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小民兵
繁体版

第12章初步分工

    两人进院时,赵大明和赵海爷俩刚起来。互相恭维了几句酒量,询问了下醉酒后的感觉。吐槽着昨天谁谁谁喝酒不地道,让自己多喝了酒。然后相视大笑,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在酒桌上谈事,为什么中国男人的交情多从酒桌上来的原因所在。

    所谓酒品见人品不能绝对化,但确实有道理。酒桌上还是喜欢那些豪爽大气的,氛围好啊,不知不觉就能多喝一瓶。

    王大春和张大贵两人进门时,刘母和小婵刚下饭桌,刘铭和赵家爷三刚开始坐下吃早饭。

    馒头、咸菜、小米粥、酱豆腐和荷包蛋,这也是刘铭对原来生活的一种缅怀。

    “吃了吗?一块吃点。”刘铭站起来打招呼。

    “都吃过了,东家,你先吃。”

    “那你们先找地方坐,稍等我们会。”

    吃完饭,四人在客厅坐下。刘铭从抽屉里掏出一盒哈德门一人递一支,王大春和张大贵有点诚惶诚恐的接过去,赵大明到是还比较从容,毕竟曾经富过。

    在这年代,哈德门的档次不低于后世的软中华。对能抽上旱烟锅就可以炫耀一下的农民来说,过于奢侈了。

    刘铭前世就不抽烟,不是为了健康,就是好像没这个基因,怎么抽都只有辣感,终于放弃。这一世,是要做阻击手的人,烟草一是有味,二是不利于长期潜伏,更是沾都不沾了。

    看着他们谦让着点着火,刘铭坐在主位上首先发言:

    “把你们三位大早叫过来,是想商量一下咱们近期要干的活。三块活,一块负责种地,包括咱们的四十亩地和二婶家十几亩河边地、堆肥、土化肥相关的工作;一块是养鸡;一块是外联工作,包括将来向外运输鸡蛋、出售鸡蛋,近期的买煤、购粮等外联工作。上次大春叔认了种地,大贵叔认了养鸡,有想变的吗?”

    王大春先开了口:“我就是个老农民,养鸡要从头学,跑外,三棒子打不出个屁来,太难了。种地就挺好。”

    张大贵笑了笑:“赵兄弟从那么远的地方能来到咱们这穷山沟,见过的世面海了去了。跑外这事,一定得是赵兄弟的。我养好鸡就不错啦。不过东家,先说好了,我是真不懂怎么养鸡,家里那几只都是你婶子养的。做的不对了,东家多担待。”

    刘铭笑着安抚一下张大贵:“放心吧,叔。我也是纸上谈兵,实际操作咱们都得从头来。我是预备好了先亏个几十块大洋的。叔你不要有压力。你就记着只负责掌总,具体操作多找人,找可能懂的人,不要怕花钱。放心,这事是重中之重,房子盖好后,我会和你一块摸索。别人能成,没道理咱们做不到。”

    赵大明看两人都选好了,也就没再推辞:“东家信我,我就领了这跑外的事。不过出口什么的我是真不懂。”

    刘铭笑着说:“所谓出口就是把东西卖给外国人。你当年把东西卖给老毛子和小鬼子,就是出口。不过是他们付给你的是大洋,将来咱们收的可能是美元、英磅甚至日元。不着急,出口最早也得秋收以后了。你现在有两件事比较急。一是跑趟山西,拉车煤回来。趟趟路,咱们将来会需要很多煤。二是我想让你也把护卫队抓起来。你不在家时,我让赵青先带着他们爬爬山。你见过战场,看是不是能以实战的标准定一个操练办法,回头咱们爷俩再商量。”

    赵大明明显放松了紧绷的神经,“这就好,这就好。跑运输没问题。练兵,我先想想。”

    刘铭转向王大春,“叔,昨天我和城里打井师傅约好了,他明天过来。你明早迎他一下,好好配合他先在地里打两眼水井。水车现在看不太适合咱们这。打完井先装上辘轳手工提水。我想试试能不能通过建压水井解决灌溉的事。我已经定了点配件,现在差的是管子,铁管太贵,咱们用不起,回头我和小山商量一下能否用木管。我感觉够呛,我能想到的是用陶管。还得辛苦你一下,找找看能否找个能烧长陶管的作坊。

    再有就是昨天我和张叔买回来两头骡子。加上咱们有的四匹马,配成四犋套,看看缺什么,都补上。你算算,按够牲口和人工消耗加一成计算应该一亩地收多少钱。向外报价,约定秋收后还帐,现金、粮食都可以。都别那么看着我,我没傻。我曾经有个长辈跟我说过,大家都过的不错,咱们强一点,人人羡慕。别人吃不上饭,就你饱吃饱喝,你就是那个靶子,是那个大家都恨的人。出多大事你都得认。所以我希望藏这个字将是咱们之后很长时间的原则。”

    看着三人仍茫然无措的眼神,刘铭告诉自己,不着急,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乃至几十次,总会让他们明白共同富裕的重要性的。读了那么多的历史书,刘铭太明白什么是出头的椽子。

    身在乱世,苟才是王道。

    刘铭又转向张大贵:“叔,你得开始找人在咱们前天看的那块地那盖房了。我的要求只有结实,不要追求省钱。我的家底不太厚,但撑起咱们这点起步的钱还是很充足的。

    这是咱们第一次开会,我希望每五天,咱们开个小会,一是都说说各自负责的工作进展如何。二是有什么问题,咱们一块商量解决。今天就不让你们说了,张叔和王叔你们先去忙,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过来找我。我先和赵叔商量一下他出门的事。”

    送走两人,刘铭又让赵大明将赵海和赵青叫过来。

    四人分宾主坐定,略微寒喧后,刘铭说:“今天主要是想商量一下护卫队训练的事。昨天说了,除了我妈和王婶、张婶外,四家所有人都要参与进来。目的很简单:

    一是希望大家都多点自保之力,一旦将来要和日本鬼子干或碰上了土匪,多些生存的机会。

    二是通过训练和很快就要安排上的扫盲,把这些人分分类,挑出可用的人,好方便后期安排工作。

    我初步设想是,包括将来要成立的保安队,叔你负总责,海哥负责男队,青姐负责女队。明天从带他们爬山开始训练。我希望将来至少所有人都能在山上健步如飞。”

    赵大明看了看两个孩子,“毕竟他们俩都是外人,是不是让张家或王家的孩子带头,更好点?”

    刘铭摇摇头:“你们是真正见过鬼子,真正打过仗的,需要在哪方面提高,你们比我们知道的都多。从你们决定来到刘庄,你们和我们就是一家人。没有内人、外人。还是那句话,只要大家想跟着我走,我一定不拉下任何一个人。但如果不想跟了,我也绝不强人所难。这也是你们带队的原则,对于不肯参加训练的人,不要勉强。我们将来的队伍不会大,一定记着宁缺勿滥。”

    见到两个孩子都没有什么意见,刘铭就让他们先回屋,他和赵大明再聊聊。

    两个孩子走后,刘铭对赵大明说:“赵叔,从那天第一次见你,就感觉咱们爷俩投缘。我也就不和你客气,直接给你派活了。你拉过队伍,知道武器的重要性。但我手里现在就只有一只长枪,两只短枪。张家和王家都没有枪。”他原来的驳壳枪大家都知道,柯尔特他要用。但另一只驳壳枪他就不打算让人知道了。人在任何时候都得有个后手。

    赵大明说:“我们爷仨还有两只短枪,三十多发子弹。”

    “还是少了点。我刚说让你去找煤,是名义上的。我真正想让你去做的是去山西找找太原兵工厂或军队的关系。以刘庄保安队的名义,无论是枪、弹、炸药、雷管、钢材、铜材等等,将来咱们会需要很多,现在钱少,至少牵上线。不要怕花钱。这是后期所有工作的根本所在。钱不是大问题,关于挣钱我也有了确定的思路。官面上也不会有阻碍。我想让你带着海哥、王东明天就出发。让王东去,是想让你带带他,让他开开眼。我手里可用的人太少了。”

    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姑娘还小一岁的少年自信的侃侃而谈,赵大明很惊讶自己的不反感。因为他想做的和自己想要的很接近。说话办事都很稚嫩,但明显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知道怎么去干。作为一个也算经历了磨难的中年人,他知道这太难得了。都没处可去了,就陪他疯一把又怎么样?万一成了呢。

    “好的,东家。那你觉得用什么理由好呢?少点说是保安队用还行,多了,用什么借口呢?说是给东北义勇军买军火行吗?”

    “嗯,不好。都知道你们后边有少帅。少帅名声现在也不算好。还是以29军名义吧,现在的109旅王旅长是我父亲的老长官,可以拉他的大旗,逼到份上,可以找他借势。29军驻保定办事处的主作是我三叔,需要的时候也没问题。一定不要心虚,我还有个217团驻保定办事处少尉的证呢。

    如果需要公开的名义就是古井村或刘庄保安队买武器自保。放心,真需要出公文了,我有门路能拿到官面文件。买炸药和雷管就说是为了炸山,修个园子。

    重要性上,枪、子弹、手榴弹是最急的。资金上,这次你拿着200块钱傍身,总额500块大洋以内的买卖你自己就可以拍板。再多,回来商量。不要急,安全第一,隐蔽第一。还是那句话,尽可能不要让人注意到咱们,宁可慢,不要乱。”

    又商量了一下细节,赵大明就回去准备了。

    看着赵大明的背影,刘铭沉吟许久。说与赵大明多么一见如故,托以生死,那肯定是扯蛋,但刘铭有太多的事情要马上着手,但手边是真的无人可用。距历史上日本鬼子1938年初来到这里还有不到四年时间,想安稳度过那中华民族凤凰涅槃的八年,还想在其中有所作为,刘铭需要准备很多东西。他需要用很多人一同来做事,但又想不让自己引人注目。

    正当他四顾茫然时,遇到了赵大明。印证过他们确实是东北人,确实是打过鬼子,刘铭就决定让他们来帮自己干点不适合用张、王两家人的事。理由很简单,一是另一世与多个东北朋友的愉快交往加成,二是判断日本人现在派几个东北人来河北农村当特务的概率几近于零。

    不过三种结局,最好的结果,成为自己的人,不抛弃,不放弃,送他们一场富贵的信心还是很足的。中间结果,他们要舍身为国,参加抗日队伍,好合好散,将自己准备的物资送他们一部分就是。本来大部分就是为队伍准备的。以谁的名义送还不是一样的。最差的结果,真是看错了。几个外乡人,消失了,也不会有人注意。

    至于自身的安全问题,刘铭还真没担心过,这打熬了十多年的身体,自保还是没任何问题的。

    下午二点不到张大贵就过来商量对房屋的要求。

    “用蛆养鸡?”张大贵差点蹦起来。

    刘铭用手向下按按:“别激动,别激动。你听我说,书上说,这蛆是苍蝇产的卵孵化出来的,蛆长大了会进化成苍蝇。这一个过程应该是二十来天。这蛆是挺脏的,但咱们先捉苍蝇,把它养在屋里边,在地上铺上纸,让苍蝇将卵产在纸上,把卵拿出来到另一个屋里,孵化成苍蝇后再把产的卵拿出来到第三个屋里,再产的卵孵化出来的蛆,是不是就不脏了。拿这蛆喂鸡,鸡长的快,还下蛋多。蛆多的鸡吃不完了,咱们还可以把它煮了,晒干了磨成粉,加到猪饲料里用来养猪。咱们也就有了猪肉吃。你想想那是多大的收益。”

    张大贵头很晕,好象明白了,又好象很糊涂。想想粪坑里那蠕动着的白色物要养起来,就感觉喉咙发痒。

    “东家,让我缓缓。”

    刘铭很理解张大贵现在的心情,他第一次看到用蝇蛆养鸡还是看《唐朝好男人》,当时只觉得作者脑洞好大。后来一时手痒,才查到,这是真的。那份酸爽。

    来到这个世界后,几经筛选,发现在这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民国,蛋业出口是最适合自己的。后世人永远想不到这二三十年代的民国,名列出口前列的竟然有蛋业。因为现在全世界都是一年下蛋几十个的蛋鸡品种,欧美国家对类似中国这样穷国的廉价鸡蛋的需求是近乎于无限的。只要你能产出来。虽然这三十年代因为欧洲丹麦等国大力发展蛋业,中国在世界的排名由第一降到第五了。资料显示至抗战爆发,市场需求量是在扩大的。

    对刘铭来说,养鸡,一是能隐藏功与名,农户养鸡卖蛋是常规操作,不过是养鸡的方法另类了点。大家都开始用了,就泯然众人了。二是挣钱快,一年回本就是基本操作。外资洋行还鼓励新进入者,因为这个市场现在是无穷大,只愁鸡蛋少,不怕没销路。三是一个代人收购,就足以将刘庄的刘铭和外边挣大钱的刘东家割裂开来。还是那句话,适合苟着的挣钱门路才是好门路。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铭对前世小时候吃不到鸡蛋、猪肉,家里炒菜只放一点点油的生活的怨念。来到这个时代,才发现还不如前世七十年代。刘铭就想能不能努力一下,让家乡的父老实现蛋肉自由,吃油自由。

    待张大贵情绪稳定了,两人就房屋大小、房间数等进行了初步规划,最后约定由张大贵全权负责先盖五间。有问题再找刘铭商量。

    明天就开始找人帮忙平整土地,工钱由他定。具体施工找古井村的赵老三,那是曾经带人去过保定府干活的,是附近最好的瓦匠。最晚阴历二月二十五古井庙会前房子要完工,开始试着养鸡。阴历三月,天气暖和了,开始雇人开始养蛆。

    刘铭给张大贵的授权是工钱按市价加一成开,养鸡场雇人首重人品,贫者优先、刘庄优先、妇女优先。前期工作全部由张大贵负责,有问题随时可找刘铭。刘铭给张大贵先取了50块大洋,后期需要再追加。张大贵晕晕乎乎的捂着口袋就回家了。

    张婶正在院里的棚子下做晚饭,看到老头子直眉瞪眼的就从院门口进来了,让院里一块小石头拌了一下,一踉跄差点摔了。

    张婶赶紧迎了两步扶住他:“怎么了,老头子?”

    张大贵看了老婆一眼:“进屋再说。”

    张婶扶着张大贵进屋坐下,很着急的问:“行了吧,快说,到底怎么了,急死我了。”

    张大贵黙黙的把口袋里的大洋一把一把的抓出来放到桌子上。

    张婶大惊,赶紧过去将门关上,转回来,走近张大贵,低声说:“哪来的?没事吧?”

    张大贵反而回过劲来了,笑了笑:“别误会,是东家给的。东家将养鸡场的事全交给我了,这钱是用来盖房和雇人的,全由我做主。刚我感觉在做梦,东家就这么把这么多钱给我了,就把这么大的事交给我了。我一个老农民。”

    看着老汉缓缓流下来的眼泪,张婶也不知该说什么了,只感觉心里暖暖的。突然闻到异味:“坏了,我的菜糊了。”

    晚上睡到炕上,老两口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聊了好久,最后落到一句:“以后东家说什么,咱们就做什么。绝不做对不起东家的事。”

    那个小年轻东家,从这天开始真正收获了这一家忠心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