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不惊
繁体版

第七十三章 脱销的《星火》

    1911年5月1日,第一版《星火》杂志开始在波立联邦境内发售,另有部分俄文、德文、法文、英文等外文版本在整个欧陆地区发行。《星火》杂志的封面是纺织厂罢工当天,众工人簇拥在工厂大门的照片。

    杂志一经发行瞬间在整个联邦境内爆火,轻松取代米哈沃维奇的《民主月刊》成为全联邦最受欢迎的杂志。

    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显克微支为其撰写的乡村批判小说《炭笔素描》和文学院大三学生布鲁诺·舒尔茨以罗莎提供的包身工资料为原型所撰写的中篇小说《黑夜中的女工人》,这两篇小说为《星火》吸引了大量读者。杂志发布之后,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这两篇小说。

    “好不容易放假了,”罗科索夫斯基收拾着自己桌上的东西,预科的内容很是无聊,每天不是体能训练就是语文数学,实在是缺乏军校的感觉,“听说有本杂志现在很火,叫《星火》,我准备去买一本看看。”

    辛迪加躺在床上,手上拿着一本三流桃色小说,翘着二郎腿,耷拉着眼看着。他是阿波卡利斯元帅的儿子,即使在军校也享有一些特权——例如在非休息日也能出门去买东西的权利。因此他在A班里很受欢迎,学员们大多乐意多花点钱请辛迪加帮自己带些必要的东西。

    “今天能出门,不如去外面逛逛,”罗科索夫斯基和辛迪加的室友,布兰卡·格里斯索夫走到辛迪加的床边,敲了敲上下铺的梯子,“阿波卡利斯同学怎么说?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出去逛逛?”

    “出去可以啊,”辛迪加把小说放在胸口上,仰面躺着,“主要是不知道出去干嘛,也没什么好玩的。”

    “至少可以出去看一看妹子嘛,在学校里也没有女孩子,”罗科索夫斯基收拾好了一个背包背在身上,“预科的军医小姐们和我们又天天见不上面,没有女人的生活算什么生活呢?”

    “你别忘了,咱们班还是有个女人的,”布兰卡说,“再强调一遍,艾尔莎是女性,你要是喊她兄弟又要被她打了。”

    “我不承认,”听到这个名字,罗科索夫斯基都有点发抖,“我不承认她是女性好吧,哪有女的能上来一拳给我干地上起不来了?”

    他们所讨论的是这一届,或许也是很长时间里这个军校唯一的非医护类女性学员:艾尔莎·约德尔。据说她祖上是德国的容克贵族,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成为了波兰的军功贵族。她的父亲汉斯·冯·约德尔是阿波卡利斯元帅身边的红人,以中将军衔任波兹南军区代理司令。艾尔莎能进入这所军校,她自身的优秀并不重要,这层背景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罗科索夫斯基和艾尔莎的相识很不美好,在开学的第一天,罗科索夫斯基在路上遇到了艾尔莎,他很自然地走上去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并称呼她为“兄弟”,然后被一个过肩摔扔出去,半天没爬起来。

    在后来的格斗训练上,艾尔莎几乎大杀四方,除了几位身材魁梧的男同学外,剩下二十多个人都被她打得怀疑人生。本来大家看到一个女孩上军校,明里暗里还有些嘲讽,但是被她揍过一顿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沉默了。

    “其实艾尔莎长得还是挺好看的,就是性格不太好,”布兰卡笑着转移了话题,“辛迪加,赶快走吧,再晚就要吃午饭了。”

    “行。”说着,辛迪加把小说扔到一边,翻下了床。

    三人都不想穿军装,于是换了一身便服出门。以前穿着军装,三人还算有个人样,现在换成自己的衣服后,三人走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是压马路的地痞流氓,吹个口哨感觉就会被闻风而来的警察带走。

    走到校门口,三人就看到了刚刚宿舍聊天的主角艾尔莎。艾尔莎很明显也看到了他们,便向三人走了过来。

    看到艾尔莎走过来,三人瞬间失去了刚刚出宿舍楼时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霸气,布兰卡和罗科索夫斯基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兄弟情谊,一把把辛迪加护在了身前。但身为阿波卡利斯的公子,辛迪加的骄傲又怎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呢,于是他立马回头把布兰卡拽到了自己前面保护了起来。而惊讶的布兰卡迅速的反应了过来,恼怒于罗科索夫斯基没有和兄弟一起共进退,于是也抓住了罗科索夫斯基的袖子往前拽。

    正在三人为了谁站在最前面互相撕扯的时候,艾尔莎已经到他们面前了。

    “早啊,你们也出去玩?一起吧,”艾尔莎今天也换了衣服,但衣品比起三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女孩子一个人上街多少还是有点危险的。”

    “不是,姐,还是您危险,”正在拉扯的罗科索夫斯基停下了手,“您要是危险,这个学校就没几个人出门是安全的了,谁不记得姐您在格斗课上的光辉事迹啊。”

    听了罗科索夫斯基的话,艾尔莎也没有着急回话,只是黑着脸,把两只手放到一起,发出了“咯吱咯吱”的关节声,听到这声音三人都老实了,一致附和到女孩子一个人上街确实不太安全,我们仨今天很荣幸能帮到大小姐您。

    之后,艾尔莎走在前面,三位男生跟在后面,就像某个贵族大小姐带着三个仆人出门一样——当然,在路人眼中,剪断了头发的艾尔莎明显更像男生。

    “艾尔莎同学想去哪里?要去百货商场看看衣服吗?”布兰卡跟在艾尔莎后面,小心地问道。

    “其实我也没想好去哪,但是我在女子大学的朋友和我说最近有本杂志很火,”说着,艾尔莎指向路边书店的《星火》杂志广告,“喏,就是那个《星火》杂志,我们去看看吧。”

    “艾尔莎同学也知道嘛,”说到《星火》,罗科索夫斯基也来了兴趣,他也对这本杂志很感兴趣,“听说是华沙大学的教授主编的,显克微支先生都为杂志特地撰写了一篇小说。”

    “您也知道这本杂志?一起去看看吧,听我朋友说,这本书已经不容易买到了。”找到同好的艾尔莎也很高兴,带着三人一起到了书店门口,就看到一个巨大的牌子:《星火》已售罄,抱歉。

    和他们一样失望的还有一样为了星火进店的人,大多数是学生或学校里的老师,看到这个牌子后都不由得叹气随后离开,在叹气的人群中,几人发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特里斯中尉,”罗科索夫斯基招了招手,向特里斯示意,“您也来买《星火》吗?”

    “啊,是康斯坦丁啊,”看到罗科索夫斯基,特里斯抱怨式地说,“也不是我要买,我是帮别人来买的,没想到转了三条街,竟然一本都没看到。”

    特里斯帮的这个别人,真是在祝圣宫因学业繁忙而不能出门的克里斯汀,对于王储殿下的命令他自然不敢怠慢,但没想到已经跑了三条街竟然还没有找到一本《星火》,这让他非常头疼。

    这件事当然也可能全怪埃里克。埃里克在《星火》发行之前就做足了广告,而在五月一日当天,埃里克故意只放出了三分之一的杂志到市场,留下了三分之二在后面一周内按计划有序发行。

    这样的营销手段配合上《星火》过硬的质量,很好地激发了大家对《星火》的好奇心和热情,但问题也是有的,许多像特里斯和罗科索夫斯基这样的人在第一天几乎不可能买到杂志,只能等后续的杂志流入市场。

    “看来今天想买到《星火》很难了,”艾尔莎说,“不如我们直接去华沙大学问问?”

    “虽然主编是华沙大学的教授,但是印刷厂肯定不会在华沙大学里,”布兰卡摸了摸下巴,“可惜不知道印刷厂在哪,否则说不定还能用批发价屯一部分去学校卖。”

    在几人商量着能从哪弄到杂志的时候,辛迪加轻蔑地笑了一声,他很清楚地知道,在这个国家还没有他弄不到的东西。

    “没事,我去找吧,你们等我一会。”说罢,辛迪加就走到附近的电话亭里,给谢廖夫打了一个电话,约定好了送杂志的数量和交付的地点,就回来了。

    “我们在对面的咖啡馆等一会吧,杂志一会就送到了。”说罢,辛迪加也不看其他人,径直走向了咖啡馆。

    不愧是阿波卡利斯元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啊,街头上几万人争抢的东西,他只需要一个电话就能弄到,特里斯在心里感叹道,也不知道为什么克里斯汀不动用些特权给自己搞一本——恐怕她也不知道这本杂志能卖脱销,所以一开始根本没想过走后门这件事吧。

    众人在咖啡馆等了一会,和特里斯聊了聊军校生活。特里斯现在被华沙军区留了下来,在参谋部供职。因为是优秀军校毕业生,又是德雷克殿下器重的对象,特里斯只需要稍微积攒一些阅历就能顺利升为上尉,届时无论是担任连长,还是在团参谋部里任作战参谋,都是前途无量。

    对于特里斯的经历,还在军校里的学生们只能表示羡慕,他们念完五年出来之后也只能和现在的特里斯一样,当一个中尉,而且恐怕没这么好的运气分到参谋部,只能在一线作战部队当副连长或者排长,能升到校级军官恐怕就到头了——当然辛迪加不在此列,他爸是联邦元帅。

    几人聊了一会,谢廖夫便带着五本杂志出现在咖啡馆里,把杂志分给众人后,又像他来的时候那样,悄无声息的离开了。

    “好了,”辛迪加打开杂志,“让我看看,这本杂志究竟有何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