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8之大文豪
繁体版

第八章 县中学来了个陌生人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

    何锐不断品咂着这段开头的意味,心道:

    “有点意思啊,形象生动,很新颖啊。”

    越往下看,越觉着有些诡谲怪异,“李陀,你觉不觉得这篇文章有点卡夫卡的感觉在?这位作者有才啊!”

    卡夫卡,奥匈帝国作家,住在捷克,用德语写作,却是犹太人。一个活得很撕裂的作家,文如其人。

    代表作《变形记》,作品充满奇特的想象力,文风中透着怪异,变形荒诞。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现代文学之父的有力竞争者。

    现代文学,一个父母都不大明朗的小孩。

    李陀当下心喜,“是吧?你也看出来了!

    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明白又不明白,理解又不理解,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像极了做了一个迷蒙的梦!好东西啊,有后现代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

    何锐闻言轻笑,我才说一句,李陀就能说上十句,看得出来,实在是喜欢这篇稿子得紧。

    何锐在思考,这篇稿子该不该发,他不否认这篇稿子是好东西,写的很新。

    这是这篇稿子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

    因为太好了,太新了,很危险。

    往事历历在目,一把年纪了,不敢冒风险。

    子曰:“三十而立。”

    何锐上有老,下有小,不敢乱来。

    “李陀啊,这篇稿子《山花》不能发,你拿去京城吧,我不想自己这身骨头架子被抖散了。”

    主编把稿纸塞回到信封,递到李陀手里。

    先前一直表现激动的李陀,现在倒没有志得意满的表情,他对《山花》的决定很惊讶。

    按说不应该,没水准的人读不出来这篇的稿子的好,那没什么好说的,何锐是明显读出来好了,他竟然不要?

    “你确定?一个你们本省作家,投稿给《山花》,却被我给发掘出来,你以后能不埋怨我?

    要不你把你的顾虑说说,我看看能不能帮你解决,实在不行,我再带去京城发。”

    李陀是个厚道热情的人,这么些日子和《山花》往来,没有情也有义,他想为朋友解决麻烦。

    何锐先是长叹一口气,接着将顾虑娓娓道来:

    “我没办法,我怕引起不好的影响,天高皇帝远,我也不知道上面到底是个什么风向。”

    话说到这份上了,李陀明白《山花》的难,有些事不是人人都能做。

    “好,清楚了。我带去京城发,虽然我只是回去做个普通编辑,但我一定尽我所能说服《京师文艺》杂志的主编把稿子给发了!

    我不能眼见明珠蒙尘!”

    李陀一番话本是自我鼓励,却被何锐听出了另一番意义:“这老小子是在点我?”

    李陀接过信封后,阔步向外走去,窗外的朝霞披挂在他的身上,办公室里的青年背影修长。

    《山花》主编何锐看着李陀,不知怎的,像是看到堂吉诃德在向无可撼动的风车冲锋。

    “等等!”何锐急忙叫住了李陀。

    主编无端联想到了李白、温庭筠、柳永、曹雪芹\u000f······\u000f这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终生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

    他想,那篇稿子的作者刘云要是像这些前辈文学家一样,他岂不是造了大孽?不能让这样一个作家出头,他说不定要在悔恨中度过余生!

    一个内心戏过多的文青上头了。

    “把稿子留下,我来给作者寄稿费和样刊,《山花》要发这篇稿子!”

    李陀不乐意了,怎么还能这么干?我内心戏都过完了,马上就要视死如归上京师了,你这可太不讲究了。

    “小李啊,你也说了,这篇稿子作者刘云是本省作家,他投稿的杂志是我们《山花》杂志,怎么能被你给发掘出来呢?

    你这么干,可是要遭人埋怨的。”

    何锐很精明,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两个文青吵起来,一会儿是什么名实之争,一会儿之乎者也,一会儿又变成马列理论在对话中实践。

    两人吵得酣畅淋漓,主编办公室外的编辑们只觉得吵闹。

    \u000f······\u000f

    这年月,车马很慢,路途很远。

    一周了,刘云也没等来回信,估摸着稿件也就刚到《山花》编辑部的样子。

    复习班还有三天开学,刘云记得前生上初中的小孙子总是跟他愤愤不平地念叨什么“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每次刘云都笑笑不说话,再草台,能有现在草台?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县里是穷县,参考的不多,县中学也没怎么帮助到考生复习十年间落下的功课。

    落榜之人不计其数。隔了几个月,县中学才决定搞个复习班,招收一九七七年的应届生,以及其他具有高中学历有意参加高考的学生。

    年中就开考,二月末才办班开学。安排实在草率,哪有后世那样甚至把每一天的复习计划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精确。

    “嘿,刘云,外面有人找。”

    刘云正在床上躺着翻看费劲心思才从犄角旮旯里弄到的不知多少手的文学杂志。

    他也担心自己跨越时代的作品不能够被认可,看看杂志,探一探现在的杂志调性,找找感觉。不行就写些时兴的文章,先积累点名气。

    “有人找?谁啊?”

    “不知道,看起来挺有气质的,就在校门口,你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刘云觉得奇怪,谁会来找他呢?

    而且还是个有气质的人,他们村里也就支书看起来有点气质,总不是支书来找他吧?

    难道家里出事了?还是张青、袁易不听劝,硬是要去分田单干,东窗事发后支书想把刘云一起处理掉?

    越想越惊悚,刘云连忙把鞋穿好,往校门口跑。

    不知怎的,他无端端地冒出一个想法:

    “会不会是莲妹?”

    还有三天就开学了,刘云现在都还没看到李莲。刘云害怕自己这只蝴蝶的振翅让李莲不来读复习班了,这些天心里慌得受不住。

    “毕竟,要是没了莲妹,我还读什么复习班,直接考就是了。”

    当然了,校门口注定不可能是李莲,刘云实在想太多。

    到了校门口,刘云没见着一个熟悉面孔,看来,找他的是个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