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小民兵
繁体版

第19章小舰启航

    路上歇马时,整理了一下昨天的收获:一副种水相当好的翡翠手镯,一副金手镯,三条金项链,两副金耳环,三副翡翠耳环,两个红宝石戒指,三个翡翠戒指,三副耳钉。加上456块大洋和3568元纸币和450元日元。行了,不但解决了刘铭保定开店的资金,还足够刘铭哄家里人的礼物升了一级。

    回到刘庄家中时快十点了。

    三个女人都在家。表现最高兴的是小婵,几乎是冲过来的,差点就是一个拥抱,好在刹了车,但也是抱着刘铭的手臂又笑又跳。

    刘母听到小婵的叫声,也是马上就出了屋,下台阶时身形不稳,差点摔倒。刘铭紧赶几步扶住了,一声“妈”,刚出口,刘母眼圈就红了。这是儿子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离开自己,怎么能不担心,最坏的情况都设计了好几种,该找谁帮忙都设计了好几套方案。

    举起手想给这小子一下,终究是没下的去手。看着儿子明显经过风霜的脸,再多的责备的话也说不出口了。没办法,亲生的。

    应付着母亲和小婵的关心和询问,看到赵青站在西厢房门口,两只大眼显示着关心和询问,一只手撑着门框,想过来没好意思。刘铭微笑着轻点了下头。赵青羞涩的低下了头。

    进到东屋,扶着刘母坐下,拉过旁边的凳子坐在妈妈对面。刘母用手抚摸一下儿子,嘀咕着“瘦了、黑了。”

    轻声安慰妈妈几句,说了几件保定之行的高兴事,才终于安抚好了刘母和小婵。

    从怀里取出一个小包,放在炕上打开,先拿起一对翡翠手镯给妈妈戴上,再拿出一副金耳环给妈妈戴上。一边听着刘母埋怨儿子乱花钱,一边叫小婵把镜子拿过来,让妈妈好好照照,和小婵一顿彩虹屁送上。将刘母夸的喜笑颜开。

    又把小婵按坐在炕上,取出一条金项链帮她系上。刘母笑着翻了儿子一个白眼,帮小婵整理一下衣服,开始帮她参谋配哪件衣服合适。

    小婵高兴坏了,这还是少爷第一次送她首饰,还这么贵重。当听到刘母感叹就是岁数还小了点时,突然就想到了某件自己心心念念的事,脸腾的就红了,一脑袋扎在了刘母怀里。

    又取出买回来的糕点放在桌上,刘铭笑着离开东屋,先去洗漱一下,换了身衣服,听到母亲和小婵开始计划着做什么大餐招待他的回归。

    转身来到西厢房,看到赵青正坐在炕上做针线,听到他进来,赶紧站起身来。

    招呼着赵青坐下,就势就在赵青身边坐下了。

    “别客气,我不在家这些天,辛苦青姐了。”

    赵青感觉不太自在,但又不愿躲开。只好用力的握着手中的针线,加以掩饰:“不辛苦。都是该干的。你这趟还顺利吗?”

    为了如何称呼,赵青也很为难。叫少爷他不让。叫全名感觉生分,叫铭,又感觉太亲近了。只好不称呼了。

    “赵叔有消息吗?这也走了快十天了。”

    “前天有人来家捎来封信。你看看。”

    赵青将见到刘铭回来就找出来的信递给刘铭。

    信很简单,怕泄密,没讲具体的事情,只说已找到了个关系,还需要半个月左右时间才能回来,让家里放心。

    刘铭长出一口气,这是他现在最记挂的事情。一手拿信,一手从兜里取出一条金项链递给赵青,“出门这么多天,一个小礼物,收下吧,家里人都有。”

    赵青赶忙推拒:“这太贵重了,我不能要。”

    “过于客气就是生分了。你在家我才敢这么长时间在外边逛。快收下吧。要不我给你带上。”

    赵青赶紧摇头,“不用,不用。”

    刘铭哈哈一笑,回了正房。

    家里人,我也是家里人了。赵青越思量越害羞,感觉自己好没出息。一句好话,一个项链就动心了。我可也是赵家大小姐呀,当年的首饰,唉。

    午饭很丰盛,将二婶和小娟也叫了过来。小娟看到小婵的项链,馋的不行。刘铭赶忙把给她准备的翡翠耳环拿出来。小孩子对亮晶晶的东西抵抗力为0,很高兴的收下了。虽然因为未扎耳孔不能戴而跺脚。

    吃完饭,送走了拎着两盒稻香村糕点的二婶母女,刘家四人也就都回房歇午觉了。

    你没看错,不只BJ有稻香村,保定也有,并且传承到了后世。两家还真没有股权关系。

    再醒来已是下午快日落了。听说张大贵、王大春都过来过,刘母做主有事都明天再说。刘铭也就歇了心思,陪着家人准备晚饭。

    上车饺子,下车面。中午没吃,晚上补上,打卤面。

    河北人吃面没有北平、天津人那么讲究,恨不得有十八种菜码。讲的就是个实惠、时鲜,什么菜都可做卤、做菜码。

    小时候初闻几大菜系,但在其中没有河北菜,很觉没面子。后来走遍全国,感觉河北菜确实没特色,但最喜欢吃的还就是家乡饭。

    细想原因,一是小时候形成的口味,但最重要的是河北菜的融合。酸、甜、咸、辣、鲜,都能在河北菜中找到,讲的就是个融合、借鉴和随性。

    可能这与河北在历史中的地理位置有关。元之前的河北实际一直是胡汉交界地区,是百战之地,是商贸融通之地,元朝之后又一直是首善之区。四面八方的人来了,走了,都留下点东西,但也都难垄断,很难封闭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又很容易百花争艳,彼此借鉴。经年沉淀就形成了厚重的河北。

    大爱我的河北。

    午睡足,晚睡的早,起床时,感觉精力全恢复了。

    刚开始站桩,西厢房门开,赵青就出来了。两人相视一笑,就各自开始热身、练拳。

    不到半个小时,听到门外有了人声,两人稍收拾一下,打开大门,与外面的人汇合,开始向南山坡下集合。

    稍等了不到十分钟,坡下连他们俩汇聚了十三个人,多了五个人,二男三女,都和张小山差不多,二十来岁的年纪,张小山他们几个的朋友,很有凑热闹的嫌疑。赵青示意人齐了,要不要说点什么。刘铭摇了摇头,赵青就发令出发了。

    张小山打头,刘铭堕在后面,赵青也陪着他,汇报说,这几天大贵叔和大春叔未再参加,但一直有村里人问他们在干什么,只说是锻炼身体。另外,张、王两家的的饭也就比之前的好些,没有达到刘铭说的三餐吃饱,至少一餐有肉的标准。

    刘铭有种无力感。乱世单丝不成线。想干点事,他必须得有人帮忙。原想以张、王两家为基,但没意识到他们也有自己的考虑,他做不到言出法随。

    想了想,对赵青说,“这样,以后所有参加早晨爬山的,咱们每天晚上聚次餐,然后顺势加上晚练和夜校,你觉得怎么样?”

    “晚练?练什么?”

    “先练点队列,其它随意,关键是把人团起来。等有了枪,再真正开始训练。我看能不能从中选出几个能和你们兄妹搭档的,下半年开始咱们可能就得向天津、北平送货,我还指望用你们呢。”

    赵青有些不解,但选择了相信,跟他走就是。这十来天是她近几年活得最自在的时间,她希望能持续的足够长。

    上到山顶,,无意间向南望,看着远处隐隐出现的鸡头形状的山顶,刘铭突然意识到自己差点错过了个大机缘。

    上山、下山,明显感觉张小山几人步伐要更稳、更快了。

    到山下,刘铭把大家叫到一块,:“小山,你回去让你妈上午去古井买十斤肉,多买点豆腐、土豆、白菜、萝卜,按够三十个人吃的量准备。青姐,你回去和小婵去找下大春婶。晚上咱们三家人聚餐,熬棒面粥,蒸馒头,大锅炖菜。今天参加活动的人都可以参加。

    有的人知道,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我现在就再说一次。我准备成立个保安队,一是村里有事保护咱们全村,二是做商队的护卫。要出远门,碰到事得打仗,可能会受伤,甚至死亡。全村的青壮都可以参加,不论男女。

    要参加的话,早晨得象今天一样出操,强度会变的越来越大,晚饭后得上一个小时夜校,得训练一小时。好处是,从今天开始,所有参加早练的,晚上我管饭,有肉,管饱。保安队选上了,有工钱。大家回去跟家里商量一下,愿意参加的老爷(太阳)快落山时来我家。那就这样,散了吧。”

    大家哄的一声就乱了,找着自己的朋友、熟人互相询问着、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刘铭看了一眼,转身回家。

    回家刚吃完早饭,王大春和张大贵就过来了。简单聊了两句,刘铭三个人就出门去看现场了。这是前世的习惯,什么资料都不如结合现场容易发现问题。

    两口井都打好了,水量很足,离地面不过三五米。

    压水井的事得提上日程了。在保定问了一下铁管,一口井就得十多元钱,太贵了。还是得试试用木头管。要行,就凑和过今年,长期看,大批量使用,还得是陶管。无论木管还是陶管,返青水肯定来不及了。

    与他们俩商量了下议定,明天开始整理水渠,包括二叔家的地。在井上先架上辘轳。因为要用土化肥,水必须量大浇足,采用井水、水车车水和河里挑水共用的方式。不计成本,关键是验证土化肥功效。浇水的日期,和老栓叔商量一下再定。

    初春的天气是最反常的,倒春寒屡见不鲜。刘铭记得前世父亲说过有一年阴历二月二十五古井村庙会,大雪压塌了戏棚。那一年庄稼、果树损失惨重。还是多听听老农的意见为好。

    来到养鸡场,房屋的墙有一人高了,按二月二十五庙会买鸡雏开始使用倒推计算,时间足够。现场有些乱,这是农村的常态。刘铭依据前世看工地学到的,就工地安全、场地规划、人员调配给了些建议,特别强调的就是安全和午饭要见肉、要保证吃饱。刘铭离开时,现场一片欢腾。

    与两人约好,这两块就全交给他们了,三人分手。

    回头就见到张小山来找他了。说是压水井的架子等木质件都打好了。黑板和石板都放到家里了。

    木管的事还不成,一是三四丈长的硬粗木村里没有,可能得得庙会再买。二是师傅说太长了没法打孔,除非是先剖开。

    刘铭想了想,决定还是和他师傅聊聊。一问才知道,他师傅昨天就去韩庄干活了。哪天回来还不确定。于是刘铭吩咐张小山盯着点他师傅,回来了约个时间,他过去聊聊。这几天,他先帮着大春叔把水车架起来。

    晚饭开饭时太阳还在山头若隐若现。

    加上二婶家两口,共二十一口人,分三张桌子在院子里坐下。没有酒,一大盆白菜豆腐猪肉炖粉条,一大盆土豆烧肉,一人一碗玉米面粥。一桌一小笸箩白面玉米面二合面馒头。

    看着没人想听自己说什么,刘铭就喊了一声“啥也不说了,吃吧,同志们。”

    哄的一声之后,院里充斥的就是乱糟糟的吃饭声了。

    看着大家的战斗力,才能理解为什么这年代粮食会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吃了吗会成为中国人的口头禅。三个馒头基本是起步饭量,那个小伙子正在拿第七个馒头。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赶紧站起来,喊了一声:“大家注意一下啊。是吃饱,不是吃撑,真撑个好歹的,再有好吃的可就跟你没关系了。咱们定一下,五个馒头是每个人今天的定量,吃够了数还没饱,就多喝点粥。不是怕大家吃,但怕吃坏了肚子。”

    大家互相监督、调笑着,总算没出问题。还是没经验啊。

    饭后给了大家十分钟消食时间。

    刘铭叫上加上小婵和赵青共十三个人来到他早晨锻炼的地方。

    面南三排站好,男女混合,按高低个排列,好一阵乱哄哄。刘铭叫上赵青站在队前,刘铭开始了第一次正式训话:

    “先说一下,我们这队伍的头是赵大明赵叔,日常负责的赵青,就是我旁边这个美女和她哥赵海。要听他们的命令,有事找他们就行。我干吗?我管出钱呀。

    我很高兴今天大家参加了我们的活动,明天、后天应该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但我真的没信心大家都能坚持到最后。要有个心理准备,训练量会越来越大,但我仍希望大家能坚持的尽可能久一些。

    大家都知道,我计划今年开始做些生意,也希望能带着村里的乡亲们过的好一点。但现在市道很乱。土匪可能过来抢,贼可能过来偷。出门运货危险就更大了,有的可能知道,我爷爷和叔叔就是运煤路上被害的。所以我需要有保护咱们自己的能力。

    你们可能都知道,我父亲是军人,我也跟父亲在军营里呆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看到的真正的活的长、混的好的兵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操练认真、武器用的好、跑的快和听命令。简单吧。你们努力也能做到的。

    我就想按这个标准训练、选拔出我的保安队。

    当然了,皇帝还不差饿兵呢。现在是二月初,最晚四月底考核,通过考核了就算正式入队了,管三顿饭,每月十块钱。年底根据效益再给奖励。

    出任务伤了,奖一块钱,医药费全包。如果出了不幸,无论是残了还是死了,五十块抚恤,家人安排适当的工作。”

    都是二十上下年纪,危险没人会在意,待遇太诱人了。一月十块,一年一百多啊。现在一家忙一年也剩不下二十块啊。

    都没有集体生活经验,还不懂鼓掌、击掌、拥抱、欢呼那套后世礼节,但与周边同伴撞撞肩,耳语一下分享喜悦,小姐妹叽叽喳喳交流下心情还是免不了的。

    待大家的喜悦情绪稍有平息,刘铭又道:“今天头一天,咱们来点简单的。跟我的动作做。立正,抬头、挺胸、收腹。”

    看着未来的部下们各种各样稀奇古怪造型的立正姿势,刘铭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当年军训教官总是一副便秘的表情。

    刘铭负责纠正男孩子们,赵青负责纠正女孩们。虽然她也没练过。但按要点纠正还是似模似样的。

    都差不多了,要求保持姿势十分钟。示意小婵去拿纸笔。

    一边顺着队伍纠正姿势,一边说:“趁着站着不动,想两件事,一是记我在第几排,我旁边是谁。明天还按这个顺序排。谁错了做十个俯卧撑。二是想想怎么向大家介绍自己。十分钟后大家都要站到队前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你叫什么,你有什么长项。比如小山就会木匠。夸夸自己。”

    五分钟不到,队伍就开始骚动,一再镇压下终于坚持到了十分钟。

    第一个站上去的是个大个子,一米九以上的身高,面容黧黑,高颧骨、两颊凹陷。肩宽背厚,但并不给人压迫感。他也就是那个吃了七个馒头的。

    哼哧好久,“我叫孙柱。我力气大。”

    下边一个起哄的,“你也能吃。”大家哄的一声笑了,孙柱低下了头,但明显手握紧了。

    这个人在刘庄以个高、饭量大出名。她妈妈一次和人流着泪说,她今天才知道,她儿子从来就没吃饱过。平常他都是吃了两三碗就说吃饱了。那天他爸爸有事不回家吃饭,但他妈不知道,就按三个人的饭量做的。做好饭有事出去了。孙柱回家较晚,以为爹妈都吃完了,他就把饭全吃了。他妈长了个心眼,问他吃饱了吗,他说,差不多吧。他妈这才知道她儿子从来没吃饱过。

    但小伙子也确实能干,力气活一个顶三。但关键是这农村哪有那么多靠力气吃饭的活啊。二十三四了,也没人肯嫁。

    第二个上去的是个很闯荡的高个农村姑娘,稍有些黑,是农村婆婆最喜欢的那种好生养的身材。明显也紧张,但手捻着垂到胸前的黑长辫,脸红红的大声说:“我叫王娟,去年从岭南边王庄嫁过来的。会干农活,会做鞋,会纺布。”

    可能是大家见到两个人的例子了,抄作业这事,中国人的基因里从来不缺,大家说的越来越顺,还多加了些诸如干过什么、去过哪些外地打过工之类的经历。其中一个去亲戚作坊学过做炮仗的,一个在离于庄火车站不远的赵庄有亲戚的引起了刘铭的注意,示意小婵重点标注上。

    刘铭鼓励了大家的大胆发言,重点表扬了王娟的胆量,为大家做了好的示范。然后就让大家都进饭厅改的教室了。

    让小婵、赵青帮他把黑板支在饭厅最里边,放在准备好的架子上。拿出准备好的粉笔。下午把家里和二叔家能用的凳子都找出来,凑够了十三个座位。

    进门时一人分了块石板,一块刘铭之前爬山时捡回来的较松软的石块。刘铭小时候管这叫石笔。

    前世刘铭小时候上小学,为省钱,一二年级时上课都是用石板代替纸的,笔则用从距古井村近十里外的靠山村背来的石笔。去背石笔是刚上小学时学生们的很神圣的一个小集体活动。

    前段时间看到山上有类似的石块,就捡了些,想收藏些记忆。没想到现在就用上了。

    大家都找地方坐下,赵青和小婵坐在了前排最靠边的位置。用刘铭的话说,让他们学着怎么上课,他们将是未来夜校的老师之一。

    刘铭敲了敲黑板,等大家都静下来,看向这边,

    “咱们上课了。今天是第一课,想和大家先谈谈为什么要学习,和要学到什么程度。

    考状元、娶公主那事就不要想了。你们也不会这么想吧?”

    下面哄的一声都笑了。

    “说简单点。首先,你们中的一些人将来是要跟我去全城、保定、天津卫,甚至可能是上海滩,大南京的。你说你不识字,不识数,最起码的,进厕所分不清男女,进饭馆看不懂菜谱。走路上看不懂路牌,还能去吗?

    还有,我吩咐你事,一件,你用脑子记,两件,用脑子记,就可能记混了。回头问,一是麻烦,二是是不是显的你很笨?要是识字呢。记下来,忘了,拿出来看看就明白了。

    最后,咱们将来是个企业。你花了钱要报帐,你干了活要写报告记下来。要开会你提前得准备汇报稿。你不识字,你一样都干不了。那你还呆的住吗?这饭碗就成人家的了。

    你可能说了,我也想学,但我太笨了,我记不住,学不会。放心,你要真那么笨,你就坐不到这。真以为我的馒头不要钱啊。笨蛋我才不要呢。只要认真学,最多一年,保证你们完成扫盲,认识1000个字以上,能写、能读。

    好了,现在开始。”

    刘铭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从左路至右写下大在的1、2、3、4、5、6、7、8、9、10。

    是的,刘铭的扫盲准备从数学开始。语文方面,他想找王刚要个专业或兼职的老师来教。原想用汉语拼音自己来,但想到没有字典支撑,好象不具持续性,就歇了心,还是找外援吧。刘铭可不认为自己有编字典的本事。

    虽然有点平淡,但好在开始了不是。

    下课了,众人兴奋的散去。刘铭叫住孙柱,说想雇他家里打个杂。原来家里用的水都是张家、王家负责挑的。刘铭想慢慢将张、王两家和其它人平等相待。

    一天三顿饭,负责家里的挑水和院子卫生,有什么力气活都归他但没工钱。家里雇短工时,他也要参加干活,但按短工的工钱付工资。让他回去和家里商量一下,要同意,明早就过来。小伙子就剩点头了,兴高彩烈的回家了。

    这可是他的机枪手、挖地道、运输、储备物资的主力,可不能给饿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