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让我裁撤刘备?
繁体版

第七十三章 脱虚就实

    郡府。

    不知不觉,到了十月。

    上党郡与河内郡建立了贸易,高都的布匹、金属可以销往河内,自河内郡换取粮食。

    明年要北伐。

    一旦战事开打,军粮的消耗会陡增四倍,还有军械物资的消耗,都不是小数目。

    崔祺和邹方、尚纯,一起筹算北伐事宜。

    正忙碌间。

    侍从来报,典军校尉曹操前来拜见。

    这一月,青徐两地黄巾军复起,寇略郡县,皇帝却召回了在关东征讨的禁军。

    曹操回雒阳前,策马来了上党。

    崔祺听闻曹操到来,放下手中事务,出府相迎。

    曹操穿着便装,牵着战马在门口等待,十几个护卫跟随。

    “宜之,别来无恙。”

    “孟德兄,请进。”

    现在崔祺和曹操一样,都是两千石高官,崔祺迎曹操进府,吩咐侍从奉茶。

    府中有常年不熄的火炉,茶水常备。

    曹操坐上首座时,茶水已上桌。

    看了一下周围的布置,曹操点头。

    “没想到宜之先人一步,有了自己的领地,真是羡煞旁人啊。”

    崔祺笑道:“上党郡疲弊,至今有九座县城还没有收复,让孟德兄笑话了。”

    曹操坏笑了一下:“听闻宜之,劫了我家师妹的婚车,你果然是个任性洒脱之人,在下佩服。”

    “没有,蔡琰早有才名在外,并州学子思之若渴,在下只是邀请蔡琰小住几日。”

    “那你为何上表,搅了她的婚事?”

    “这也是应对谣言的无奈之举,殊不知,人言可畏。”

    崔祺吩咐侍从,请蔡琰来,一同相见,好当面澄清误会。

    “宜之,这不算什么,当年我在酒肆看上歌姬卞氏,直接挟持到家,也没人说什么,世家子弟越是跋扈,越没人敢轻视。”

    崔祺跟着笑了笑。

    虽然自己是穿越而来的,但世家子弟还是头一次当,没有曹操有经验。

    “孟德兄此去关东讨贼,战果如何?”

    “贼人全都打跑了。”

    “那就好。”

    “其实,他们跑到更远一些的青州、徐州去了,这局势更乱了。”

    崔祺喝了一口茶。

    “那为何不乘胜追击呢?”

    “这不是陛下召我们回来了吗?”

    “为何啊?”

    “说是有人发布谶语,今明两年,南北两宫将有血灾,陛下怕社稷不稳,故而将出征的禁军都召回来了。”

    “这个理由……”

    崔祺感觉,这个谶语就是皇帝自己弄出来的,他招四方禁军归来,也一定有他的目的。

    这目的具体是什么,还不知道。

    “回雒阳也好,外边刀光剑影,也不安稳。”

    曹操长叹一声。

    “男儿自当效命疆场,岂能畏惧艰险,只是我那边战况起伏,斩获不多,不像宜之这边,仅仅两次作战,就破敌三万,封侯镇守一方。”

    崔祺挥手:“运气而已。”

    “非也,宜之的策略,超凡脱俗,某真想多多学习。”

    “孟德兄过奖了。”

    说话间,侍从来报,蔡娘子请来了。

    崔祺和曹操一起出门相迎。

    只见蔡琰带着面纱,穿着淡蓝色纱裙,抱着一把古琴,缓缓走来。

    “琰妹。”

    “兄长。”

    蔡琰对曹操微微躬身,斜眼看了一下崔祺,眼神里满是怨怼。

    崔祺尴尬地笑了笑:“进里边说话。”

    到了厅堂,蔡琰摆好古琴,见侍从奉茶,微微一点头。

    “琰妹,在此处居住,一切可妥帖?”

    蔡琰看着曹操,终于有些忍不住了,眼睛里泛着泪光。

    “兄长,你接我回去吧。”

    曹操缓声安慰道:“新妇思念娘家,这很正常。”

    “不是。”

    “现在青州黄巾复起,大乱不止,你家老宅和泰山郡的住处,都毁于战火,老师他老人家也无处可去。”

    蔡琰忽然欲哭无泪,婚事被搅了,家也回不去了,真的好似浮萍一般。

    “看你在此处安稳居住,为兄就放心了,你的婚事不成,也不要过于忧心,这本就是关东士人的一番谋划。”

    “他们抬老师的身份,无非是想借机向朝廷发难,否定朝廷的决策,至于你和老师,不过是他们的一道工具。”

    蔡琰轻轻抽泣了两声。

    “小妹知道了。”

    “今日兄长前来,小妹愿抚琴一曲,送于兄长。”

    “也好,琰妹的曲子,某也是许久未听到了。”

    崔祺忽然感觉,这两人聊得挺投机。

    本想让曹操带走这个烫手山芋。

    但听曹操话里话外的意思,好像挺支持蔡琰留在这里的。

    随着悠扬的琴声响起,四下寂静了起来,郡府中来来往往的人一瞬间停止了脚步,纷纷驻足聆听。

    中午时分,崔祺摆下宴席,请曹操、蔡琰用饭。

    饭后送走蔡琰。

    崔祺又设小宴,款待曹操。

    这是宴会的正常流程,大宴表示尊重,小宴可以单独说话。

    崔祺感觉,曹操大老远来,一定是有话要对自己说。

    来到密室,酒肉再次摆上,侍从退下。

    “孟德兄,再饮一杯。”

    “不必了。”

    曹操正色道:“宜之,我是来找你问计的。”

    “哦?”

    崔祺当然知道,但还是要礼貌地做出惊讶状。

    “孟德兄请讲。”

    曹操小声道:“上次听宜之所说,在下茅塞顿开,已经开始秘密屯田。”

    “屯田还需要秘密吗?”

    曹操叹息道:“宜之有所不知,豪族对‘以改兼赈’策略,甚是抵触,宁愿土地荒芜,也不愿朝廷接手。”

    “某于是让族弟曹仁,以盗匪身份,控制了淮泗部分地域,实施以改兼赈策略。”

    崔祺一惊,曹仁这個阶段,应该是淮泗一带的匪寇,没想到居然被曹操改造了。

    “有什么难点吗?”

    “某只是觉得,建成的农庄,和普通的世家庄园,没什么区别。”

    崔祺笑道:“都是农庄,自然相似。”

    “可某一直在想,如何营造一种学说,让我治下的农庄有所不同。”

    崔祺说过,可以创建一种学说,加强屯田制,这次又被曹操提及。

    内心里,崔祺不太喜欢历史上的曹操。

    可是现阶段的曹操,一直在思索救国之道,算是个愤青。

    既然曹操愿意搞些东西,不如启发一下他,反正成不成都是他的事情。

    “孟德兄,现在的学说,立足于保障贵族的利益,贵族身居高位,不希望社会变革,他们时时刻刻想着把整个国家拉入一种虚无。”

    “包括经学,所谓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学子往往用一生的时间,研究字迹缺失严重的尚书,以缅怀上古,这对于国家毫无用处。”

    “孟德可以在领地内颠倒过来,以实用学识为考核人才的标准,比如工学、农学、商学,只要对国家有用的学说,都可以尊重。”

    “革除经学的同时,也要切记,不要被其他非实用学说渗透,否则功亏一篑。”

    “此之为‘脱虚就实’。”

    曹操听完,四下里寻找东西。

    “孟德兄,你找什么?”

    “我想找笔墨书简,把刚刚宜之说的记一下。”

    记完这些东西,曹操问道:“宜之,这些策略,在你的领地,实行吗?”

    崔祺摇了摇头。

    “为何?”

    “每个领地都应该有一种适应的策略,高都耕地太少,不适合割据,但属于南北通衢,我的领地正在实行官营商贸,至于经学,我不能否定,否则我会被孤立,到时就没人和我做生意了。”

    “孟德兄的领地不同,本就和世家处于敌对关系,又在淮泗膏腴之地,可以自给自足,说什么,做什么,完全可以离经叛道,别管什么策略,能强化自身,就是好策略。”

    “说得好!”

    曹操满意地点头。

    “我到朝廷报到后,即刻抽身回领地,实施宜之的策略。”

    崔祺不知道,自己这样算不算教会对手,也不知道曹操何时会黑化。

    这个世界有无数种可能性,但愿他能一如既往忧国忧民,最后安安稳稳当个汉征西将军,曹侯。

    小宴过后,崔祺留曹操住下,曹操到书房,将思绪整理成册。

    第二日便回去了。

    崔祺和往常一样,恢复到不忙不闲地工作中,和幕僚一起筹谋。

    忙到午后,蔡琰住处来人,说请崔祺一叙。

    马车停下,崔祺来到这处清幽的小院。

    “蔡娘子,你是想离开了吗?”

    见到蔡琰,崔祺先问出了这句话,却迎上了蔡琰满是泪痕的眼眸。

    “怎么了?”

    蔡琰请崔祺坐在主位,正色来到崔祺身前,双手一叠,行了个大礼。

    “你这是干什么?”

    “府君,我求伱,设法救救我父亲吧。”

    昨日聊天时,蔡琰从曹操那里得知,青徐黄巾复起,害怕父亲有什么闪失。

    崔祺知道,蔡邕不会有什么事情。

    将来董卓还要征辟他为官呢。

    但是现在跟蔡琰说这些,是说不通的。

    “蔡娘子,你不必忧心,我可以派出一支兵马,前往青州,寻找你的父亲。”

    蔡琰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崔祺。

    “我父亲曾经弹劾宦官一党,你真的能不计前嫌吗?”

    崔祺笑道:“哪有什么宦官一党,有的只是皇帝一党。”

    “你父亲被皇帝一手提拔上来,被几个士党怂恿,去弹劾拥立皇帝的曹节,皇帝不贬黜他才怪呢。”

    蔡琰傻傻地看着崔祺,虽然她满腹诗书,但对于朝堂关系,可以说一窍不通。

    “找到你父亲之后,我在雒阳买一处宅院暗中安置他,只要他老老实实的,保他无事。”

    “多谢府君。”

    这个年末不太安稳,青州黄巾复起,紧接着乌桓南下,又打进青州,可以说相当混乱。

    好像诸葛亮的父亲也是死于这一年,他是泰山郡丞,就在青州。

    如果可以的话,看看能不能保护一下,让诸葛丞相不至于幼年丧父。

    “没什么事,我先回去了,郡府还有许多公务要忙。”

    蔡琰想说什么话,但欲言又止,再次行了一个礼,送崔祺离开。

    回到郡府,崔祺看到院子里摆着一个箱子,一群人往里边窥视。

    崔祺也很好奇,缓步上前。

    众人看见崔祺,先是一惊,随后一起行礼。

    “府君。”

    “这是什么东西?”

    一旁有个挺眼熟的人,上前拱手:“长平侯,你不认识我了吗?”

    听这人话语中带着戏谑,崔祺仔细回想。

    这人好像是自己小时玩伴,崔家商社的护卫,崔生。

    这个人小时候最不老实,属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那种。

    崔祺跟着他也没少受捉弄。

    有一次被他引进了沼泽,落在淤泥里只剩下一口气,差点没殒命当场。

    不过和他在一起,崔祺童年在这个世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不过这人命苦,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早早有了一妻一妾,生了七个娃,不得不为家庭生活奋斗。

    崔生跟随商社走南闯北,熟悉道路。

    见他来,崔祺猜测,应该是父亲让他送信的。

    “崔生,没想到你能来。”

    崔祺上前,握住崔生的手,拉他进厅堂。

    “郎君,别着急,这个家伙还得安置呢。”

    崔生指向那个箱子,箱子不断晃动,发出尖锐的怪叫。

    “这里面是什么?”

    “这是一只猎鹰,家主已经训练好了,如果发现马队,它会在高空盘旋,你不正打仗吗,有了它帮忙,寻敌就不难了。”

    崔祺的脸上满是震惊,感觉这个世界的爹也太好了。

    在这个信息交流困难的时代,有这么一只猎鹰,就不怕胡骑东躲西藏了。

    “太好了。”

    “郎君,得找个专人喂养它,和它熟悉一下,否则它不听话。”

    训鹰,还是找个匈奴人比较好。

    崔祺吩咐亲卫,把刘节找来。

    不多时刘节到来。

    “府君,你找我?”

    “刘节,我父亲送来一只猎鹰,用来寻敌的,需要专人喂养,你愿不愿意受累。”

    刘节一听,顿时两眼放光。

    “愿意,我原本就有一只猎鹰,可惜中山国一战,和我这条胳膊一起没了,训鹰没问题。”

    崔生打开箱子,猎鹰扑腾腾飞起,还好脚下有铁链,拽住了它。

    这猎鹰以凶狠的目光看着众人,发出骇人的鸣叫声。

    刘节拿起特制的手套,用嘴叼了,戴在手上,随后为猎鹰解开铁链,猎鹰又扑哧扑哧来到手套上。

    “好猎鹰!”

    崔生对崔祺道:“郎君,我跟家主说了,这次送完信,就留在你这儿了,你可不能赶我走啊。”

    崔祺拍了一下崔生的肩膀:“正有一件事要交给你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