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批判型御史,朱元璋麻了
繁体版

第12章 都察院抓人,请君入瓮

    都察院

    节堂里人满为患

    严仲深站在众人面前,训话道:

    “前几日,王言被斩首你们都看到了吧。有什么想法?”

    底下的人都不太理解这是个什么意思,议论纷纷

    “严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莫非他想要替王言那厮开脱不成。”

    严仲深轻敲了下桌子,终结了这声音。他喝了口茶,淡淡地说道:

    “王言欺君罔上,罪不容诛。自然没有问题。”

    “但是!我都察院本该监察天下,却被别人抓住了把柄。”

    “那以后查案子就根本不需要证据,也不需要咱们,只要写个话本故事就可以了,大家觉得这样好吗?”

    “这个案子中有罪的不只是王言,还有煽动民意质疑上官的奸人——世情先生。”

    队伍里面鸦雀无声,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一方面支持世情先生,另一方面也不敢忤逆上官的意见。

    严仲深满意地点了点头

    “所以,为了保证监察天下的权力不被滥用,本官决定,要找出世情先生。”

    李老莫名决定有些不对,出口说道:

    “严大人此话不妥吧,世情先生并未违法乱纪,撰写话本有何不可呢?”

    严仲深冷冷地说道:

    “王言再不济也是我都察院的人。如今外人一句话咱们就得把自己的人给交出去。”

    “倘若下次有人写话本说您李老有问题,我也要把您交出去吗?”

    “长此以往,我都察院人人自危,诸位同仁又该如何自处?”

    沈尤站在人群中皱起了眉头。

    他没有想象到严仲深的报复居然如此激烈,不仅封掉了十八书屋,甚至把矛头直接指向了他。

    不仅矛头指向了他,严仲深的眼神现在也看向了他,

    “沈尤”

    “你平日里热爱话本,相信你肯定也有些独到的见解。这个案子就由你做主官,如何?”

    沈尤没有犹豫,点头行了一礼。

    “下官得令”

    他看似十分镇定,但其实心中也存着些许焦虑。

    实在是不知道如何是好,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令沈尤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很快便传了出去。

    “你们听说了吗?都察院想要抓世情先生?”

    “这是为什么啊?”

    “听说是都察院的上官严仲深觉得世情先生滥用了都察院的权力。”

    “叫什么名字?”

    “严仲深。”

    “这名字怎么这么像世情先生的新作《儒林外史》的主角的名字。”

    “坏了,这不会是报复吧。”

    “莫非这个严仲深和之前那个王言乃是一丘之貉。”

    一时间,民间已经议论纷纷。

    ......

    奉天殿

    早朝

    “臣都察院左都御史严仲深有本启奏。”

    朱元璋挥了挥手,

    “臣想要弹劾世情先生。”

    朱元璋脸冷了来,

    “怎么?人家提了两嘴你们都察院的人,你就不满意了?”

    “并非如此,臣想要皇上做一个见证。”

    “什么见证?”

    “臣想请皇上证明,与那世情先生打个赌。”

    “你这名门望族的才子如今怎么像个泼皮无赖一样。”

    “说吧!你想怎么赌?”

    严仲深解释道:

    “臣知道最近民间又有篇话本名曰《儒林外史》。”

    “同样是此人所作,臣想写一本《儒林正史》,与此篇一较高下。”

    “如果他输了,臣希望他能亮明身份,加入都察院。”

    朱元璋笑了笑,他自然能看出,

    如果世情先生加入都察院之后便终生再无出头之日,

    不仅如此,可能还会遭到打压与排挤。

    只是可惜啊,

    你严仲深不知道的是

    人家本身就在你的身边,可惜你有眼不识泰山。

    “倘若你输了呢?”

    严仲深显得十分自信:

    “倘若臣要是输了,便主动辞去这都御史之位。”

    “并且现在依然允许世情先生修改、增删,以示公平。”

    “好!”

    朱元璋早就在考虑该如何让沈尤能够混出头了,如今正好解决了问题。

    “传旨”

    “都察院左都御史严仲深将写《儒林史》一篇,与世情一较高下。天下共督之。”

    “输赢皆昭告天下,载入史册。”

    严仲深回到都察院之后,又召开了会议

    “本官已请皇上下旨,将与这世情先生对赌,来日必然会有人前往城门口揭榜。”

    “此人必然与世情先生有所联系,咱们顺藤摸瓜,将其一网打尽,可好?”

    李老走出人群

    “如此是否胜之不武?一较高下却又背后谋划。”

    严仲深反驳道:

    “前令不结,后令不出。况且两者并不冲突。要是这世情先生只是空口胡说,违背皇命,那我们正好治其欺君之罪。”

    李隆还想接着说,但是被严仲深打断了:

    “这几天大家劳烦蹲守一下城门,一旦发现有人揭榜,大家一定要密切调查其身份。”

    众人只好称是。

    来到城门口,所有人都是如临大敌的样子,只有沈尤稍显轻松,因为只有他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人来揭榜单。

    人群也都在城门口聚集

    “你听说了吗?都察院的御史要和世情先生打擂台?”

    “啊?这是为什么啊?”

    “你这不废话吗?”

    “听说啊,这个世情先生与这严大人有仇,这才专门写了这两个话本。”

    “原来他不是为民请命,是报仇雪恨。”

    “不然你以为呢?要我说啊,这世情先生也没有那么大义,也是为了自己的一些东西罢了。”

    严仲深不愧是严仲深,也开始了舆论战。

    他利用世情两次针对都察院的情况,杜撰出了两者间的私人矛盾打破了大众对于其的完美想象。

    “那世情先生会接吗?毕竟对面可是一整个院,世情先生一人单打独斗,不占优势啊。”

    “你个子高,你往前看看,有人揭榜了没?”

    “还没有呢,不要着急。”

    “不会是害怕了吧。”

    沈尤往附近看了看,发现人群中有不少熟面孔。

    他瞬间明白了,严仲深从来不是两层计划,他是想彻彻底底的“撕碎”世情先生。

    首先请旨打赌做局,请君入瓮。

    随后,派人暗中派人准备抓捕。

    最后在民间散布消息,混淆视听,将其污蔑为私人恩怨。

    不愧是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