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6小乡村
繁体版

第15章 马拉磨

    叶利明年夏天就是高三了,后年要高考,全家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她身上,啥都不让她做,反而让她压力倍增。

    当下的学生没有后世那么卷,外面也没有什么补课机构,还是单休,一周休息一天,寒假和暑假准时放,没那些乱七八糟的补课。

    叶亨记得,由于压力太大,叶利高考语文,作文写跑题,导致高考失利,受到很大打击,父母鼓励她再复读一年,她却没了信心,下来务农,一年后嫁人。

    这件事,叶亨记忆犹新。

    “二哥,你起来这么早?”叶利抬头问道,脸上带着诧异。

    “怎么就你一个人?”叶亨边刷牙边问道,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在做饭,他注意到叶利的十个手指甲很短,是啃咬过的痕迹,这应该是期末考试时紧张造成的。

    由于背负着家人的期望,叶利压力太重,每次期末、期终考试时,都会紧张到不由自主的咬手指甲,也就是因为压力太大,才导致她高考发挥失常。

    得想办法让叶利抛掉包袱,轻装上阵。

    “爸去田里看小麦了,妈和大嫂二嫂她们在后面推磨烙煎饼呢。”叶利说着起身拎起茶壶,帮叶亨把热水倒进盆里。

    叶利文雅,善解人意,不像叶贞鬼精灵。

    叶亨想起来了,昨晚自己在看电视时,老妈在厨房里泡玉米和麦子,今天早晨做煎饼。

    叶亨所在的这个县位于苏北,当地人的主食是煎饼,做一次够吃几天。

    做煎饼先把麦子或玉米头天晚上泡好,第二天早晨起来用马或驴拉磨,把玉米小麦磨成粘糊状,然后用三只脚的鏊子做成熟食干粮。

    以前牛马是大集体的,家家都是人推磨,就当早晨锻炼身体,苦中作乐!

    叶亨小的时候啥都好奇,因此也推过磨,但一时新鲜过去后,就再也不推了。

    家中推磨,大多是父母和大哥。

    农村有句古语,低头推磨,抬头拉车就是这么来的。

    哪怕是闭着眼推磨也没问题,因为你永远追不上前面的人,而拉车需要看路,得抬头。

    磨挺重,一个人推非常吃力,一般都是两、三个人合力才推的动,家里人口多的三人一轮换。

    磨都用一整块青石制成,分上层和下层,上下层都有凿子凿出来的纹路,可以起到更好的碾磨作用。

    下层固定在地面上,上层的顶部有一个磨眼,专门用来投料,投入的玉米和小麦,随着磨被推动,顺着磨眼进入两层磨之间,被磨成糊糊流出。

    石磨的两侧各有一个深深的洞眼,将楔子夯入,加水涨大,牢不可落,可用来挂推磨的工具。

    扁担,木棍都可以用来推磨,时间久了,磨边会有一圈踩出来的痕迹。

    后来私人家可以养牛马,逐渐家家改成马或驴拉磨。

    叶亨曾经好奇的问奶奶,为什么驴马拉磨要蒙眼睛,而人推磨却不需要?

    奶奶说,人推磨眼睛能四处乱看,能低头闭眼,而驴马走路只看脚下且不懂得闭眼,如果不蒙眼,几圈就得晕。

    为此叶亨做过实验,如果只看着脚下,几圈过后果然头晕眼花想呕吐,闭上眼睛围磨转几圈,头很快不晕。

    叶亨漱好口,问道:“叶利,最近学习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困难?”说着把整张脸埋进水盆里,用毛巾揉洗。

    “我们下学期书里的内容在一个月前就学完了,现在就是复习。困难嘛,怎么说呢,感觉脑子不够用了,头学后忘。”叶利说着笑了,她压力重,却不想表露出来。

    叶亨把脸从水里拔出:“你呀,不要有压力,轻装上阵才能发挥出最好水平。”说着把毛巾拧干擦脸,“你要养成一种习惯。”

    “习惯?”叶利不解的问道。

    “对。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始终牢记,这个习惯会让你受益终身!”叶亨故意把‘习惯’二字加重语气。

    因为他知道,1988年的高考作文题就是:习惯!

    1988年叶利考完语文出来时还很开心,和同学对答案才知道因为紧张,自己的作文写跑题了,这对她的打击很大,回到家就哭了,接下来几门考试,因此受到极大影响。

    如果不是作文失利导致心态发生变化,以叶利的实力,可以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

    这次被认为是高考作文命题方向又一次变化的坐标,第一次提出了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要求,大大地拓展了文体范围,这给平时只注重赞美文的考生们一个措手不及。

    在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都被各种对劳动者的赞美,对苦难的赞美,对国家的赞美,对人物的赞美所包围,每次高考作文题目也离不开赞美和歌颂。

    而以“习惯”为标题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确实一点也不难写,也就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容易,所以很多学生写着写着就跑题了。

    叶利就是其中一个。

    重生后的叶亨,要帮助三妹圆大学梦。

    叶亨要从现在,就在叶利的心里植入“习惯”二字。

    洗好脸把水倒掉,叶亨端着盆回到房间,拿起袋装的“牡丹”牌雪花膏,挤一些在掌心揉搓了两下涂到脸上。

    然后挑出歪歪油擦手防皴。

    歪歪油原名叫蛤蜊油,但他们这个地方的人习惯叫歪歪油。

    至于为什么叫歪歪油,叶亨不知道,反正歪歪油抹在手上防皴防冻,老少皆宜。

    穿好黄大衣,戴上火车头帽和黄手套,叶亨来到后院。

    院子里那匹黑马蒙着眼睛在拉磨,围着围裙的叶母用勺子从盆里挖出泡好的玉米和小麦,趁着黑马走到她对面时倒入磨眼里,磨好的玉米和麦糊糊就一层层的顺着磨缝流下到石槽里,然后汇聚到磨口下方的一个大盆里。

    大嫂童苏云专门管里给盆里添水,调整玉米小麦糊糊的粘稠度,并把磨好的糊糊,送给在两间小草屋里烙煎饼的周玉彤。

    做煎饼用的是鏊子,圆形,有三足,规格有大有小,叶家的鏊子直径约一米左右。

    知道今天要烙煎饼,周玉彤把两个麻花辫编成一个盘在头顶,上面罩着农村妇女做活时都戴的绿方巾,她穿棉袄时看不出腰身,现在只穿一件毛衣,就能看见小腹有些隆起了,胸挺的不高,圆润适中。