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庶子逆袭
繁体版

第六十三章 挫折

    贾环和赵国基走在南街坊的狭窄街道上,这里与宁荣街的宽敞、洁净、井然有序截然不同。南街坊的道路不仅狭窄,还被路边随意摆放的小摊侵占了部分空间,使得通行更加拥挤。此外,一条下水沟渠贯穿整个街区,时不时散发出阵阵恶臭。

    面对这样的环境,赵国基显得颇为难受,他脸上露出痛苦的神情,不得不捂住口鼻,试图减少恶臭的侵袭,艰难地向南街坊深处前行。而旁边的贾环则显得泰然自若,从一进入南街坊开始,他便有意降低了自己的嗅觉敏感度,因此并未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

    “环哥儿,我们来这边做什么?”赵国基瓮声瓮气地朝着贾环问道,跟赵姨娘一样,他是府里的家生子,从小就在府里边长大,虽说脏活累活也没少干,可像像南街坊这边这么离谱的,对他来说还是头一遭。

    “父亲领了衙门的差事,这会应该就在这边忙活,我们来看看。”贾环目光微微凝聚,经过强化的视力让他能够轻松地看清远处的景象。远处,一群面色发黄、衣衫褴褛的人正围成一团取暖,不远处,一群年轻力壮的汉子正拿着工具建造屋舍,已经打好了地基。

    赵国基听说是贾政的事,顿时讪笑了下,不再多问,虽然他的姐姐是贾政的姨娘,但他可不敢在贾政面前拿大。

    贾环也没理会他,继续往里边走去,赵国基见状赶忙跟了上来。

    许久,贾环二人终于是走到难民集中之地,看着周边那些个难民忙活得热火朝天,脸上洋溢着兴奋,眼神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显然是对以后的生活充满期待。

    看到贾政的执行力如此强大,贾环心中暗自点头。如果贾政真的像前世的人们所说的那样,不耐烦处理俗事,只喜欢偷闲享乐,那他还真有些难以应对。

    在一顶简易搭建的帐篷中,贾政正站在桌前,目光呆滞地凝视着面前的图纸。旁边的炉子燃烧着木炭,偶尔有木炭被烧得爆裂,发出“吱”的一声响。

    尽管帐篷能遮挡风寒,炉子的温暖也在空间里弥漫,但贾政此刻却感到一阵又一阵的疲惫涌上心头。

    原本,他以为自己坐在工部员外郎这个位置上,几年未得升迁,是因为上级不赏识,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总觉得自己像是“怀才不遇”。

    然而,当他真正开始投入工作,却逐渐发现了那残酷的真相:他可能真的不适合做官。

    他原本以为,有了贾环给他想的那“以工代赈”的法子,只要实施开来,后边就能够一劳永逸。

    一开始他公布这个法子,那些个流民听说只要帮忙做工便能有饭吃,确实是相当的积极,干起活来也是不留余力。

    但很快,新的问题出现了:尽管参与劳动的青壮流民有了饭吃,但还有许多老弱妇孺无处安身。虽然他也在一边设立了施粥的棚子,但很快就发现,有许多原本就在城里的人家假扮流民来蹭吃蹭喝。

    经过审问,才发现是那些地主老爷们,知道有免费的粥喝,便打着节省粮食的主意,派自家的仆人假扮成流民前来。

    有心想要派人去将那些个假扮流民的混账抓了,可却是有心无力,他这边是代表工部做事,先不说有没有这个权利抓人,便是后面将人给抓了,也还是要将人送到长安县衙那边,只会白白浪费精力。

    更糟糕的是,用来取暖的木炭本来就价格不菲,此时天气严寒,价格更是高居不下。一开始还能烧些搭房子的残破边角木料取暖,但随着聚集的流民越来越多,需要的木料也越来越多,他自然不可能将盖房子的材料拿去给那些流民取暖。

    正当贾政出了帐篷,想去看看施工进度时,却是发现了贾环和赵国基二人正在不远处望着这边。

    心里顿时吃了一惊,连忙小跑过去,有些严厉地对着贾环问道:“环儿?”

    “你来此处作甚?”

    贾环听到是贾政的声音,转头看去,贾政正往他这边小跑过来,连忙迎了上去,露出一个微笑,先向贾政行了个礼,然后缓缓说道:“儿子担心父亲,特来此地探望。”

    贾政看到贾环在这严寒的冬天还专程来看望自己,心中既感到欣慰,又有些生气,他狠狠地瞪了贾环一眼,语气严厉地说道:“我这里有什么可让你担心的?天气这么冷,你还不赶紧回去?”

    尽管贾政的语气很严厉,但贾环并不害怕,对贾政笑着说:“父亲,看您愁眉苦脸的样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贾政本来想否认,但想到自己现在能在这里施工,还是多亏了这个小儿子出的主意,便叹了口气,将自己遇到的麻烦告诉了贾环。

    贾环静静地听着,等贾政说完,沉思了片刻,便笑了起来,对贾政说:“父亲放心,儿子已经有办法了!”

    贾政顿时愣在原地,随即反应过来,喜出望外地说:“环儿,快说说看!”

    贾环笑着说:“请父亲允许儿子卖个关子。”

    “父亲能否差遣个人来暂时给儿子使唤?”

    贾政自然是立即答应,连忙派了一个小吏给贾环使用。

    贾环拉过那小吏,在他耳边低语了片刻,然后在小吏犹豫的时候,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赶紧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小吏犹豫了一下,又偷偷看了贾政一眼,这才起身离开。

    贾环见小吏离开后,转向旁边的贾政问道:“父亲,工部里有没有擅长制作铁器的匠人?”

    贾政一时有些困惑,但仍然下意识地回答说:“工部负责管理建筑工程事务,自然是有很多技艺高超的工匠。你问这个做什么?”

    跟历朝轻工匠的情况不同,大夏国相当重视工匠,工部不仅有专门的工匠官,待遇丰厚不说,各地有名的大匠也都有备案,偶尔需要时,便是直接请了来衙门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