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6小乡村
繁体版

第17章 乡情淳朴

    “叶利,叶贞,你两个死丫头就知道吃,你二嫂从早忙到现在,她身子不方便不知道啊!”

    叶母说话间将马夹板底端的固定绳松开,拿起马夹板,说了一声“驾”,大黑马自己就走了出去。

    “没事的妈,这些都是轻活,多做点有好处。”周玉彤双手把小毛毯子披在马背上防止着凉,拉着缰绳来到马棚门口系在马槽上。

    大黑马怀孕,刚干完活要让它先休息半个小时才能喂草。

    周玉彤轻轻拍了拍马头:“大黑,你先休息一会儿,等会儿我再来喂你!”

    大黑马的耳朵扑闪几下,从鼻子里发出“咴咴”声。

    马有灵性,能感受到来自人的善意。

    周玉彤来到牛槽边上,见槽里草料已不多,她拿起竹筐走到囤如小山的草料堆前,拿开玉米杆子,扒拉出一大筐子草料,又把玉米杆子放回原处,防止鸡把草料啄的到处都是,端着竹筐把草料加入牛槽,走过去摸了摸趴在麦杆里睡觉的小牛犊。

    公公把这个小家伙分给她家了,看它一天天长大,她很开心。

    “哞!”小牛犊轻轻对每天都会摸摸它头的女主人叫了一声。

    “咩!”

    见只给牛加草,旁边的几只羊都不高兴了。

    周玉彤的竹筐里留了草料,走过去把草料放在几头羊的竹筐里。

    几只活蹦乱跳的小羊羔很亲人,在她身边蹦哒着,她看中了其中的一只小母羊。

    想到家里现在有了小牛犊,有了小羊羔和小母猪,再想想昨天夜里叶亨那么疼爱自己,周玉彤心里就像吃蜜一样,轻轻地摸了摸肚子,脸上都是幸福,一时间站在那里呆呆出神。

    周玉彤把大黑马牵走,叶母把拉磨用的马具收拾好,用刷子把粘在石磨上的小麦玉米糊糊轻轻刷下来流入盆里,让叶贞把面糊端走。

    然后再用清水把整个石磨又给刷了一遍接入另一个桶里,这些水烧开了,可以饮牛饮马,也可以兑猪食喂猪,农村的生活就是这样,一点粮食渣都不能浪费。

    叶母叫道:“叶利,叶贞,你们过来帮忙垫木块!”

    “来了!”

    叶利和叶贞闻言放下手中山芋,快步走出。

    叶利和母亲一起合力,将磨的上层掀起大概十厘米高,叶贞把一块厚约六七厘米的木块放入,这样上磨与下磨之间可以通风,晾干,不会发霉!

    把这一切搞好,叶母终于能坐在鏊子边休息一会儿,从起床到现在,她就没停过手。

    “奶奶,山芋给你吃!”

    叶子枫把手里的山芋递给奶奶。

    “奶奶不吃,奶奶不饿,我的乖孙子吃!”

    孙子的举动,让忙了一早晨的黄文秀开心不已,她自己累点忙点没啥,只要家人健康快乐,她就开心幸福!

    “妈,玉彤,叶利,叶贞,你们有没有觉着,老二这两天和往常有些不同啊?”

    童苏云烙着煎饼问道,她有时直呼叶亨的名字,有时也叫老二。

    “没什么不同啊,还是那样!”叶母有点护短,如果说叶亨变勤快了,岂不等于说他以前很懒。

    “还是那样不着调,说话谁都会,就看他能不能说到做到。”叶贞就像一个小老鼠,拿着一块炕得葱脆的煎饼一点点咬吃,咯嘣嘣的香。

    “二哥吧,是有点怪,早晨起来问我学习情况!”叶利是个书呆子,想了想又道,“我也说不出,反正二哥看上去比以前积极了。”

    “都不要乱想了,我早就说过,树大自直!”老太太不知何时来到,瓷碗里端着几个鸡蛋,“苏云啊,先做个油沓子给玉彤和子枫先吃。”

    “俺奶,我不饿,等俺爸和叶亨回来一起吃。”周玉彤道。刚才大嫂问叶亨哪里变了,她嘴角里都带着甜,变的更疼她了。

    老太太:“那怎么行,你现在是两个人吃饭.......”

    ......

    乡下都是土路,每逢下雨天就是真正的“水泥路”,水和泥掺和的路。

    几天前下了一场中雨,路上有两条白色的车轱辘印,这都是马车压出来的道,在车轱辘之间都是马蹄印。

    冬天清晨的村庄,还被一层淡如薄纱的雾笼罩在,如诗如画,初升的太阳不是那么耀眼,空气好到沁人心扉。

    现在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时候,没事年轻人起的较晚,烟囱多未冒烟。

    “卖豆腐哦……”

    一个买豆腐的中年妇女,骑着自行车一路吆喝而来。

    她天天来村里卖豆腐,大家都认识她,狗看到她都懒得叫。

    她声音刚落,一个七八岁小男孩,穿着棉袄棉裤虎头鞋,臃肿如陀溜子【陀螺】,站在家门口挺着肚子接着叫道:“三天不卖臭喽……”

    卖豆腐的女人每天经过这里,都要被这小鬼喊一嗓子,气得她绷着脸下车,作势要去抓这个小淘气,吓得他脸色大变掉头往家跑,回头见没人追来,又停下来挺着肚子大叫:“豆腐哦~,三天不卖臭喽……”

    叶亨嘴角泛笑,他小时候一听到卖豆腐的叫声,也会随口接一句“三天不卖臭了”,这在乡村是一代一代的传承。

    他们喜欢看着卖豆腐的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的模样。

    小孩子嘛,哪有不淘气的。

    重生真好啊!

    叶亨骑着自行车上了家门口的那条东西大路,顺着车轱辘压出来的印迹向东,到村东的路口转弯向南,一路上遇见三叔二大爷等长辈都要下车打招呼,这是村里的规矩,无论是谁,见到比自己年龄长的,辈分高的,必须下车打招呼!

    不然,会被说是不懂礼数。

    不懂礼数的后生,在农村是很难说到对象的。

    农村处对象大多是相亲,双方看中后,女方家长就会找熟人打听对方的品行,如果有人说其没礼数,这门亲事基本上会黄。

    当初周玉彤的父亲找人打听叶亨的品行,得到的答案是其好吃懒做,周父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只是没有拗过坚持的周玉彤,这也是上辈子周玉彤吃了那么多的苦,都选择沉默的原因。

    你自己选的路只能是自己走。

    打招呼的话,无非就是:

    “二叔,你吃过了吗?”“

    “大爷,你到哪去啊?”

    “三婶,早饭吃了吗?”

    “老表,你干嘛去?我就不下车了哈!”

    这时候的乡情淳朴,人与人之间相处简单,没有后世那么多拐弯抹角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与人说话都得提防着哪句对哪句错。

    这个年代大家的家境都差不多,大都住着草房,穿的都是粗布衣,家家都喂猪喂牛,平时主食都吃煎饼,偶尔吃个猪肉饺子什么的改善一下伙食,都穷的很踏实,没什么比较。

    顶多就是比较一下,你家老母猪生了几个崽?

    哇!十二个啊,那么多?我家这窝猪崽才十三个…~

    村里谁家老人去世,其五族内都上阵,个个穿白带孝,唢呐一吹,那阵势既苍凉又悲壮,令人感叹人生无常。

    若是这个家族人少,只要孝子说一声,村里每家都会义不容辞的出青壮年劳力去帮忙。

    这样一来,民风就淳朴了!

    人生谁都难免遇上困难事,谁家都会有老人去世,平时你不帮人家,等到家里有事儿,别人也不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