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批判型御史,朱元璋麻了
繁体版

第14章 相谈

    【叮!】

    【系统结算中】

    【《儒林外史》获得极大影响,已经引发了士林的关注】

    【批判值+30000】

    沈尤看着系统面板上出现的话,松下了心里的一口气。

    这次严仲深给他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利用职权进行全城搜捕,然后派人混入人群中间,散布谣言。

    把世情先生揭露黑暗的行为,曲解为是个人恩怨。

    随后再利用自己出身世家的身份请求大儒帮忙撰写。

    要不是自己有金手指这下是真的没了。

    沈尤来到都察院,

    刚刚升任左都御史的李老坐在节堂的主位上,正在训话

    所有人都站在附近,沈尤赶紧钻了进去。

    “最近这段时间,大家都小心点,手脚麻利点,这次咱们都察院一下去被处决了两个。”

    “皇上已经非常不高兴了,那咱们也得行使起监察天下,弹劾百官的职责来。”

    “我已经向皇上提出,咱们的人会不停地外派,以避免监察不力,令国家蒙羞。”

    李老讲完后,御史们都往回走了,唯独沈尤被留了下来。

    李老示意让沈尤坐下,笑着说道:

    “你最近还好吧。”

    沈尤点了点头,

    “没啥问题。”

    “之前严仲深在的时候让你受苦了。这后面你也少看点话本,该是忙起来的时候了。”

    李老扔给来一个锦囊,沈尤疑惑地看着李老

    “听说你最近一直都住在客房里,这可不太好啊,还是自己找个地方住一下。”

    “你这后面可能会被外派到外面去,一来出去锻炼一下。”

    “二来嘛,俗话说的好,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你和严仲深之前有些过节,如今还是出去避避风头。”

    沈尤十分感动,承诺道:

    “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

    .......

    华盖殿

    朱元璋和朱标

    朱标正在汇报着政务

    “最近江浙一带的倭乱始终还是解决不了,平倭军起不了什么作用。您看该怎么办才好。”

    “海禁!所有人从海边向内迁徙至少二十里。以后片帆不得下海。”

    朱标皱了皱眉头,他觉得这样的行为并不好。

    根据锦衣卫的情报,沿海人民十分抗拒这样的命令

    他把之前沈尤告诉他的民本思想和锦衣卫传来的情报通通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表扬道:

    “这次你的锦衣卫算立了大功了。”

    “我说的可不仅仅是海禁这个事,还有严仲深这个家伙,终于将其铲除了。”

    朱标喝了口茶,

    “也是您之前布局布得好,那个卧底的师爷也是您给我的,我这才能知道,严仲深居然是这种人。”

    朱元璋冷哼一声,

    “咱早就看出来这个人有问题了。之前御史台被他搞得跟个铁桶一般,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那些通过科举的人都算是被他给养废了。”

    “不仅如此,这群人不仅不去干正事,还老是抓着咱不放。这次终于找到机会给他解决了。”

    朱标点点头,

    “我之前和世情先生见面的时候,他就跟我说事实胜于雄辩。我这才明白了,这严仲深的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

    “儿子,你可不要觉得现在就已经可以了。这才是个开始罢了。”

    朱标有些疑惑,但也相信父亲的判断。

    朱元璋接着问道:

    “那个世情先生怎么样了,愿意出来帮你了吗?”

    朱标苦笑道:

    “他似乎还没发现我的身份。”

    “没事,不着急。”

    朱元璋满不在乎地说道:

    “这些谋士和咱们就像骑兵和马匹一样,要先认识,再慢慢磨合。

    “当初诚意伯跟咱们可是快三年了才互相认识,最终才打下了这江山。”

    朱标听到这里,眼睛亮了一下,说道:

    “爹,你知道吗,我和世情先生最开始见面的时候是在十八书屋。”

    朱元璋有些惊讶,说道:

    “十八书屋?看来也和他有关系啊。”

    朱标接着问道:

    “那我们要不要在朝廷上给他来一点便利?”

    朱元璋笑了笑,拍了朱标一巴掌,说道:

    “刚给你说了要慢慢来,你倒好,这么心急。”

    朱标有些脸红,即便是未来的皇帝,但在父亲面前,现在也只是个儿子。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

    “现在提拔还为时过早,我已经让李隆担任左都御史了,到时候还可以先磨练磨练。”

    沈尤经历磨练没有还不知道,但是十八书屋却真是经历磨难了。

    柳掌柜和他的伙计们在监牢门口抱头痛哭。

    刚刚回到书屋,就有几位商人在面前站着。

    柳掌柜以为是顾客,连忙冲上去招呼道:

    “几位客官不必着急,我这就开门请您进去,还请稍等一下。”

    柳掌柜赶忙打开店门,招呼几个伙计:

    “来来来,你们赶紧来打扫一下,我这就给两位客官泡茶,你们抓紧时间,等会儿就有人来买书了。”

    柳掌柜赶紧将客人带到后院,这也不怪他,毕竟这些日子里打着生意人的旗号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这次与之前不一样,几人来到后院之后,客官们拿出一个礼盒两只手呈送了过来。

    柳掌柜感觉有些奇怪:

    “您二位这是什么意思?”

    “一点小礼物,不成敬意。”

    那两人接着解释道:

    “我们是纸行的生意人。这次是想和您做点生意。略备薄礼,还请您收下。”

    柳掌柜明白了,伴随着世情先生的一炮而红,自己的生意已经让无数人眼馋了。

    之前是因为担心得罪了都察院,但现在已经没有问题了。

    柳掌柜打开那礼盒看了一看,里面是一个青花瓷瓶。

    那人赶紧介绍道:

    “前朝的正品青花瓷,劳您给品鉴品鉴。”

    柳掌柜本想着收下的,但担心东家不喜,故狠心拒绝了。

    两人走后,伙计揶揄道:

    “掌柜的这下也算是经受住了考验了啊。”

    柳掌柜笑了笑。

    哪知道伙计的话一语成谶,这一天有几十家来洽谈生意的商人,每个带着的礼物都不少。

    柳掌柜在拒绝了第十九位商人的礼物后,跑出书屋大喊道:

    “上天啊,求求你别考验我了!我经受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