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批判型御史,朱元璋麻了
繁体版

第13章 揭榜迎战,朱元璋的怒火

    第二天清早,一匹快马快速地从门前穿过,霎时间,皇榜直接被掀了下来。

    马背上的人蒙着面大喊:

    “世情先生揭榜迎战,在下受人所托,忠人之事。还望各位大人切勿叨扰。五天后一决胜负,只求在当今圣上面前呈现。”

    快马在城中一遍又一遍地绕行,终于摆脱了都察院的追兵。来到城外的一个仓库。

    此人正是柳掌柜,他将马带进仓库隐藏起来,笑着说道:

    “不愧是世情先生啊,居然能想到这样的办法。”

    那个农人也走了过来,焦急地问道:

    “你确定吗?如今严仲深后发先至,只有五天,先生的书改得过来吗?”

    柳掌柜解释道:

    “这都是先生让我写的,相信他吧。”

    农人点了点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咬牙切齿道:

    “真希望这次就把严家直接拉下水,当初这个人也是围堵老爷的那些人之一。”

    柳掌柜颔首,十分认同: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慢慢来吧。”

    ......

    当夜晚上,轮休的沈尤刚刚准备休息一下,却迎来了不速之客。

    沈尤打开门,来者正是朱标。

    “世情先生好久不见。”

    沈尤点了点头,端来茶水说道:

    “不知道陈公子这次前来是有何事?”

    “听闻先生已经揭榜迎战,特来讨教一下先生的雄文。”

    沈尤笑了笑:

    “陈公子应该已经早就看过了吧。”

    “您是说《儒林外史》?”

    沈尤笑而不语。

    “可是他们已经看到了,您还不改改吗?”

    “陈公子可曾听说过一句话吗?”

    朱标往后稍退一步,行弟子礼说道:

    “先生请赐教。”

    沈尤喝了口茶,看向了窗前的月亮,说道:

    “事实胜于雄辩。”

    ........

    五天后,在奉天城中央。

    一把龙椅和两个椅子。

    朱元璋坐在龙椅中间闭目养神。

    严仲深坐在一旁。

    百姓围成一圈,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这怎么还没来啊?不会认输了吧?”

    “怎么可能?世情先生多大的名气啊,怎么会怕这些人呢?”

    “严仲深大人乃是名门望族的国家栋梁,不比世情先生差。”

    司礼太监眼巴巴地盯着正在燃烧的香。

    等香燃烧殆尽之后,便躬身说道:

    “皇上,时间到了。”

    严仲深看了看身边的位置。

    这两天一直没有抓到那个世情先生,他有些生气,想着借这个理由好好地骂一下沈尤。

    但发现世情还是没有来,脸上又挂起了点笑意。

    他赶忙站起来,行礼道:

    “启禀皇上,世情仍然没有来,臣请治他欺君之罪。”

    朱元璋睁开眼睛,说道:

    “爱卿先念念你的文章吧,山野村夫不知规矩,等他一会儿又何妨。”

    严仲深连忙站直,弹了弹帽子的灰尘,整理了下衣衫,摸了摸胡须,吟咏道:

    “《儒林史》仲深列传”

    “臣本布衣,年少离乡,苦读求学。少年壮志,家业散尽”

    “胞弟染苦难之疾,为兄奉科举之命。”

    “天不随人愿,地非引心属”

    “散尽家财,西乡侯仗义起事,鞠躬尽瘁,东吴王伺亲守业。”

    严仲深洋洋洒洒读了一个时辰,许多身着官服的人听的如痴如醉。

    但老百姓们却早已是困得不省人事,不知所言。

    读完之后,严仲深已觉得胜券在握。这可是他叩请许多名家大儒共同为他撰写的一篇传记。

    严仲深看了看身旁,世情依然没有出现。

    “皇上请治世情欺君之罪。”

    朱元璋挥了挥手,司礼太监准备过去看看座位上有没有东西。

    突然,天空中下起了“纸片雨”。

    大量的纸片从天上落下。朱元璋从龙椅上站起。

    拿起一张纸片,上面写道:

    “一字不增,一字不删。一字不改。”

    朱元璋有些疑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百姓中间却爆发起了声音。

    “世情先生的意思是仍然用《儒林外史》迎战。”

    “这能行吗?人家讲的我们都听不懂呀。”

    朱元璋听到这里,手里指了指严仲深,对着身边的侍卫努了努嘴。

    侍卫是朱元璋身边的老人了,便拿起稿纸,走到群众的面前,当起了“翻译”:

    “咱本身是个落魄子弟,从小就到外地去读书学习了。家里留下的东西都没了。”

    “后来呢?弟弟生病死了,我因为科举没回得去。就只能回到家后,用弟弟的钱来帮助我们家发展。”

    老百姓们越听越愤怒:

    “这不就是世情先生所写的内容吗?”

    “这厮居然还承认了。”

    “就是,他侵占别人家财,来为自己谋利益,居然还好意思出来说这些。”

    “抓了他!抓了他!”

    一时间,人群中呼声四起。严仲深被吓得不敢再说话。

    “的确,辞藻不可谓不华丽,用典不可谓不精辟。但再美好的辞藻也修改不了铁一般的事实。”

    朱元璋站了起来,走向人群,大声地问道:

    “你们觉得今天这场是谁赢了?”

    “世情先生!世情先生!”

    朱元璋又走到严仲深面前,

    “你没有什么想要对朕说的吗?”

    严仲深有些不甘心,还在解释道:

    “皇上,那世情此般手段妄想煽动民意,臣....”

    “他来都没来!”

    朱元璋打断了他的话,一脸冷漠地看着他。

    “既然你不想说,朕也不逼你,按照赌约的来吧。”

    随后,突然从队伍中冲出一班人马,将严仲深五花大绑。

    “锦衣卫办案,无关人等不得阻拦,严仲深,你涉嫌欺君,麻烦跟我们走一趟。”

    严仲深这才慌了神,连忙对着龙椅说道:

    “皇上,微臣知罪了,微臣愿意让出左都御史之位,求求您饶了微臣一命吧。”

    “朕就让你死个明白。”

    朱元璋扬了扬手,一个人影走了出来。

    严仲深瞪大了眼睛,满脸地不可置信,那人正是他的师爷。

    “启禀皇上,严仲深曾多次在私下抱怨皇上打压士族。他在都察院也是一手遮天,到处打压寒门之士,大搞一言堂。”

    朱元璋等师爷听完点了点头。绝望的严仲深被拖了下去,他已经知道,他再也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