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庶子逆袭
繁体版

第六十四章 蜂窝煤

    贾环嘿嘿一笑,对着贾政说道:“父亲不是愁着那些流民没地取暖吗?”

    “你又有什么法子了?”

    贾政一愣,有些疑惑的问,又赶忙补充道:

    “我可事先说好,那边的木料可不够用的。”

    贾环挑挑眉头,道:“父亲放心就是,只需要些煤矿就是了。”

    贾政闻言,脸色一黑,没好气道:“我当还以为有什么妙计,煤矿能用来取暖?那玩意可比木炭贵多了!”

    贾环道:“父亲放心就是!”

    贾政带着贾环来到了工匠聚集地,这里锤声铿锵,火光闪烁,是所有技艺精湛匠人们的劳作之所。他示意一旁的小吏前去唤了一位匠人过来。

    不多时,一个姓周的匠人被请了过来。贾政对贾环说:“在工部里,这位周匠人的技艺是最为出色的,有什么事你跟他商量。”

    贾环点了点头,随即叫那位周匠人近前。看着对方因被临时召见而显得有些紧张不安的样子,贾环不紧不慢地从怀中取出一张仔细折叠好的图纸,展开图纸,放在在周匠人面前,然后温声问道:“周匠人,您看看能否看懂这张图纸上的内容?”

    周匠人原本忐忑的眼神在看到图纸的那一刻变得专注起来,他的目光在纸张上游移,似乎在寻找和辨认着什么,贾环则是在一旁耐心等待。

    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和沉思,周匠人终于抬起头来,对贾环说道:“这位公子,根据这张图纸的设计,这似乎是一个铁炉的样式?”

    听到周匠人的猜测,贾环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肯定。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随即追问道:“那么,您有把握能够制作出这样的铁炉吗?”

    周匠人再次凝视着手中的图纸,仿佛在心中已经开始衡量起每一个细节与工艺要求。片刻后,他深吸了一口气,自信地回应道:“这张图纸上已经标明尺寸规格,只要材料齐全,且按照这图纸上的规格来,我有把握能够打造出这样一个铁炉。”

    听到周匠人的答复,贾环满意地点了点头。没有再多做停留,周匠人立刻转身叫来了他的两个徒弟,开始分配任务,准备动手制作铁炉。

    先是向两位徒弟解释图纸,然后指派他们去准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两个徒弟迅速行动起来,一个去搜集铁料和必需的辅材,另一个则开始整理火炉和锻造工具。

    在这师徒三人的协作下,工作现场很快变得繁忙起来,一时之间,锤击声、金属碰撞声此起彼伏,回荡在空气中。

    在几位匠人忙碌地制作铁炉的同时,贾环没有闲着,又喊来一位泥瓦匠,从贾政那儿拿了批条,领了些煤炭末、木屑、石灰、黄泥等材料,开始忙活了起来。

    不久之后,几个外形呈圆柱体状、通体漆黑、表面布满均匀分布的通风孔的煤块就做好了,正是后世的蜂窝煤。

    当这些蜂窝煤块经过一定的时间固化成型后,贾环便吩咐人小心翼翼地将它们运回到周匠人那儿,此时,周匠人已经按照图纸要求,将铁炉子打好,正摆在一旁。

    另一边,贾政使人临时搭建的简易施粥棚子处,巨大的铁锅悬挂于高高的炉火之上,沸腾的稀粥冒着热气,米粒稀疏地漂浮在清汤之中。

    那些流民们扶老携幼,排成蜿蜒的长队,等待着每日两次的救济,衙役们手持长柄木勺,一勺勺将稀薄的粥水舀进人们的碗中,尽管分量有限,但对于饥肠辘辘的流民们来说,这暖呼呼的粥水却是续命的甘露。

    突然,一位衣衫褴褛、面上却无饥荒之色的中年男子猛地将口里的米粥喷出,摇了摇手里的碗,待看清碗底那层薄薄的细沙之后,顿时怒不可遏,将手里的碗摔在地上,对着正施粥的那几个衙役怒喝道:“你们这些狗官!”

    “竟在粥里放沙子!”

    这位中年男子的举动犹如火星落在枯草之中,瞬间点燃了流民们心中的怒火。他们本已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每日靠着这稀薄的粥水勉强维持生计,而如今,竟然在救济的粥中发现了沙子,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看看你们做的好事!”中年男子的声音刚落,便有更多的人围了上来,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不满。一些流民开始检查自己手中的碗,果然,不少人都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一时间,怨声载道,愤懑的气氛迅速蔓延开来。

    “安静!”面对愤怒的人群,衙役们丝毫不感意外,仿佛早有准备应对这类情况。一个看似领头的衙役将手中的长柄木勺往粥桶边缘重重一敲,发出清脆的响声,以示警告。

    随着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周围的喧哗声渐渐平息下来。

    衙役冷笑着继续说道:“你们真的是流民吗?我看不尽然吧!原本是大人慈悲,见不得你们这些流民忍饥挨饿,这才吩咐我们在这施粥救济。”

    他环视了一圈,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中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冷意道:“然而,有些人却假扮流民,企图骗取朝廷的赈济,真是好大的胆子!”

    这番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已经群情激愤的流民中引起了更大的震动。一些真正的流民感到了深深的不忿与羞辱,他们本就是天灾人祸下的受害者,如今却被质疑成骗吃骗喝,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讽刺和侮辱。

    “我们都是苦哈哈的老百姓,家里头破瓦残垣,还被雪给埋了,若不是活不下去了,谁愿意背井离乡来这儿受你们的气?”有人愤懑地反驳道。

    “是啊,我们家都没了,现在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你们还有良心吗?”又有人悲愤地加入了控诉。

    那衙役听到这些话,眉头紧锁,他知道这种情况下必须慎重处理,否则很容易引发更大的动荡。

    “安静!”衙役再一次用力敲击着手中的木勺,以引起众人的注意。他抬高了声音,说道:“我深知各位都是遭遇不幸,才会离乡背井来到这里。”

    他环视四周,目光在流民们的脸上逐一扫过,继续说道:“虽然这次在粥中掺了沙子,但想想看,诸位饥肠辘辘,难道还会在乎碗里多些沙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