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小民兵
繁体版

第33章剿匪进行时(一)初选队员

    从窗户里看到赵海出屋了,刘铭拎着医药箱就过去了,询问了下伤情,说是一直没发烧。打开绷带,看到伤口都干了,只有边缘处有点血渗出来。用酒精消了毒,洒上药,再重新包扎好。看到赵青在旁边认真看着,王虹也出来了,就势,把小婵叫过来,详细给她们三个讲解了药箱中各器具的作用,以赵海的伤势为例,说明为什么要消毒,什么情况要用什么药,怎么包扎伤口。

    言明了,这箱子就放在赵青她们屋,以后就归她们三个使用了,刘铭只负责指导。

    既体味一把为人师的滋味,接受了三个美女的敬仰,又把一个大麻烦推出去了,完美。

    转身对赵海说:“海哥,明天得辛苦你一下去趟全城。我打算打二十个手榴弹壳,回来做教练弹。这里只有你们爷三个用过手榴弹,叔和青姐要帮我选人和训练。只有辛苦你带着颗手榴弹去趟。我让大春叔赶车送你去。”

    赵海听说还有自己的事,很高兴的接了任务。

    两人正看着三个少女在那叽叽喳喳的讨论着怎么使用某个器具,庙会值勤的候补队员们回来了。

    三排队列整好,一声立正、稍息,刘铭学着电视中看到的军官在队前站直了开始讲话:“讲两句。今天我在庙会上都看到你们了。还行,在我这都及格了。表现最好的是王东、王南。对着明显年纪大、力气大的两个坏人,敢于抓小偷,敢于直面坏人的报复。全队表扬一次。大家呱唧呱唧。”

    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呱唧呱唧,但跟着东家拍巴掌还是会的。王家哥俩很兴奋的大力拍着掌,只是心里有疑问:“好象自己没那么勇敢。那个小个子两人肯定是不怕,谁知道他还有两个同伙啊。如果东家不是及时赶到,肯定打不过,会硬打还是跑,应该是会跑吧?不,会和他们干的。东家说的。”

    “停。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是男人,碰到事了,首先要敢上。两强相遇勇者胜。今天晚上的夜校暂停一天,都累一天了,吃完饭就回去休息吧。明天早操,计划让你们进行一次长跑比赛。会选出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十个人进行特别训练。解散、开饭。”

    看着三一堆两一伙的议论着去吃饭的少年男女们,刘铭看到了希望。从今天起,他想尽可能将他理解的解放军的一些作法移植过来。毕竟那是一支创造出传奇的队伍。能学个三两成,也将让这些人受益无穷。

    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成绩说话。后世的高考、考编、升职考试等在成绩外附加条件,一定是有它的必要性,但又确实影响了公正、公开。

    刘铭想让他的小队伍从开始就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让大家知道我努力了就会有激励,有了成绩了就会有奖励。承认自己的不足,以极简化来管理这支队伍。最小化内耗的发生。他们不会跟他很久,但他希望自己为这个世界的未来增加点光明因子。

    这个世界亮色多点总好过黑暗多点。正确的做事,做正确的事,可能成果未必多高,但心一定更安。

    晚上在西厢房南屋窗外过了三趟,也没找到一个给赵青发信号的机会。反而王虹出来了,问有事吗。

    敷衍两句,刘铭逃也似回了屋。他没注意到王虹恶作剧得惩的得意,和稍后的失落。

    看书、写书都静不下心来。少年人是真的想女人了。

    但终究心理上还是那个经过、见过、能忍受平淡的金融男。长舒一口气。趴地上快速做了五十个俯臣撑,打了两遍拳,身上汗津津的,心才静下来。

    打完土匪就提亲,娶媳妇。前世是不懂才拖到那么晚结婚,现在可不想再苦自己了。

    写小说吧,这是你的一大现金牛所在。努力,少年。

    原以为会睡不着,结果一觉到天亮,连个梦都没有。

    在练武场刚开始热身,赵青和王虹就都出来了。随后,赵大明也出来了,四人都按自己的节奏活动着自己的身体。

    送走了王大春和赵海的车,张大贵也过来了。刘铭开始分配任务:

    1、今天的长跑以刘庄村北口为起始点,由省道向北转去岭北村的路口为折返点。起点由刘铭和小婵坐镇,张大贵负责折返点,监督所有选手都要跑到位才能向回跑。赵大明父女跟队跑,一是监督是否有人作弊,二是选择其中的好苗子,回来重点培养。

    2、具体路线是从村口开始,过桥后向西跑,到去岭北村的路口回返,全程2500米左右。

    七点整,刘铭一声“预备,跑。”古井村有史以来第一次群众性长跑比赛开始了。知道消息的刘庄村的队员亲属、路过的路人都驻足观看着、议论着、取笑着那个跑的跌跌撞撞的。这是个娱乐贫乏至极的年代,也是个充满着无限可能性的年代。

    7:22,第一个到达终点的人出现了,竟然是王东,这个十七岁的少年一直很普通。从第一天参加爬山,到昨天庙会上抓贼,都没给刘铭留下过很深印象。刘铭没有怀疑过十个人中会有他,毕竟以他的年龄、身高,在今天参加长跑的这十六个少年中他都算中上。

    任何一个团体中,最吃亏的可能都是这批中上的人,活一定没少干,成绩一定不差,但因为他们不特别出彩,又难以引起领导的特别关照。升职加薪,给他也行,不给也行,其中没关系、不肯弯腰的那些人就只能悲剧了。领导还有充足的理由,毕竟那些得益者也不算差。所谓玻璃天花板就是为这些人准备的。

    一个没有正规训练过,甚至从没有跑过这么长距离的人第一次跑2500米,能跑出这个成绩,小伙子是真拼命了。

    看到他要坐下,刘铭赶紧上去扶着他继续走,一边走一边夸,小伙子虽然气仍喘不过来,但笑的跟二傻子似的。他知道就象他妈说的那样,想跟着东家干,不能惜力。

    十分钟内,孙柱、张小山、张小河、王南几个人也都到了。第七个到的是个小媳妇,一米六多的个子,乌黑的长辫在身后飞扬着,步子很小,脸煞白,抿着嘴努力向前冲过了终点。刘铭让小婵赶紧搀着她多走走。他认识这个人,王娟,娘家是岭南王庄的。丈夫刘全,是刘海家的佃户,一个很能吃苦的只会闷头干活的庄稼汉子。典型的女强男弱家庭。他们夫妻有个很出名的故事。一次刘全干了让媳妇不高兴的事,媳妇一顿喷,他低着头,蹲在地上吸着烟锅,一句话都不敢说。最后,媳妇不解气的拍了他一下,“你呀,三杠子打不出个屁来。”他吭哧许久,摇了摇头,说了一句:“你让我说个啥呀?”媳妇没憋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日子虽然穷了点,但两口子感情是真的好。王娟在这边是出了名的孝顺媳妇,刘全在王庄是出了名的好姑爷。

    第九个到的是张杏花,十六岁的姑娘被爹娘娇养着长大,身体远好于同龄人。见谁都是不笑不说话,公认的好姑娘。

    第十个到的是这次回来才见到的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衣服上补丁摞补丁,很象刘华当初的样子。问身边已呼吸平稳的王娟,才知道详情。

    小伙子叫李栓柱。原来古井村的,父亲是哥三个中的老大。兄弟三个分家,爷爷跟着他们过。为了照顾两个弟弟,为两个弟弟成亲、盖房借的外债全由他们家背了,条件是他们家分了最多的柿子树。李父是村里出名的侍候果树的好手,想的挺好,有两年欠债也就还清了。两个叔叔就是老农民,更没来钱的道。

    但先是赶上中原大战,柿子没人进山收,第二年碰到暴雨、冰雹,两口子先是被雨激了下,后看到原本硕果累累的枝条或是被砸断、或是七八成的落果,弦一下就崩了。回家两口子就上吊了。

    叔叔想帮,但婶子不愿意,还到处说老大家分家分的多,遭了报应。爷爷也气病倒了,因为当初是他劝着、逼着老大那么分的家。又是一个好人不得好报的例子。

    李栓柱很硬气,卖了所有的房子、土地和果树,还清了欠债,治好了爷爷的病,搬到刘庄,借住在王娟家。刘全的奶奶是李栓柱爷爷的妹妹。靠自己四处打零工养活爷俩。春节刚过随着个过路的客商走了趟天津,前天刚回来。昨天王娟和赵青打了个招呼,今天就让他也来参加了。

    王娟说完情况,担心的看着刘铭,显然是怕刘铭不收他。

    刘铭抬手想拍下王娟的头,突然意识到这个真不行。尴尬的手继续向上向后梳了下自己的头发,“有什么好担心的。不是说好了吗,你们的亲戚、朋友都可以来参加学习,只要最后能通过考试我就要。”

    王娟显然明白了他的动作的意思,脸也一红,赶紧点头,趁有人过来说话,引着李栓柱去顺气了。顺便告诉他好消息。

    等最后几个小孩子也到了终点。没有一个半途而废的。刘铭很满意。

    等后来的几个气喘匀了,刘铭让全体列队。

    站在队前,先是挨个表扬了一下最后到的几个小孩。称他们能跑完就是了不起的。然后宣读了前十名名单,要求这些人午饭后就来刘家。其它人训练暂停。何时重新开始,等候通知。刘铭不是为省那几人的饭,关键是分出差别来。

    最后一人领一个熟鸡蛋,各回各家。

    原本想让其它人先回家吃饭,自己带张大贵去看看养鸡场,没想到大家都兴致盎然的要同去。

    因院墙还未修好,五间近两丈高的高大青砖石板房突兀的立在那,有种孤零零的感觉。房子距河道有三十来米,距最近的堤岸还有十来米远,房子地基较高,三级台阶,房屋地面较堤岸高半米以上,再修好院墙,不碰上百年未遇的大水,安全性应该没问题。

    张大贵说因庙会原因暂时停工,明天就开始垒院墙和门洞。

    窗户按刘铭的要求有普通房子两个大。没敢全用玻璃,采用的是中间一块长宽10CM玻璃,其它糊棉纸的方式。因窗户大,房高,屋里很亮堂。

    东屋里木架上排列着三十几个木质箱子,昨天买来的100个鸡雏正在里边啄食着浸水的小米。刘铭吩咐张大贵、赵青一定要记得将从各人家里拿来的小米等详细记帐,及时结算,一定要做到公私分明,帐目清晰。两人虽然不太理解,但都痛快应了。

    看到旁边用石块垫着的木板上铺着被子,问了,才知道昨天是张大贵在这守了一夜。

    刘铭说:“这不行。你白天就够累了,要是晚上再休息不好,身体受不住。还是得找专人来守夜。这样吧,你去问问李栓柱他爷爷想不想来。要是想,就让他们爷俩晚上住在这,也省得借房住了。从家里拿粮食和菜蔬,让他们在这起灶做饭。管他们爷俩三顿饭,给老爷子开五元钱工钱。”

    张大贵答应上午就去问问。心里很熨贴,自己主动做了,主家看到了还认同了自己。

    转头又对赵青和小婵说,“你们俩现在就回去,先找套我穿不着的单衣、夹袄和薄棉裤改改,晚上就给李栓柱换上,他那套衣裳实在够呛。鞋子也帮他找一双换上。另外你们路过找下大贵婶、大春婶和刘华妈,让他们晚上过去。我有事辛苦他们。”

    两人都答应下来,王虹看着这个少年感觉身上在发光。想的太周到了。

    刘铭神奇的读懂了她的意思。坏笑着对她说:“感动了吧,傻妞。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叫收买人心。学着点吧。”

    王虹啐了他一口。不再搭理他,转头去看小鸡了。

    走马观花的看了看仍空荡荡的其它四间屋,刘铭说:“这院墙全用石头建,建的高点。这地方前后都没人,安全第一。”

    又指着将来的西墙根,对张大贵说:“在那搭个厨房吧。炉灶建的大点,旁边砌个大池子。将来洗地龙、煮地龙就在那。你让几位婶子都试试。跟她们说声别勉强。”

    说真的,洗、煮那东西还真不是谁都能干的。总不能让人一边吐一边干吧。这一关又必不可少,将来的养蛆,更不是胃弱的人能干的。

    前世刘铭的一个朋友的妈瘫痪在床,他嫂子就是受不了洗脏被褥的味。家人都认为她矫情,她只能硬做,边干边呕吐,结果大病一场,差点毁了身体。好好让医生吓唬了一顿。

    想了想,“我的意思,你这以后会越来越多的用人。以后你这选人的范围从你们两家加孙柱家和刘华家,到所有队员家,再到全刘庄,再到古井。逐渐扩大范围。辛苦叔你尽快选出三两个适应能力强的人来。月末吧,气温再升升,我再过来,咱们开始试着养蛆。”

    快离开场院时,刘铭对张大贵说:“这块我就全交给你了,叔。该拍板的就拍板,不用事事问我、等我。需要钱,你就找青姐那拿,把帐务手续做好就行,你这边的花销上不封顶,该找人就找人,工钱你按比市价稍高定。不要怕花钱,咱们这将来会是大生意,前期钱花足了,活干细了,时间到了钱自然就挣到了。有什么新想法,只要觉得合适就试,不要怕错。这点成本我还承受的起。”

    张大贵也只剩下点头了:“放心吧东家。我知道了。”

    回到家,先去和妈妈说了想用家里的黑布给队员们做身衣裳。刘母完全支持。看着儿子搞的热热闹闹的,虽然有点担心,但更为儿子的能干高兴。

    吃了二合一的午饭,就和赵大明、赵青逐一检查长短枪支。刘铭也取出自己那把驳壳枪给了赵青:“我和赵叔、海哥会越来越多的出门。家里就靠你这把枪镇宅了。”

    赵青很郑重的点了点头。

    迎上旁边凑热闹的小婵的热切目光:“你还小了点。这次跟着大家一起学,哥尽快给你搞一把小枪。”

    小婵明显不满意,但拿过赵青的枪来,确实重了点,才不再央求。

    不到一点,十个人就来齐了。召呼着大家来到作为夜校教室的东厢房。让包括小婵、王虹共十二人分成六组,一组发给一支没子弹的汉阳造。

    还是刘铭主讲。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简单几笔画出一把汉阳造的示意图,从这把枪的参数、源头讲起,详细介绍了各部位的名称、作用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

    经逐一提问确定都有了理性认识,刘铭将枪慢慢的分解成零件,确保每个人都看的清,听的明。

    分解、重装两次后,刘铭、赵大明和赵青各负责两组,一组一组的分解枪支,及时纠正错误。

    待都分解成功两次后,刘铭让大家坐好,开始教大家三点一线瞄准要注意的事项。

    然后就是一人十分钟持枪瞄准练习。

    “打枪没什么神秘的。关键是练。练臂力、练准头、练胆量。

    今天回家跟家里打声招呼,明天开始连续五天咱们都会去山上练枪。晚上记着回忆一下今天所学的枪械原理和操作步骤。古话说熟能生巧。怎么熟,多练、多琢磨不就熟了。熟了就掌握巧劲了。

    今天是从15个人里选10个。五天后,要从你们10个里选出学的最好的6个人。这6个人就是一人一支枪了。剩下的4个人,就得等咱们下批枪到位后再领枪了。努力吧,同志们。”

    看看表,将后续的操练交给赵大明,刘铭就离开了房间。

    快六点时,赵海和王大春才回来,拿回来五个有点粗糙的铁壳。说只有这么多铁,其它的三天后去拿。掂了掂,重量差不多。去屋里叫出张小山,让他量了量手榴弹的尺寸,吃完饭带着弹壳赶紧去找他师傅和师兄弟们帮忙,今天晚上一定要给这五个弹壳配上木柄。要尽可能结实,手柄要够光滑。再多准备十只手柄。

    吃完晚饭,四位婶子都过来了,分别给十位队员和刘铭、赵大明、赵海量了尺寸,按着刘铭给的样式开始裁剪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