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小民兵
繁体版

第6章赌场风云(四)

    天快黑时,两辆大车才回来,一路很顺利,近半吨的熟石膏,足够刘铭大展拳脚了。

    刘铭没想过用土化肥赚大钱,只希望起个好头,作为自己对这个世界有所影响的开始。

    农民是最务实的,他们最信奉的是眼见为实。见到好东西学起来没任何压力,但没见到实,任你说的天花乱坠,没人睬你。浇返青水追的这波肥就是刘铭的第一波广告:刘家小子靠谱。

    第二天刘铭刚晨练回来就有邻居大妈过来串门,问刘母是否要去吊孝,刘铭也从她与刘母的闲谈中知道了赌场事件的后续。

    因为刘家与韩老大家有点拐弯的亲戚关系,类似姑姑的妯娌的妹夫的兄弟之类的关系。虽然远了点,但红白事还会有来往。

    这也就是所谓的乡亲一词的由来。

    按乡俗,白事一般是在家停灵五天:

    头天在门口挂白幡、向亲友报丧,准备丧事用品,并安排人开始挖坟坑。报丧要一个大人带一个小男孩,进门见到长辈就嗑头。对方会问谁出事了,怎么个情况,哪天出殡。报丧人走了,主家会用草木灰在大门口洒一条灰线,以防阴灵进门。

    第二天晚上入殓,也就是将尸体放入棺材,孝子们要全程哭送。有儿女还没赶回来,多会等都到了、看了再入殓;

    第三天半夜到村外烧骡子等纸扎品,送死者西去;

    第四天下午开始乡邻们去灵前吊丧,晚上晚辈们嗑头辞行;

    第五天上午继续吊丧,中午出殡,将死者埋入祖坟。

    类似刘家这种亲戚想拉近关系第四天下午去吊个丧,第五天跟着出个殡。没想法,第五天去吊个丧,跟着出个殡就足够了。这事就是刘母的了,与刘铭没关系了。

    上午指导张大贵、王大春用三家这段时间准备下的人尿按比例混合石膏和水准备了三大缸土化肥。味道很酸爽。

    中午做饭前先烧热水,好好洗了个澡。农民好辛苦。

    下午和妈妈打了个招呼,开始为明天上山打猎做准备。娘俩都知道明是打猎,实际是不想功夫撂下。虽然不想儿子当兵,但生逢乱世,这时代的父母们多造成儿女习武以防身。

    强行抑制住自己急着去清理战果的冲动。感觉穿越后身体年轻了,性子也不如原来稳了。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餐,挎上装着干粮、水、各类打猎用品的布包,扛着步枪,向村后的南山坡进发。

    春天了,农民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一路上遇到三波送粪、拾掇地边的,地还冻着,但前期工作可以开展了。

    和认识的大叔、大伯们聊聊天气,展望下今年收成,夸夸对方牲口养的精心,过冬都没掉膘。被人问问媳妇订下来没有,妈妈身体好点了吗。很和谐的乡村人际交往。

    在农民们羡慕的眼神中刘铭走进山林。在这个普遍缺少油水的年代,能打猎的人除了有可能获得肉食,还意味着有闲功夫,不用忙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下苦力种地,意味着负担的起打猎的高昂成本。不提枪支子弹,仅是对衣服鞋袜的磨损,就不是普通农家能负担的起的。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现在是普遍现象。面黄肌瘦、面有菜色、形销骨立之类形容词,只有走在现在的人群中,才有深刻体会。虽然没到没衣服穿的程度,但春节全家能一人做件新衣服却绝对可以被邻居、亲友好好羡慕嫉妒恨了。

    现在的农村是真的穷啊。一天两顿饭,一干一稀,饱饭的滋味一年也不一定能有几回。肉不敢想,油就真的是意思意思,是以滴为计量单位的。

    不但穷,还看不到改善的希望所在。年年难过年年过。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刘铭来的那个时代,太多的人在叫嚣内卷、阶层固化、玻璃天花板、各种各样的危机,大声为躺平叫好。与这1930年代的中国普通人相比,21世纪的中国普通人过的日子是想都不敢想的天堂。那是真正的盛世。

    你想啊,当年赫鲁晓夫想象中的共产主义不过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能想吃就能吃上土豆炖牛肉。

    站在这三十年代的河北农村,看着周边人的困苦生活,再想想日本人占了中国的东北和热河,但中国人却不能在公共场合谈抗日,因为那会有碍中日友好。

    “”九一八“”为什么中央和地方都选择不抵抗,不就是因为怕打不过,真大打怕会亡国吗?!

    明白了这些,再说五十年代抗美援朝解决了中国不挨打的问题,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解决了中国不挨饿的问题。才知道是多么伟大的作为!

    新社会、旧社会对于都经过的人才明白它的意义所在。那是从没人当你是人,到你真能作为一个人生活的区别。

    刘铭也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小时候连白面都不敢敞开了吃,爹妈还那么满足,那么真心实意的敬爱着教员。

    现在所处的是太行山东侧余脉,周边最高的山峰记忆中也没有超过1000米,多是海拔5、6百米的低山,但山连山,岭连岭。一山更比一山高。远不似后世光秃秃的荒山,植被极为茂盛,松树、柏树、槐树、柿树等在半山腰以上参差分布,荆棘丛生,踩草易滑,踩石头易向下溜,实在是打游击的宝地。猎人走着都累,何况是全副武装的鬼子。想想到时领着全副武装的鬼子在这样的山上一走一跐溜的遛狗,太美,有点不敢想。

    刘铭有时间就上山,当然不是为了打兔子、山鸡改善生活。子弹是有数的,按现在黑市的价格,绝对是亏本买卖。但不说来打猎,一个大小伙子一天天的在山上转悠,你自己明白是为了熟悉地形、练习身手,别人不得说你有病啊。

    在山上转悠一个多小时,例常打了一枪,用小石子多次出击,收获一只兔子,两只山鸡,不错。

    时间快到十二点,山下的农民已经回家吃饭了,山上也没有发现人迹,又在周边多走了一圈,才终于进入了日思夜想三天的山洞。

    山洞是偶然发现的。一时淘气,想试试看能不能追上野兔子。兔子很狡猾,忽左忽右,总是差一步。当它又突然一个急转弯,再向上冲时,刘铭一按旁边的大石借力向前急冲一脚踩住了兔子。但无意识一瞥间感觉了异常。回头认真寻找,发现大石旁边很高的荆条挡住的是一个山洞口。

    远离上山小路,周边乱石分布。从上边向下看,荆棘密布。从山下往上看是一个较陡的遍布乱石、杂草的斜坡。从东向西看是一块大石头,坑坑洼洼的,连个适合坐着歇歇的地方都没有。从西向东看,是一大丛长的很粗壮的荆条。太难被人发现了。

    拨开荆条钻进去,进深能有五六米,宽有两米左右,高约两三米,外阔内窄。地面凹凸不平。很干燥,没有发现有人进来过的痕迹。

    进出不便,面积有限,因全是坚石,还很难改造。这与刘铭一直希望找到的用于将来抗战屯物资、藏人的山洞严重不符。

    但放手又不甘心,刘铭用近一周时间将进洞路线进行了改造。从山路开始至洞口设置十几块加固石块,刚好适合刘铭借力。

    外人看来仍是乱石嶙峋。只要刘铭不常进常出,就不怕人发现。就此被刘铭设置成了这次行动的临时库房。

    矮身钻入山洞,明显感觉到了心脏的激烈跳动。刘铭知道这不是累的,是激动的。很有重注彩票要开奖的感觉。

    搬开遮盖物,将布袋提出来,将里边的东西取出来,平摊在地上。开始清算战果:

    两把手枪,一把驳壳枪,一把带枪套的柯尔特M1911,长的子弹有48发,是用于驳壳枪的,短的子弹30发,是用于M1911的。竟然不是王八盒子,让刘铭意外了一下。

    银元有10卷,应该是500块大洋。

    交通银行发行的银元券有115张10元的,56张5元的,共1430元。

    金条两块,应该有一斤左右,竟然不是大黄鱼。突然想起,好像大小黄鱼都是解放战争年代才发行的。现在还没有呢。

    两块黑乎乎的东西,也有一斤左右。闻着好象是药味。突然意识到,这是烟土,现在这个时候,是准货币。

    三根铅笔和一叠比B5纸销大的质量相当好的白纸。有几张纸上都有线条和标示,最上边一张是手绘的古井村地图,虽然不够规整,但对主要道路、主要建筑都标示的非常清楚。

    看到地图,心才最后安定下来:他们真是汉奸,没杀错人。

    全算上,收获远超过两千大洋。还是抢钱快啊。第一桶金终于有了。有钱赔了,计划可以开始了。

    乱世什么最重要,粮食。看到形销骨立的乡亲们,想到历史上记载的1941-1942年的大饥荒,深受好狗护三邻、好汉护三村思想影响的刘铭,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设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利用后世的知识增产粮食,增产肉蛋,提升乡亲们的体质。

    《雍正王朝》中的一句打仗就是打后勤,刘铭一直深信不疑。造枪造炮,做为一个文科生,金融人,是真的一点不懂。能用好枪还是靠这十几年的勤练不辍。但如果能提高粮食产量,储备部分粮食和军用物资,相对于整个抗日战争影响微不足道,但一定做比不做好。既能用于自保,也能为那只不比最难时的西北军好多少的部队提供一点帮助。

    他想让地雷战和地道战比前世早几年面世,让中国人少些牺牲,让鬼子多出点人命,前期投入会很大。

    这些都需要他用好这点启动资金,用好自己的头脑,多挣钱。

    很喜欢那个在退潮后的海边将沙滩上的小鱼扔回大海的孩子的观点,可能捡不过来,不能将所有鱼都救下来,但救下一条是一条。这对被救下来的那条鱼很重要,很有意义。

    古井村不缺土地,前世妈妈家里在三十年代六口人,接近赤贫,都有十几亩地。这也是河北农村的普遍现状,小自耕农为主,大地主占地多也就是几百亩,土地兼并远不像南方那么过分。

    前世土地承包后差不多的土地能养活比现在多两倍的人口,相差的就是亩产。

    前世一季亩产七八百斤算不上丰收,但现在亩产三百斤得是最好的土地丰年的收成。所差的是化肥、农药和灌溉。刘铭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在这个时代推广农村用电,大幅旱地改水浇地就不期望了。从现在至1941年,记忆中,不算是风调雨顺,但也没有大旱、大涝的记载。通过提升耕地肥力增产切实可行。

    土化肥是办法之一,提升农家肥沤肥量是办法之二。轮种黄豆是办法之三。

    刘铭原以为现在的北方农民不知道如何使用沤肥法提升肥力。走访老农们,刘铭才知道自己犯了想当然的错误。当地农民之所以不使用沤肥法积肥,根本原因还在于不经济。是的,是因为性价比不高才不用的。

    没有饲养猪、牛、羊等大牲口的,粪尿量小,不值得单独建设沤粪池。有大牲口的,猪圈、羊圈、牲口棚经过牲畜踩踏形成的粪肥虽不如沤肥,但相差的不明显。

    加上沤肥有很大的味道,不适合放在家里。但一户农民单独在村外建设沤肥池,规模小,还不安全,最后的粪肥用在谁家地里就不好说了。乡村远不象小说里那么纯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永远只是传说。

    现代经济最底层的逻辑实际就是规模经济、大工业生产带来的低成本。现代农业经济经营最好的也多是公司加农户。所以刘铭能想到的推广沤肥的办法就是引导尽可能多的农民加入进来,利用规模优势降低沤肥的成本。

    取出十几元钱装身上,重新在洞里分散存放了大洋、钞票、手枪、黄金和烟土。这是刘铭后期发展的本金,但近期没打算使用。突然暴富永远是最大的嫌疑犯。

    不敢放在家里,家里两个女同志时不时的就会把他那屋彻底打扫一下。真翻出来,来源没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