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小民兵
繁体版

第24章农家日常(一)

    七点钟,包括长工、短工在内的十几个人全来到了刘家。张大贵带来了大车。

    拒绝了要开坛分开装的建议,在车厢后部搭上三根木头,大家齐用力,将两大缸土化肥送上马车,角上垫好石头,刘华和张小山分坐两边扶着防备出意外,老师傅张大贵操鞭,一大群人带着各种工具来到河边。

    连推带拉的,众人将车推到田边,在刘铭强烈建议下大家都戴上口罩后,才由张大贵打开了缸塞。一股冲鼻的气味袭来,大家才明白为什么刘铭不让在家打开大缸,真那么做了,周边人家早饭就都不用吃了。

    刘铭前世记忆,返青水追氮肥一般是一亩地10-20斤。考虑到目前麦苗长势不错,按10-15斤是比较安全的。但他不知道土化肥肥力强弱,今天决定采取保守的8斤追刘海加的,自己家的从5至14斤全追一遍。大不了,过段时间再追一次。

    刘铭家的五十个畦麦苗地,一畦两分左右。用特制的一斤粪勺舀,考虑到浪费因素,从两勺开始,每十畦加一勺。刘海家的地统一加两勺。

    由刘华负责这事。该浇哪个畦了,提前将准备追肥量舀到小桶里,在水快到畦口时开始,在水前从畦口快速向畦尾走着泼洒粪水。让其顺水漫灌。

    由张大贵负责改畦口,观察何时改口也是学问,早了有地方浇不到,晚了,水就漫出来了。

    张小山让水车开始工作后,就和王大春父子去完成渠道收尾工作。短工们在孙柱带领下已经将第一挑水灌入水坑。

    刘铭将水坑口子挖开,水由慢逐渐变快,冲进了水渠。刘华看到水快进第一个畦口了,赶紧开始泼土化肥,明显不熟练,畦背、身上都没躲过,刘铭赶紧招呼他别着急,洒点化肥没事,别伤着自己就行。

    熟能生巧,第二个畦,就做的很自如了。

    到第三个畦时,赵青三女抱着木牌子、墨水和钢笔来了。这是快出门时刘铭才想起来,既是实验田,还是插个牌子好些。就让赵青准备了十个牌子,这是做好了送过来了。

    由王虹主笔,刘铭口述,将十块牌子写明追肥时间,面积,追加化肥的量。在刘铭一再强调下,王虹只占了上边一小部分,留下了充分的后续追肥记录空间。

    从小婵手中接过纸笔,详细记录从土化肥配制开始的时间,配比,数量,具体比例,中间出现在失误、教训,启用时间,追肥量和中间的相关思考。

    中午经与大家协商,决定在地里吃了,一气干完。赵青和小婵回去,带回了大饼、大葱和炒鸡蛋。分批吃饭,人停水不停。味道有些酸爽,但如此重活,又是氛围感十足的野餐,大家明显胃口大开。

    下午参加保安队的十几个人也都带着水桶来了,开了两个口子,效率加倍。

    明显这次用土化肥浇地算是个大事,村里很多人都过来看热闹。刘铭还看到了韩老明的一个长工。

    两家地全部浇完到家都快六点了。刘家准备了三凉三热的席面,酒管够,馒头管饱,一场狂欢。西方人喜欢开PARTY,实际中国人对于中国无拘束感的聚会也是乐在其中的。刘铭想来,对曾经深恶痛绝的公司聚会、业务宴请、同学聚会之所以不喜欢,主要还是因为它不单纯,掺杂了太多的求与被求。

    人不求人品自高,农民身处社会的最底层,但也是活的最单纯的人。刘铭喜欢看到这些畅快的笑脸。他希望这样的笑脸多些,再多些。是鬼子要来,又不是我们想让他们来。为什么一定样苦大仇深的等着、熬着呢?大可以高高兴兴的去战斗,让坏人们去苦大仇深不好吗?!

    所有参与的人,干一天的五毛,半天的两毛。连赵青、王虹和小婵都有。短工们走时一再嘱咐有活说话,保证随叫随到。

    第二天早练结束,让孩子们通知张大贵和王大春早饭后过来。

    等二人过来,叫上赵青、孙柱在饭厅一块坐下。王虹不请自来,小婵以服务为名蹭了个会。刘华在门外意意思思的,不敢进来,又不肯离开,刘铭索性也叫过来找地坐下了。想了想,还是过去把刘母请了过来。小会改成了在家的全体人员大会。

    刘铭打开昨天临睡前拉好的提纲,说:“刚分工时说好,每五天开个会,先是我和大明叔出了门,回来后一直在忙,今天咱们开第一个会。以后就是咱们这些人加上大明叔和海哥。大贵叔,你先说说养鸡场的进度。”

    张大贵明显是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开会讲话,又抿嘴唇又咳嗽。“我早晨先去看了看才过来的。最多三天就能上梁了。木匠明天就能把梁、檩、芭草准备好。钱还够。我就说这么多吧。”

    大家都没出声,张大贵更不自在了。

    “不错,说的挺好的。以后会越来越自在的。

    我明天还得去趟保定。可能得呆5-10天。家里就得靠大家了。今天这个会就安排下后十天的活。

    一是,大贵叔这,养鸡场这该上梁上梁,该请师傅们吃饭就请吃饭,不用等我。妈,到时你过去露个面吧。毕竟咱是主家。

    另外跟白灰作坊定两吨白灰。我想将鸡场内外全刷白,想把院内外的地全用灰土硬化了。这事等我回来再干。但先把灰定下来。房子盖好就让他们送过来,挖个池子,先把灰整熟了。(生石灰块买回来,放在水池里,经过激烈反应,化为熟石灰,才可以使用)

    钱不够找小婵领,你那记好帐,完工了和赵青这详细报帐。这是咱们第一个工程,你们仨都总结着点,等我回来,咱们梳理一下,争取为后续的工程打个样板。

    二是,大春叔这,今天浇的地,下肥量都有不同,你盯着点,一旦有要烧坏的可能,赶紧再浇遍水。有什么变化麻烦你都跟小婵说一声,小婵你一定要详细记好,回来交给我。

    春耕这就要开始了。上次说过配好四犋套的事,现在一辆车在外边。大春叔,三套齐了吧?嗯,那就好,那就从明天开始,对外出租。不求赚钱,只求帮忙,价钱既然不好定,就执行中按实际支出定。让孙柱全程跟你忙活。

    咱们自己的地,等庙会后再耕。因为我想等庙会买了鸡有办法用地龙了,再开始起堆肥。不过如果这几天下雨了,就用土化肥作底肥耕地。需要雇短工就雇。这块由大春叔你全权安排。春耕结束再报帐领收入。

    三是,村里人起堆肥时、耕地时会起出地龙来,咱们敞开收购,让大春婶、大贵婶、柱子妈、小华妈分两班,两人一班负责全天在堆肥场那收。收完了就埋进咱们的堆肥场里。钱由小婵给他们,记好帐。

    四是,还是大春叔这,咱们家的旱地要全部深耕,今年全种黄豆。也鼓励村里人深耕,多种黄豆,告诉他们有多少我收多少,按古井村和全城粮店的收购价最高的那个价收。现金收。

    五是,大贵叔你近段时间扫听一下周边哪有造纸作坊,看看能不能挖个造纸师傅来。咱们鸡蛋产出来了我想用蛋托装,既安全还好看。虽说怎么也得麦秋后有了麦秸才能造纸,但得提前把设备买了,把地方准备出来。

    我能想到的事就这几件。你们看看有什么是我没安排的。对了,小华你今天去和家里说好,明天你和我一起去保定,孙柱赶车送我们去。”

    大家都表示没事,刘铭就宣布散会。这个小团体的第二次业务会草草结束,仍是刘铭的一言堂,但刘铭一点不急。先有形式,后有实质,才是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他相信一切都会变的越来越好。他不奢求在这山沟里建成一个大企业集团,但希望出现一堆小企业井井有条的运行,将周边乡村都带动的富起来。打仗打的是钱粮和心气。一群不缺吃穿、身体强健的农民一定会比衣食无着的更有反抗的动力和力量。刘铭相信教员的话,抗战终究得是全民的抗战才能成功。

    看到母亲明显气色不好,刘铭突然意识这段时间自己忙起来太忽略妈妈的感受了。

    送走张大贵和王大春,安排孙柱和刘华打水和打扫卫生,示意三女开始做饭。刘铭跟着母亲回了她房间,挨着她坐在炕上。

    刘铭用手从上到下呼啦着妈妈的后背,据前世媳妇说很舒服。“妈,这段时间,家里一再添人,吵着你了吧?我看你脸色明显不如以前好了。”

    刘母欣慰于儿子的贴心,拍拍儿子的手臂,“没事,比原来热闹多了,过段时间就习惯了。对了,上次你去保定没找着你三叔,你这次去是不是还是为这事啊。”

    “是。前天我去了我二叔那,他说他刚见到三叔了。他早回来了。我就打算快刀斩乱麻,早清早了,省得三婶再怀疑咱们要攀扯他们。”

    刘母也想起上次见面的不堪,“人怎么变化会那么大呢,才一年多呀。原来多好的人啊。姐姐长、嫂子短的,哪次来家不是拉着我的手说个没完哪。唉,还是怪咱们家不行了呀。”

    拍拍妈妈手背,安慰妈妈说:“别在意,小人得志而已。你不是从小就教育我,骡子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吗?咱们不和她一般计较。我尽快给你找个贴心媳妇,再生十个八个孙子围着你,哄着你,让你过上老封君的日子,羡慕死她。”

    刘母笑个不停,“那当然好,妈盼着呢。对了,这家里新来了两个姑娘,你是不是看好哪一个呀?”

    “那妈你喜欢哪一个呀?”

    “都挺好的。青丫头,挺能干的,也家惠。新来的这姑娘明显挺有文化的。家里应该也不差。”

    “那我努努力,把她们都给你娶回来。”

    刘母气的拍了儿子好几下,“让你胡说,让你胡说,你就作吧。回头人知道了,就该都不理你了。”

    “那我就先去退了前边的,才好去给我妈赶紧娶进一个来呀。”

    看妈妈明显高兴了,又凑着趣,哄了妈妈好一会,直到小婵来叫吃饭。

    吃完午饭,刘铭拉着妈妈到隔壁二婶家串门,小丫头非常激动,这哥哥可好长时间不来自个家了。

    吃着丫头贡献出来的零食,听着她控诉妈妈不许自己去隔壁蹭饭、蹭课的累累罪行。时不时的站她立场谴责一下二婶的不讲理、不认亲。兄妹俩墨迹好久,二婶和刘母聊着天,坐在旁边笑看着他们作怪。

    应付过丫头后,刘铭告诉二婶她家的麦田返青水昨天都浇好了。二婶一劲怨他不提前通知她,又问她该出多少钱。刘铭说等麦秋收了粮食再说吧。

    刘铭过来一是和二婶说下浇地的事,二是想拉着妈妈出来转转。他发现刘母是个这个年代的宅女,没事都不出她那个屋。虽说养病要静,但这也太静了。外边天还有点凉,从保定回来,一定得拉着她多转转了。

    小娟一劲拉刘铭的衣袖,刘铭好笑的摸摸丫头的脑袋,“二婶,咱们两家又都不是外人,娟想过去凑热闹,就让她去呗,让小婵带着她就是。最好你也过去,大伙一块吃饭,都能多吃几口。”

    二婶笑着应了。

    告别了他们母女,陪着妈妈又在街上转了转,才送她回去歇午觉。

    回到自己屋,收拾起自己最近晚上赶出来的稿子。《射雕英雄传》写了一章半了,《还珠格格》写了三章了。各拿出一章,单放。其它的也收到包里。

    将明天要带的东西收拾出来,再次系成一个包袱。想着这次去保定,自己也得去买个箱子,这拎个包袱实在有损形象。

    静下心来,继续构思自己的抗战小说。大纲是家破人亡的主角参加东北义勇军后被打散后拉队伍,游击战打鬼子。计划穿插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各项打法要点、技术难点和解决办法,最好在找人解决了土地雷的制造难点后,将这些也加进去。穿插日本兵单兵战斗力确实强,目的就是要把中国亡国灭种,别想着逃,打才是惟一正确的应对方法。但打不能一味蛮干,应该是拉长时间零敲碎打。中国人多,日本人少,中国利于慢胜,日本期望快胜。不能急,有效保护自己,有效杀伤日本兵才是王道。

    这比抄小说难多了。但这才是刘铭真正想做的。两本小说抄完,拿到了急需的钱,得到一定名气后,他就打算将主要精力放在介绍日本和写好这本小说上了。争取在1937年上半年将这本小说扩散到华北大地,不计成本。

    只要因他努力能多一个敢于、能够杀伤小鬼子的人,刘铭就觉得此次穿越值回了票价。

    晚上课业结束,人群散了,刘铭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东西后出来洗漱,发现训练场那有个人影。形单影只、形影相吊。难得的一个直男好象品到了孤独。

    刘铭好像走到附近才注意到赵青一样,“青姐,我想出去走走。一块?”

    赵青明显楞一下,略点了下头,就随着刘铭出了门,向南山方向走去。

    今天是阴历二月十四,月光如水,皎洁的月光洒满屋顶、墙边、小路、山坡上,像是铺了一层银色的霜,使得一切都变得如梦如幻。

    刘铭低声诉说着从记事起因为父亲不在家就要和妈妈顶起家业,偶然拜师,刻苦练功。怎么收养的小婵。到了部队,如何海绵式的吸收营养,总感觉后边有人在追的急迫,随师父出去打野食的乐趣。又谈到对父亲英雄事迹的敬仰和父亲牺牲后的无助。

    最后解释了为什么要在这山沟立足。说明自己既想苟过乱世又想打鬼子的矛盾。

    他就在那轻声说着,赵青偶尔看看他,不时应和下,大多数时候就是默默跟着,听着。

    等他聊完,仿若应和般,赵青也开始诉说对家乡和走散的家人的怀念、对逝去亲人的哀思。谈起卖艺路上的喜怒哀乐。谈起对山村生活的适应。

    两人就这么仿若老朋友般的聊了好久。没谁承诺什么,也没谁要求什么,但好像也都明白了什么。

    回到屋里,看到王虹已睡下了,赵青也仿佛放下了所有压力快速入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