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庶子逆袭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赵国基

    不知不觉走到西角门这边,贾环想起之前赵姨娘交代的事情,便是往贾家下人们群居的地方走去。

    沿途之中,不论是正忙着洒扫的丫鬟,还是匆匆行走的婆子,亦或者是忙碌的小厮,一瞥见贾环的身影,皆是低下头颅,紧闭双唇,不敢发出太大动静,生怕自己的一举一动引起贾环注意,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贾环的目光在四处扫过,最终落在了一位扫洒的婆子身上。伸手一招,那位婆子便连忙放下手中的笤帚,匆匆走来,脸上带着一丝惶恐和恭顺。

    “赵国基家在哪?“贾环的声音平静而直接。

    那婆子微微俯身,声音带着谦卑与敬畏:“回环三爷的话,赵国基家就在东边屋子的第三间,门前有一棵老槐树,颇为好认。“

    听到答复,贾环听后点了点头,示意婆子可以退下。婆子如释重负,轻轻一礼,然后快速而谨慎地拿起了自己的扫把,一溜烟地跑了。

    贾环则按照刚刚婆子所说的方向,继续向前走去。来到那颗老槐树后的屋子门口,在门前稍作停顿,他伸手轻轻地敲响了房门。

    随着敲门声落下,门扉缓缓打开,露出门内的光景。贾环目光投向开门之人,便见到一男子正站在门口,莫约三十岁左右,脸上带着一抹疑惑与戒备。

    见到是贾环,赵国基本能地欲屈膝下跪,行那仆人见主之礼。然而,他的动作刚起,便被贾环赶紧挥手拦住了,开玩笑,要是被赵姨娘知道了赵国基给自己下跪,回去怕不是又是一通好怼。

    “得了吧,舅舅,咱们不兴这套。”贾环半开玩笑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亲昵的责备,赵国基可是他的亲舅舅,这会四周没人,叫上一声舅舅也没什么。

    赵国基闻言,微微错愕了一下,随即面露意外之色,站直了身体,问道:“环三爷,您找我有什么事?”

    “舅舅,叫我环哥儿就好,我们进去说。”贾环再次强调了一句,便是率先迈步进了屋子。

    屋内四周墙壁斑驳,陈设极为简陋,只有一张摇摇欲坠的木床和一张不稳的小板凳映入眼帘。

    贾环从袖子里掏出那张盖有长安县衙大印的良籍证明,将其递给了正站在旁边、满脸困惑的赵国基。

    赵国基用手掌在自己的衣摆上擦了几下,小心翼翼地双手接过那张纸。展开一看,只见上面的文字犹如天书一般,顿时面露难堪之色,有些局促地抬起头,对贾环说:“环,环哥儿,这个...我是不识字的。”

    贾环也不意外,随即面色正经地对赵国基解释道:“舅舅,这是我特地求了父亲为你办的良籍证明。”

    “我想着,你日后在府外为我办事,有了良籍身份,行事会方便许多。”

    听到这里,赵国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感到了一丝紧张。他连忙摆手,诚恳地对贾环说:“环哥儿,我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

    “就怕我自己不经用,若是在外头办事不力,反倒辜负了你的期望。”

    贾环见他一脸不自信,笑着安慰道:“舅舅放心,平时有什么事,来府里找我就是了。”

    “再说,我就你一个舅舅,你不来帮我,谁来帮我?”

    赵国基听贾环这样说,顿时有些激动,沉声道:“环哥儿放心!”

    “就是不知环哥儿要我在外边做些什么?”

    贾环笑了笑,他早已有所打算,不过也没现在就说出来,而是直接对着赵国基道:“舅舅,我们先出府去,给你找个院子先住下。”

    “你若有行囊细软,不妨现在整理一番,待会儿我们便去租个合适的院子,直接搬过去便是。”

    赵国基对贾环的安排自无异议,回应道:“环哥儿,我这也没什么值钱的,就只有几身换洗的衣服。”

    贾环点头表示理解,随即对赵国基说:“那我们也别耽搁了,即刻动身出府吧。”

    两人来到隔壁街的牙行,以一百五十两的的价格,将一座带有两间南房,两间北房,一间厢房的小型四合院买下。

    签署完房契后,使人将房契拿去衙门备案,贾环便带着赵国基前往新买的宅子。

    这座宅子自然是过户在赵国基名下的。

    这个时代讲究的是“父母在,不置产”的原则,除非贾环顶着“不敬嫡母”的臭名跟王夫人撕破脸皮,否则王夫人一句话下来,就能将他名下的财产宅子什么的收走。

    贾环看着这座新买的宅子,房间多不说,而且还有一个宽敞的院子,表示很满意。

    叫人来将院里收拾好,贾环二人便是出了院子,往南街坊那边去了。

    昨日傍晚跟贾政说完那以工代赈的法子之后,贾政今日一大早便往衙门那边去了,显然是有些迫不及待。

    工部衙门内,气氛紧张而忙碌。

    工部尚书李玳此时正带着老花镜,手里颤颤巍巍地拿着一本账本翻阅着。

    过了好一会儿,李玳抬起头来,目光转向身旁同样埋头于账本的工部侍郎王桂,问道:“这么说来,贾员外郎那边已经开始动工了?”

    王桂听到李玳询问,立刻放下手中的账本,迅速回应道:“回李尚书的话,贾员外郎今天一大早就召集了人手,装载了一批建筑材料,前往南街坊的方向去了。”

    听到这里,李玳缓缓地抚摸着他那已经泛白的胡须,脸上的表情复杂,夹杂着几分气愤道:“衙门里的这些人,平日里看似积极,可一旦有事情发生,却一个比一个躲得快!”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些许对工部同僚们的失望,但随即又转为赞赏:“而那贾员外郎,平日里在衙门的表现不温不火,没想到关键时刻却能挺身而出,真是出人意料啊!”

    王桂闻言,也是一脸赞同地点头,补充道:“确实如此,贾员外郎虽然平时不多言,但关键时候还是能够顶用的!”

    李玳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继续说道:“这样的官员,才是朝廷的栋梁之才,待此次事件结束之后,本官定要在陛下面前为其请功!”

    王桂连忙应和:“李尚书说得极是,我这就去准备奏折。”

    李玳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将目光投回到了手中的账本上,继续计算着此次救灾所需耗费的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