殿下,我等一路南下,是劳师以远,士卒多疲惫。伪吴之军则不同,他们是以逸待劳,士气恢宏。”

    “殿下,如果您是守城一方,您会如何做?”司马懿反问道。

    “我会趁你们立足未稳之时,遣一千精兵发起突袭。”曹叡回答道。

    “可伪吴将领并未如此行事,殿下可知是何原因?”

    曹叡回想了一番,想起那天司马懿曾刻意命人用树枝制造出大量尘土来,恍然大悟道:“守军将领见烟尘弥漫,不能看清我等虚实,所以没有轻举妄动。”

    “还有可能就是城中兵力不足,他不敢贸然行动。”

    司马懿点了点头,呵呵笑道:“殿下果真天资聪颖,一点就通。”

    如今虽然没有烟雾弹,但是通过这种人力掀起大量灰尘的方法,也的确可以达到和烟雾弹一样的效果。

    这时曹叡又问道:“兵法说可以通过掀起的尘土,来粗略判断敌方人数。可我若是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命人少造些尘土,让敌军以为我等兵力不多,吸引敌军主动来攻,岂不是更妙?”

    “哈哈,殿下能问出此问,说明兵书读的很熟。”司马懿又解释道:“但是除了通过尘土,还可以通过远望来观察敌方虚实。”

    “殿下的反其道而行,适用于一马平川的地形,敌方无法通过登高望远的办法窥测我等虚实。”

    曹叡说道:“护军是说,对面的钟山高于我军驻地旁的龙王山,敌军居高临下,若烟尘不多的话,敌方很容易看清我军虚实?”

    “不错,所以我才会命人隔老远就制造出大量烟尘来。让敌军越晚知道我军虚实,对我军越有利。”司马懿回答道。

    “原来如此,多谢护军赐教。”

    “殿下客气,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兵法并非一成不变,为将者,需要根据天时地利等诸多因素,将所学灵活运用。”

    司马懿说道:“故孙子云,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曹叡点点头,对司马懿的话表示深以为然。赵括就是熟读兵书,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刚出道就碰到了杀神白起,纸上谈兵的耻辱被传了几千年。

    “这几日臣虽按兵不动,却派了不少斥候出去,让他们勘察大江的情况。”

    “凡行军打仗,必须提前勘察地形。尤其是渡江而战,缓与急,深与浅,宽与窄,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此才能从容安排。”

    曹叡闻言,拱手作揖道:“叡谨受教。”

    司马懿让开身子,不敢受曹叡这一礼。“休息了三天,也该让将士们动一动了。”

    “护军打算如何安排?”

    “我打算带人去狩猎一番,殿下若是感兴趣,不防随我一起。”司马懿道。

    “狩猎?”曹叡问道:“这不妥当吧?”

    司马懿解释道:“麻痹敌军而已,让他们放松点戒备。”

    “是这样。”曹叡点头道:“狩猎先不忙,我突然想到一個法子,或许在渡江时无惧敌军水师。”

    司马懿见曹叡这么说,目光为之一变。曹叡的很多点子,已经得到了实践的充分检验,如马蹄铁,马镫,还有烧水喝。

    如今又想了个点子,不得不令司马懿重视。

    “殿下有何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